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地球癌症甩掉贫困帽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7711846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铲除地球癌症甩掉贫困帽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铲除地球癌症甩掉贫困帽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铲除地球癌症甩掉贫困帽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铲除地球癌症甩掉贫困帽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铲除地球癌症甩掉贫困帽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铲除地球癌症甩掉贫困帽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铲除地球癌症 甩掉贫困帽子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严重影响着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毕节试验区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是贵州高原屋脊,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长江重要支流乌江的发源地,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毕节因饱受“地球癌症”的严重侵袭而被联合国有关专家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石漠化成了制约毕节经济社会发展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治理并遏制石漠化是毕节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可持续发展亟须破解的首要难题。把“种一坡、收一箩”丢进历史记忆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毕节所辖县区全部进入国家试点范围,开启了毕节试验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新征程。累计投入国家石漠化治理专项资金3.73亿元,

2、治理石漠化面积114多万亩。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完成了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到生态环境优美地区的华丽转身。“乱石山、巴掌土,种一坡、收一箩。”这是过去毕节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真实写照。在石漠化治理工程中,注重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将改善项目区农户的经济状况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本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高产高效、规模经营、壮大产业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实现石漠化治理与农民增收双赢。我市把石漠化治理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实施了“3321”工程(即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发展,建成300万亩经果林、300万亩草地畜牧业

3、、300万亩反季节蔬菜、100万亩茶叶和100万亩中药材基地),并形成系列化的深加工体系和产品流通市场。2009年以来,整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全市初步实现了石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的绿色产业之路。石漠化治理工程启动以来,始终把恢复森林植被当作石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 市、县(区)、镇(乡、办事处)逐级签定责任状。 坚持目标严要求, 造林高标准, 一级带着一级干, 一级干给一级看,一任接着一任干。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累计造林96.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2.52万亩,封山育林53.70万亩,为“两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

4、出了积极贡献,把“种一坡、收一箩”丢进历史记忆。让创新机制成为改革发展的杠杆创新思路、深化改革、活化体制机制是试验区石漠化治理的不竭动力。按照毕节试验区“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要求,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为石漠化治理生态建设提供了经验、趟出了路子。以小流域为单位,以规划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水利水保、生态畜牧业、茶产业、森林植被恢复、风景名胜区绿化、特色经果林、石漠化科技支撑等项目资金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纳雍县按照“以工哺农、矿村结合、企业自愿”的工作思路,通过深入煤矿企业进行思想发动,由乡镇煤矿按每吨原煤5元

5、的标准提取资金建立“生态建设基金”,对集中连片种植经果林、茶叶和牧草的农户进行补贴,每年每亩补贴100公斤玉米,连续补助3年。按照“群众自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作形式,有效实施工程经营管理。大方县桶井村大湾组村民依托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自筹资金30多万元,于2009年组建“大方县同心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并成立石漠化防治自愿组织,积极主动义务参与石漠化工程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合作社助推、群众自发参与治理石漠化的格局,走上了既有效防治石漠化,又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甩“贫困帽子”为有

6、效解决岩溶山区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工程实施中,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探索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针对人地矛盾突出、耕地支离破碎的中、轻度石漠化地区,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实施坡改梯、人工造林、水利水保等措施,积极发展特色经果林和地道中药材产业,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富民的目的。2008年,织金县在官寨乡屯上村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后,村里56户人家在政府的扶持下把昔日广种薄收的600余亩石旮旯地全都种上了优质果树。几年下来,每亩石旮旯地的收入从过去的几百元上升到3000多元,一棵棵桃树李树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大方县桶井村林下种植金银花、前胡、独活等中药材820亩,“以林克石

7、”、“以药治石”,涌现出蒋云明、陈光华、蒋正奎等通过石漠化治理种植中药材致富的典型,其中蒋云明种植金银花、前胡、岩川芎、草乌、独活、独角莲等中药材共计50余亩,年收入8万元以上。黔西县化屋基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石漠化严重、群众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苗族村寨。从2008年开始,黔西县将石漠化治理与打造“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精品线路结合起来,几年下来,景区环境不断美化,旅游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昔日贫穷落后的化屋苗寨成了一方旅游热土。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对原有天然草地进行全面改良实行轮牧,采取租赁、转包、入股等多种形式,将项目区内无力参与项目实施农户的土地流转连片种草养畜,村民以牧草地、黑山羊和现金等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社员享受股利分红,目前全村已经入社80户,存栏羊2000多只,同时,全村完成核桃经济林造林578亩、封山育林2206亩,一个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正在中营村悄然形成。铲除“地球癌症”,甩掉“贫困帽子”。在与石漠化顽疾的艰苦斗争中,毕节人民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不断寻找治愈“地球癌症”的良方,在石旮旯里创造了一个个生态富民的奇迹。2012年,国家林业局授予毕节“全国防治石漠化示范区”称号。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善,真正完成了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到生态环境优美地区的华丽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