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72645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不良品德成因及纠正方略在和许多教师的交谈中常常听老师们说:“某某学生真 难教!”“某某学生又打架了! ”反映学生难教、成绩差、 不好管、品德不良等的怨言。这种怨言在农村学校的教师中 普遍存在。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我对农村中学生的不 良品德进行了归类:、厌学型。许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只要会认几个字,会算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了。导 致在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积极性。如逃学、迟到早退、 不按时、不认真完成作业等。二、浪荡型。做事马虎,吊儿郎当,放荡不羁。三、两面三刀型。当着人一面,背着人一面。做事狡猾、 不诚实,不讲信用。四、压抑型。遇到挫折时和不快时不愿与人交流,不

2、愿 接受别人的帮助。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消沉、低落。不喜 欢参加集体活动。自我评价偏低,对自己甚至社会感到悲观 失望、自暴自弃。五、破坏型。一些学生的对道德规范有错误的认识,遇 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不好的后果。这种学生 常常以违反道德规范如说谎、骂人打架、破坏公物的方式和 手段表现或发泄自己的心情,且不易接受教育者的评价,对行为后果一般不后悔,甚至有满足感、得意感。根据农村中学生所处的环境,笔者分析出造成学生出现 以上不良品德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 .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 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每一天的气氛,家庭成员的关系, 家庭生活习惯,家长对社会事物的评

3、价等时刻直接地影响着 学生的道德品质。但在农村环境中,家长们往往存在着如下 问题。(1) 家长本身道德不良,品行不端。有的家长自身道 德不良,品行不端,抽烟喝酒,打牌赌博,行为粗鲁,满口 脏话。有的家长长期进行封建迷信活动,甚至在家里摆起 “道场”,招摇撞骗。有的家长长期从事违法犯罪活动。(2) 只养不教,重养轻教。农村中大多数的轻壮年到 外地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叔叔婶婶代为管理。 家长在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需要关心、帮助和 扶持的年龄阶段没有在身边进行教育、管理和帮助。这些教 育在“隔代”和“隔亲”教育下是不能达到满意的成效的。另外,农村人大多存在着“多子便是福”的封建

4、思想,在外 地务工时躲着生二胎、三胎,更加重了家庭教育的负担。(3) 行为偏激,宽严失度。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地、 无原则地溺爱,包庇、袒护子女的不良行为,帮助子女隐瞒过失,逃避责任。反之,一些家长对子女粗暴,动不动就用 打骂、训斥、关锁、饿肚子或赶出家门的方式来管教子女。(4) 方法欠缺,无能为力。由于文化知识和教育能力的限制,有的家长在子女的行为和思想出现问题时不懂得怎样应对,方法简单,甚至被孩子弄得哑口无言,不知所措。2、社会的不良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l=i物增多,他们与人交往也逐渐增多,这就使学生越来越广泛 地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现今的社会社会上还存在着 许多不良的风

5、气和现象。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特别 强,但分辨是非的能力却有限。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就染上了 抽烟喝酒,打麻将,哥们儿义气,拉帮结派,上网,看暴力、 黄色音像或书刊、早恋等不良习气。3.学校教育的失误。教育者教育观念的错误,思想方法的片面,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工作安排的缺陷,教育措施 的不力,以及教育者本身道德品质上的问题等,都妨碍着学 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恶化和蔓延。(1) 教育条件落后。农村中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学 校硬件设施缺乏,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一些家 长和学生认为在农村读书根本就没有出路,造成学生厌学情 绪严重,流失大,甚至根本就不读书。就教师来说,农

6、村学 校现在还有为数较多的由民办转正过来的教师,他们的文化 程度和教育教学水平相对滞后。(2)教育环境差。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 改革的大潮中,农村学校举步维艰。首先,农村中很多家长 和群众看学校的工作成绩,不是看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素质,提高得怎样,而是只看学校送走了多少个重点高中生。 其次,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只是 水中花、镜中月。搞形式,走过场,考核时就是看总结,只 要总结写得好评价就好。第三,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得不到有 效的治理。(3)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和教育工作的热情,教育教 学素质低,方法单一。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有时挖苦、训 斥、讽刺、嘲笑学生在思

7、想品德上存在的不足和错误,有扁 于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教育。有的教师违背职业道德,对学生 采取哄、骗的态度,或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 能掌握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变化以及个性差异,对学生的 思想教育不得力、处理不当或是“出力不讨好。”(4)个别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不佳, 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和不良的影响。4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庭、社会、学 校教育各自为阵,甚至有时相互抵触,不能形成很好的思想 品德教育合力。二、主观心理原因1 .道德认识缺乏。中学生的道德认识处在形成阶段, 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还不够稳定,缺乏道德评价能力, 往往产生一些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

