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双向互动式教研的探索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7704592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双向互动式教研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生双向互动式教研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师生双向互动式教研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师生双向互动式教研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师生双向互动式教研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双向互动式教研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双向互动式教研的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生双向互动式校本教研的探索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和有效途径,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基本特征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即校本教研或校本研修),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校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实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什么样的教研方式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一、校本教研实践中的反思由于传统教研工作过分强调课程规范、有序运作,忽视了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使课程执行陷入封闭、僵化

2、、统一的指令性模式而难以摆脱。反思已有的一些校本教研活动思路和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效率低下,已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学校层面:校本教研目的的现实偏差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足点是不容质疑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校本教研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这一主题。受功利主义的驱动,有些学校注重对研究成果的精心“包装”,追求表面效应;有些学校为了上档次,追求社会声誉,规模,硬着头皮“搞研究”;有些学校或教师为了寻找普适性的教学规律或创立所谓新的教育理论而进行教学研究等等。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可以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但一定要认识到,这需要一个过

3、程,而许多学校却忽略了这一点,2、教师层面:校本教研主体的现实境况在传统教学活动影响下,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素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结果的评价等方面,容易形成一种既定看法,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们在处于类似教学情境时通常不再重新审视情境本身的具体特点,而是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直接阻碍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教师开始重视或认同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但就其动机而言,多为评职称、评先进而用。此外,大量教学任务挤占了他们自主学习,回顾、反思自己

4、教学的时间,教学成了一种按照既定程序和已有经验进行的简单重复活动,大大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3、实践层面:校本教研实施的现实窘态很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后,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因为没有具体有效的策略,先进的理念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课堂实践依然是我行我素。教师对课改理念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有很大的难度,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如何把它变得具体和可操作成了比较普遍的问题。一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和水平。然而在许多学校,教研活动的制度集中体现在各类教研计划中,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见诸于文字的制度或规范。由于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使现存有限教研制度的推行常常无法保障。4、由一

5、次教师招聘引发的思考山西省新绛县海泉学校是1999年创办的全日寄宿制民办学校,2005年首次高考,从2007年至2011年,共有37名同学被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等校录取,在一个人口为32万的内陆小县城可以说创造了奇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成绩呢?从其招聘教师的过程可窥见一斑。教师招聘中,应聘者须在一个班级完整讲授一节课,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评委,按照评价细则对应聘者各方面进行认真评价,最后在是否同意聘用选项中作出决定,然后学校对应聘者进行综合考虑,但同意聘用的学生人数必须占到全班总人数的70%,否则不予聘用。这种做法实际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思想。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有其自身的潜能,

6、有其自身发展的需求,教育要充分尊重和遵循生命的本质,全面依靠学生。教育的起点是学生,终点是发展了的学生,因此,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这正是教育的终级关怀。但是许多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则完全是教师的天下。为什么要教研,教研又是为了什么?如果教研仅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那教研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校本教研中需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二、师生双向互动教研的内涵与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是教研的中坚力量,学生是重要的教研资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教师的教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学是否有效。教师的教研是否有效,从学生的学习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师生双向互动教研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作为参与者,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研形式。1、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体现了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的重要性。教师要作为教研活动的策划者,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而不是仅仅服从于统一化的教研任务,游离于教学研究的主题之外。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鲜活生动,而不是把教学研究当成一种追逐“教研时尚”的潮流。在教研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而是实实在在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研当作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的第一需要,主动地、积极

8、地参与,而不是把教研当成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负担。2、以学生为本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研过程中“认识学生、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校本教学研究必须处处考虑学生的长远利益,以不损害学生利益为基本原则。校本教研不能成为换取学校或教师获奖名次、学术声誉的工具,更不能把这些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目的。当两者出现矛盾时,要坚定地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在教研过程中,要依靠学生,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研资源,与学生进行心灵上互动交流。3、以教学实践为依据校本教研就是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而问题的解决是为了赋予教学实践以更新的意义,即排除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麻烦,

