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58389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理化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理化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理化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理化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总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系统及环境,状态及状态函数,广度性质及强度性质,过程及途径,热及功,内能及焰。二、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A夕 焦耳实验:; 后F(7)三、基本关系式1、体积功的计算 5忙pAV恒外压过程:胎A A V市品叶护 W = In = nRT In 可逆过程:y2p2、热效应、焰等容热:Q二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以二(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焰的定义:比小pV ; d代d阴d(夕垃焰及温度的关系:於CpdT3、等压热容及等容热容热容定义:;定压热容及定容热容的关系:CP -cv = nR热容及温度的关系:C劭bT+cY四、第一定律的应用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等

2、温过程:岳0 ; 庐0 ;胎一小J-Ped/等容过程:聆o ;小氏jQdT ; AjCpdT等压过程:聆一PeAP;小庐.CpdT ; JcvdT可逆绝热过程:小0 ;利用4求出B,聆小 JgdT ; 年JCpdT不可逆绝热过程:0=0 ;利用G(E-)=一r(七-匕)求出乙聆小 JjdT ; 后 JCpdT2、相变化可逆相变化:汜4;W= p( V2-V=pV=nRT ;A伉/甲3、热化学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焰。摩尔反应热的求算:四(298) = 八/或(5,298)反应热及温度的关系一基尔霍夫定律:等吟p。B关于节流膨胀:恒焰过程j.T称为焦耳一汤姆逊系数第三

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基本概念自发过程及非自发过程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克劳修斯,开尔文,奥斯瓦尔德。实质: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二”可逆;不可逆三、焙1、燧的导出:卡若循环及卡诺定理2、炳的定义: 3、嫡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4、绝对嫡:热力学第三定律5、焙变的计算1 / 19(1)理想气体等温过程:S =幺=Rin 以TV, p2(2)理想气体等压过程:(3)理想气体等容过程:(4)理想气体07都改变的过程:S = nCnm ln + n/?ln7 P2(5)可逆相变化过程:(6)化学反应过程: 二(298) =

4、 2况(氏298)四、赫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1、定义:A=U-TS; G=H-TS等温变化:A=AU-TAS; G=AH-TAS2、应用:不做其他功时,4W0 ;自发、平衡 GcWO ;自发、平衡3、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a-免上身匕 dG=-sdvdP4、力和AG的求算由基本式:AG = A-A(75)pV饺化:AG = AH-(T2S2-TS)恒 T: AG = AH-TAS理想气体 A平衡相变AG = O相变:1非平衡相变 设计过程:PV侬化+平衡相变(1)由AH,ASf AG; (2)由各步的AGf AG由 A4Asm ArG宗=- TrS化学反应力由AG舄rG=EBG熊由其它反应或五、

5、1、克拉配龙方程dp 二汨m dT TAPV a m克-克方程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一、化学势的概念1、化学式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在7、。及其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ImolB物质引起系统吉布斯 函数的增量。2、化学势的应用在等温等压不作其他功时,2匕6 Vo自发;=0平衡; 逆向自发3、化学时表示式理想气体: = +RTln(p/Z)纯固体和纯液体:N = Y二、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1、拉乌尔定律PF 俨 Xa ; PF/a* A适用于液态混合物和溶液中的溶剂。2、亨利定律ps=kx.的二鼠.5bs=ky B %6;Pb二kx, s3x. b=kb, 5ab. b=k%,Bay s适

6、用于溶液中的溶质。二、液态混合物和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1、理想液态混合物/(T, p, mix) =(T) + RT In x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物质。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mixG =mixS =一MmixGarB=R): b InpB都为02、真实液态混合物(7 p, mix) -(T) + RT In ax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3、理想稀溶液溶剂:(T,P,sl)=尺a(丁)+ 八71n 4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溶质:从b(T,P,s)=b(T)+ RT In xb标准态为:同温下场=1旦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假想状态)。4、真实溶液溶剂:Ma(丁,溶s仇)二火八(丁

7、)+火77 x,a ; &,产以“ x;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溶质:b(T,P,sM) = b(T)+ RTL“x.B ; 尸 丫Xb, 标准态为:同温下照=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假想状态)。从b(T,P,s仇)=婕式丁)+ RTW;上广人“ bB-标准态为:同温下e=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假想状态)。4 (7, P,sIh) =成 (r)+ /?Tln%.3 ; y ;标准态为:同温下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一般为假想状态)。三、各种平衡规律1、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PLPQa ; Ph Ph ; P =Pa+Pb2、溶液的气液平衡R=Pa Qx, A ; Ps=kx. bQ

