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659873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恩师:江苏省名老中医钱星若先生邬品嘉震泽,吴头越尾,中国历史名镇,在吴江城区之西南,江浙交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虽为弹丸之地,但市场繁荣、经济发达,促进了医药的发展,历史上的震泽曾是良医云集。建国前后,钱星若先生(图1)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钱老,讳文炜、号星若,别署自怡室主,生于1897年5月,乃吴江望族,太平天国之后,故庐被战火烧毁,遂移居吴县甪直。先父以工商为业,先生性不近商贾,年十四随伯父钱友菊学习中医内科历时五载。为求深造,复从苏州宋轮一夫子临证实习,凡二年。轮一为孟河世医费伯雄再传弟子刘莲荪之高足。民国6年(1917)学成重返震泽,悬壶济世。钱星若先生治学严谨,业务繁盛,为同仁所称道

2、。民国23年(1934)8月19日成立吴江县中医公会,当选为执行委员、兼第三事务所主任干事。35年(1946)改称吴江县中医师公会,当选为理事。古代中医独步医坛,清代以来,欧学东渐,中医不断遭受打击,旧社会中医始终处于低谷。先生尝言:“政局屡变,有关于群众健康,不容有所自怠,日在恶劣之环境下,低头忍耐,从事本位工作,坚持意志,以待澄清。”先生认为自己学了中医就要把中医工作做好,但中医无前途可言,所以不收学徒,不传子女。钱老二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就读于西医院校,后分别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教授。迨解放后,阴霾尽消,天日重睹,先生胸中郁勃之气,为之一舒。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与汪倬

3、云一起,纠集当地名医宋霖若、汪仲宣、曹青儒等,于1952年1月10日成立震泽联合诊所,被推为所务委员会主任(1964年后任院长),共同克服困难、苦心经营,逐步扩展业务,使震泽医院不落人后,逐步走向正规。钱老深得领导嘉许,群众赞扬,先后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医学会副会长。联合诊所成立,先生破格带徒,对后学爱护有加、关怀备至,循循善诱,诲人无倦容。尝谓“医乃仁术,攸关人命寿夭,审证必须周详,与病家共休戚。”亲自为院内学徒集体授课,间或挑灯夜读。我之中医学养多受益于先生。他强调学以致用,借鉴现代医学,认为:“中医虽有其长,也有其不足,苟能兼通西医,则中医的辨证、辨病、辨因更为确切,其疗效更好

4、。” 恒虚心探索,互相引证,必求其真理所在,而后作为定论,数十年来为人起沉疴,除痼疾,每有手到春回之妙。步入耄耋之年,尚有不少远道慕名而来的病人,必得其一诊为快。我中医学徒满师后,由南浔来震泽组建针灸治疗所,因根底浅薄,所诣不深,难免有惶恐之感。是于1958年之夏,参加震泽联合医院,蒙先生厚爱,追随左右、常沐春风。始知先生学识渊博,上承轩岐,中及仲景,下至百家,靡不贯串,遣方用药俱有古今圣贤纪例,且虚心嗜学、勤奋笔耕,早年有天痘流行之感言等文章,发表于全国名医裘吉生主办的绍兴医药学报,头角峥嵘、声誉鹊起。解放以来,又撰有论四诊八纲运用于临床的意义、肾气丸治疗慢性肾炎的探讨等多篇论文。对于脾胃学

5、说的研究更有独到之处,所写试谈脾统血被收入脾胃学说及其临床运用一书由江苏医药编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79年11月出版 。他认为脾为血气之源,又为五脏精微供养的仓库,后天之本。近人研究证实,李东垣脾胃论所称之脾胃,是属于广义之综合功能系统,除消化系统外,还包括内分泌、植物神经、代谢、血液以及免疫等方面。“凡治疾,必先扶植脾胃”, 先生主张“外感宗仲景、内伤宗东垣 ”。先生虽然声望卓著,但不自高身价,不骄傲自满,1960年推荐我到苏州中医专科学校专修班学习,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跟我学,只是一家之言,专修班是各家之言,可以广开思路,年青人要多学一点,你虽长于针灸,但中医各科理论都是一脉相承,药

6、之理亦即针之理,可以触类旁通,况法不厌多,贵在合拍、有效。古代医学大家都是针、药兼容,内、外精通。”1973年3月28日给我的信件中说“我已衰老无用,切盼后起有人,能为我院争光。”他在四十年代为吴县中医师公会会所落成纪念征文一诗中有“丝丝白发渐盈巅,衰朽难将新学研,此日何堪弹旧调,殷殷属望在青年。”先生为中医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寄希望于年轻一代,毋使堕绪,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钱老淡薄名利,虚怀若谷,一生追求务实,没有“先进”、“模范”的耀眼光环。1981年首批晋升时,上级领导部门几次登门要评先生为主任中医师,被他婉言谢绝。1989年春,九十三岁时给我的信中写道:“回忆在一九五八年戊戌之烁,相

7、偕从事于医院工作,抽暇共同研习中医学术,意志相投,倍觉心情愉快。”并赠诗一首。事实上,钱老是我的领导、老师,充其量我不过是在下面工作的一个小小院务委员、是他的学生。先生谦虚待人,使我极为感动。尔后,请为我陋室题名,先生略加思考后说:“用远香可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致远,希望祖国医学四海飘香。”后来我请苏州书法名家江波先生大笔挥就“远香阁”三字作为陋室之名。先生道德、学问、医术三者俱全,成为江苏一代名医,名至实归,确非偶然。由于先生年事渐高,加之慢性疾病困扰,不幸于1992年2月11日在震泽当弄寓所驾鹤西去,享年96岁,远近闻之,莫不悼惜,数以百计的市民自发赶来向一代名医作最后告别。品嘉在先

8、生灵前急就挽联:“为岐黄振兴倾吐肺腑扶掖后学一代典范以仁术济世呕尽心血福利人群千古永誉”。呜呼!先生之高风亮节,不因岁月流逝而淡然消失,追忆师恩,益自淬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的支持下,走出去积极参与外界交流,先后应邀参加省、市、全国及国际性有关学术会议,在各级各类会议、杂志(包括台湾地区)发表论文70余篇。著作有:1996年与常熟、无锡、杭州、嘉兴、南京名医合编大型工具书中医辨治经验集萃(副主编)、2006年整理推介台湾著作从生活中防癌抗癌、2008年参订台湾著作针灸学新论、2009年著邬品嘉针灸精义、2012年编著中医论脑,分别由人民卫生、中国华侨、北京学苑等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力图使吴江中医在国内外有一席之地。品嘉虽尽力而为,恨心长才短,辜负先生一片赤诚,静夜思之,深感不安。2010年,经上级领导核准,品嘉为之作序、先生遗著自怡医庐论证医案选存,列入吴中当代名医医案丛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利溥社会,功非浅鲜,钱老在天有灵,当可以告慰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