8、容易被个人欲望和需要 所驱使,做出各种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例 如,教师在批评某些学生有“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时,学生 却因为自己是“英雄”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以“英雄” 自居,更加逞强闹事。这显然是对“个人英雄主义”中“英 雄”一词内涵的曲解。学生的不良品德大多数是因为道德上 的无知而发展到行为上的堕落、野蛮。2 .情绪表现异常。不良环境的感染,道德认识的缺乏, 错误道德观念的影响,让学生形成了异常的情绪反应。他们 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不明道理、蛮横纠缠,感情冲动、缺 乏理智。戒心重、较为敏感,远离教师和集体,有对立思想。 喜欢“团结”“兄弟、姊妹”,拉帮结派。3 .意志薄弱。有

9、的学生尽管懂得道德规范,但由于意 志薄弱而不能付诸行动,而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和欲望的支 配去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有的学生虽然明白自己的错误, 有改正错误的决心,但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禁不起外界 的诱惑或压力,再次或多次重复犯错。4 .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最初是由于偶然,但在不改 正的情况下重复地犯错,就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评价能力是通过学习、 实践和教育逐渐产生、发展和形成起来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在学校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阵 地。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是教育工作的前锋,帮 助学生矫正不良品德是教师的天职。在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 时,教师要

10、做到以下几点:一、转变认识,明确态度,树立信心道德认识是道德发展和形成的基础,是道德行为的源 泉。一个人有了明确的道德认识和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才 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中学生时期是道德认识和道德形成的 关键阶段。品德不良的学生之所以会违背社会规范,做出不 良的品德行为,是因为他们在道德的某些方面上的无知,是 非观念混淆,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所 犯的错误,通过说理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品德对 别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启发他们产生矫正的愿望,使他们 的态度得到提升。并进行跟踪监控和提醒,使他们有动力, 有压力。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品德认识、道德行为的信息,帮 助他们明辨是非,通情

11、达理,乐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向学生传递品德信息。1.以爱心、热 心、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关心、爱护学生。教师不能用冷 漠的态度、嘲笑的表情去贬低犯错学生,而应该主动接近他 们,通过与学生交谈,讲授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2.精心组织、安排课内、课外活动,创设教育情境,间接向学 生传授信息。这是让学生感受正确道德思想的最有效途径。生动的情境会让学生感动,受到感化,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 所犯错误是多么的愚蠢、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愚昧。在这时, 他们的思想会进行激烈的交锋。教师再抓住时间进行正面的 引导和指导。教师要通过各种示范进行生的道德评价能力的 培养,使他们的道德知识不

12、断加深,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 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学生有了正确而又科学的道德评 价能力,就会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实际 中采取正确的道德行为。二、磨练意志,改正习惯“扶正”必须先“祛邪”。纠正学生不良品德根本目的, 就在于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品德行 为习惯。学生犯错误,总是由于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 内部心理因素引起的。既控制外部不良诱因的影响,又重视 消除学生不合理的欲念、嗜好、兴趣等内部因素,是防止、 纠正、根治学生不良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因此,要使品德 不良的学生转化成品质优良的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抵制 外部的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

13、斗争的意志 力,培养、巩固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 改善后,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可以控制的信任性考验,以磨 练其意志力,检验转化效果。马卡连柯曾经让一个有偷窃习 惯的学生骑马穿过大森林去银行领款,结果是学生领回了一 笔巨款,并从中感受到教育者对他的高度信任,使他产生巨大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尊严感。他抵御金钱诱惑的意志力也 得到了很好的磨练。在这种训练和教育中,教师的发现和鼓 励性评价必不可少。就是要善于发现品德不良学生身上的优 点,哪怕只是一个很小,很微弱的表现都要抓住。从这些优 点入手,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和行动表扬学生所做得好的方 面,让他不断进行优点的积累。从而激发他们迫切需要进

14、步匹1=1的心理渴望,增强与不良诱因的战斗力,在优与劣的斗争过 程中优点得到强化,弱点被逐渐削弱。三、有的放矢,因材施“矫”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个性存在着差异,品德不良 的特征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承认和尊重 个性差异,既要注意一般特点,更要重视个别差异,有的放 矢,因材施教。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不良品德学生所 表现出来的不良特征、年龄特征以及犯错的性质、程度等选 择灵活有效的方法,寻找教育的突破口,对症下药,具体问 题具体解决,促进转化。对犯错时间长、性质较重的学生要 以疏导为主,使其逐步转化。对犯错时间短、性质轻的学生 可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

15、,调 动其改正错误的内动力。对外向的学生可以直截了当地进行 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必须防止用“一锅煮”、 “一刀切”的方式来进行“同等处理”。四、决心、耐心加恒心帮助学生矫正不良品德,是一个灵魂的再造工程,一个 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能够打长期战、 攻坚战。五、总结经验、掌握技巧教师有想帮助学生转化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 够的。还要在工作中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探讨, 掌握不同的矫正技巧,以起事半功倍之效。六、强强联合,形成合力教师应时常与家长和社会群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和社 会中的情况,以取得第一手教育资料和依据。宣传先进的品 德教育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品德教育的能力。请家长、 社会群众监督、监管学生的品德情况。取得家长的信任,社 会的认可,形成家庭、社会、学校共同作用的“三维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