8、x. B=kb. sdb. B=k. bQ, 5; P =Pa+Ps3、理想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4、沸点升高* 2RT: mavapHm,A5、范特霍夫渗透压公式nv = tirRt,或 it = cBjRt第五章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的条件Si - m m G G r r I 0,正反应不能进行(但逆反应可进行)=0,反应达到平衡二、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常数表达式如:Zn+2HCl(aq)=压+Z11CI2 (aq),_p(H2)/c(Zna2)一 c2(HQ)= K(c6RT/p)&R=K (p/ p )2= Knp/(p 2九b)b三、标准平衡常数的求算,G:(T) = HTlnK,四、范特

9、荷夫等温方程G (T) = 篇(T) + RThJ0 RTnJ6 / K6五、平衡常数及温度的关系范特荷夫等压方程NrG:m八此_TN熊,G:(T) = RTlnK。五、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分压、总压、惰性气体、温度。第六章相平衡一、相律1、物种数、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数2、相律公式二、单组分系统1、克-克方程In*Pi2、水的相图三面、三线、一点。三、双组分系统1、相律分析根据六e 0+1 (一般固定压力),0=2, f=l; 0=3, f=02、杠杆规则3、步冷曲线四、典型相图1、6. 3. 4理想液态混合物甲苯-苯相图2、6. 6. 2部分互溶系统水-正丁醇相图3、6. 8. 1生成

10、稳定化合物苯酚-苯胺相图第七章电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电解质溶液的电导1、电导;单位:S (西门子)2、电导率G= kA/1 或 k=G 1/A ;单位:S/m3、摩尔电导率A = K / C4、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4:=C + 35、离子的电迁移. /+=丝=4=+. t +t_ =1+ Q I v_+u_ U+U_ +二、电解质溶液的活度1、电解质的化学势(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用盘或A表示)b b + RT 加 3% 二4;士 =(4:+ 武-) =y -mlmeY =(/:+/1-)利士 =(?:+ ,m:-)”2、离子强度3、德拜一休克尔极限公式可逆电池热力学 一、可逆电池的构成电池反应互为逆反

11、应;充放电时电流无穷小。二、可逆电池热力学1、= -zFE;MG = -zFEF = 96500 CYmol2、3、“4、Qr = TrSm ;电池反应做了其他功。三、能斯特方程1、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常用2、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e 0.0592t/(O)忆=纥+也丽;不常用四、可逆电极的种类1、第一类电极金属电极;气体电极2、第二类电极难溶盐电极;难溶氧化物电极3、氧化还原电极五、电极电势的应用1、测定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2、测定电解质的7土3、测定溶液的pH值六、极化现象和超电势1、浓差极化电极反应速度比离子迁移速度快造成的。2、电化学极化电极反应速度比电子移动速度慢造成的。3、极化结果

12、1 = EEe;对阳极总为正;对阴极总为负。第十章界面现象一、表面吉布斯函数1、产生表面分子及内部分子的差别。2、定义及单位;J/m,或N/m;因此又称表面张力。3、影响因素物质本性、温度、相邻相、溶质的种类。4、表面热力学在温度、压力、组成不变的情况下,dG = adA + Adb缩小表面积和降低表面张力为自发方向。二、弯曲液面的表面现象1、附加压力Ap = 2cr/ r2、饱和蒸气压3、毛细管现象三、新相生成及介安状态1、过饱和蒸汽及人工降雨2、过冷现象及晶种3、过饱和溶液及种盐4、过热现象及沸石四、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1、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范德华力及化学键力;又无选择性;单分子层及多分子层

13、。2、吸附曲线等温线(判断单多层);等压线(判断吸附类型)、等量线(求吸附热)3、吸附等温式弗伦德里希:朗格谬尔:五、溶液表面的吸附1、溶液的表面张力各类溶质对表而张力的影响。2、吉布斯吸附公式六、润湿现象1、接触角。二0 ,完全润湿;0 90,不润湿;0=180 ,完全不润湿。2、杨氏方程b.g =b- +by COS 夕七、表面活性剂1、定义溶于水后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2、分类离子型、非离子型。3、结构特点一端亲水基一端亲油基。4、应用乳化、去污(增溶)、浮选、改变润湿角。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关于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1、反应速率的表示2、反应速率的测定测定不同时刻的浓度(化学法、物理法),作曲线,1时刻切线的斜率即为t 时的反应速率。3、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遵守质量作用定律。是否基元反应只能通 过实验确定。4、速率方程及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是速率方程的特殊形式,对于非基元反应也有类似的式子。速率常数仅及温度和催化剂有关,而及浓度无关。5、反应级数速率方程中浓度幕之和称之。基元反应一定为正整数,非基元反应可为0或小数。 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一级反应微分式: 及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A的单位为时间盘积分式: 一一以lnc乍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