9、对问题有更为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因此,校本教研与教育专家的研究不同,必须从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需要出发。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学习教育理论,依靠既有的教育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教学研究,具有学校自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认识基础,其过程和成果也就拥有很强的动力和生命力。三、师生双向互动教研的原则1、主动性原则这里的主动性是指教研不是由外力强加的,也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教师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的主动探索和研究。它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

10、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有教研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主动的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2、互动性原则师生双向互动教研,其特色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在这里,教育活动不再是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以探寻教育教学实践方式的过程。因此,师生互动是这一教研方式的根本原则。在教研中,要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常态教研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开放、民主、争鸣、 碰撞”的教研氛围,倡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改变过去教师单兵操练的组织方式,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为学生奉献个人智慧、教师有效教研搭建对话平台。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3、实

11、践性原则基础性的教育研究虽然对教育实践或教育决策有指导作用,但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能及时地转化为实践,甚至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能转化为教育实践。而校本教研则要求必须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它不但要指导学校的教育改革、教育实践,甚至要与实践同步进行,边研究边实践,在研究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提高教育质量。校本教育研究切忌脱离实践,做纯理论的逻辑论证。4、反思性原则反思性是指教师对教学研究、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与重新认识,产生新的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的过程。而校本教研就是要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反思,自我学习,改善教学方法、手段和目标,来达到教师学会“

12、教”的目的和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或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实现对旧有认知、信念的解构,获得视域的敞亮、理念的澄明,从而使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四、师生双向互动教研的内容及要求1、确定教研主题。教研主题应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课程实施,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但有时候不会对这些问题和困惑进行自觉的分析研究,也不会在教研中进行探讨。而正是

13、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自觉反思和收集教学中,尤其是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脑。然后反馈到学科教研组,教研组再对这些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急需通过教研活动加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同时,教研主题应该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小现象、小问题、小困惑。这些问题最切合教师与学生的需要,能够从中体会到切实的收获与成长,能够感受到研究和学习的意义与真实性,增强对教学研究的亲近感,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以主题为中心进行充分准备。研究主题确定后

14、,教研组可以对主题进行初步分析,将主题进一步细化,使教师明确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然后制定具体的教研计划,围绕主题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主题进行探究、实践,并就这个主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提出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逐一进行记录、归类。当教师准备到一定阶段后,教研组可以把教师组织到一起,就各自围绕主题开展的学习实践情况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实现研究资源的共享这一过程结束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主题选择研究课的内容,然后大家共同分析研究教材,集思广益,设计一节能充分体现研究主题的教研课。3、通过研究课,对主题进行互动讨论。由一位教

15、师执教研究课,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在听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是否体现了研究的主题,在哪些地方体现了,体现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问题,并结合自己前期的研究为课后的互动讨论做好充分准备。课程结束后,教研组围绕主题开展现场研讨活动。这种研讨应充分体现互动和现场的生成性:在民主、平等、宽松的研讨氛围中,有不同观点的陈述;有思维的交锋和观点的碰撞;有对教学实践的描述,更有理性的思考与延伸;有预设、既定的研讨内容,更有在研讨中互动生成的目标。如何使研讨活动真正形成互动、真正有效,主持人是关键。主持人是研讨活动的灵魂,他既是活动的组织协调者,更是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既能机智幽默地抛出

16、话题,有效控制研讨话题的走向,更能对话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点评分析。一方面,主持人要善于营造宽松的研讨氛围。主持人抛出的话题应该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能够激发教师的表达欲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另一方面,主持人还要巧妙地控制话题的走向。另外,主持人能在研讨中,及时捕捉教师对话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及时点拨、提升和引领,还应对整个研讨活动中形成的零散的、感性的认识进行总结提炼,上升到系统的、理性认识的高度。这就要求主持人做更为充分地准备,对主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形成更深刻地认识。4、实践、反思、总结和评价。研讨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教研活动的结束。一方面,教研组要从管理层面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整个活动中还有哪些环节需要完善、调整;反思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体现程度,以及其参与研究活动的心态变化和专业成长的进展,反思学生在这次教研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尤其要注意学生所提意见的闪光点。还要注意在研讨基础上对研究主题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