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755325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 孔子有感用心学习用心体会因为参加名师团的活动,挤时间读了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一书,其中的理论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慢慢体会,尤其是该书中的孔子一文,给予自己的启发好多,不但会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而且为自己以往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工作中更加底气十足, 下面就孔子一文进行归纳,谈谈我的浅显认识。一、孔子的人性理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无论贵贱贫富都无大的差别,这就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人平等的权利,从而把芸芸众生都放到同一起跑线。那么后天的差别是怎样产生的呢?孔子认为是后天的自我努力不同,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这也是

2、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二、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子曰:“有教无类”。1办私学普及文化。子曰:“有教无类”。平民百姓也照样可以念书,而孔子之前的官学教育是“有教有类”的,入何等学,受何种教育,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孔子打破了这种限制,在中第1页共6页国教育发展史上,孔子是最早实践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里孔子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告诫人们,努力学习, 勤敏求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孔子尤其鼓励年轻人抓住时机,努力学习,要有所成就,这也正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2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

3、上也。” 这被看作是孔子实施因材施教做出的理论概括。这里孔子把弟子的接受能力分为两类,又把所教授的知识按难易分为两类。高深的学问只传授给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这是孔子在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也是孔子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子曰:“不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孔子的名言,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做出的理论概括。这里,孔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启发式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第一,学生积极思考, 达到憤、 悱的情绪状态; 第二,教师及时介入,进行点拨启发。教师的启发教学必须以学生切实努力,积极思考为基础。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启发式教学做了很好的阐释,同时反思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启发式滥用和不关注学生主体作

4、用发挥的不良现象。3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与思的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第2页共6页对学习过程中,学、思关系做出的理论概括。他反对生吞活剥式的读书,主张学与思的结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张“研究性学习”。可见,研究性学习并不神秘也不新鲜,但确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三、孔子的培养目标:圣人、君子、从政人才。1圣人。孔子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作为圣人品格的体现。春秋末期的中国四分五裂,孔子想挽救这个礼崩乐坏的世界,积极游说,四处奔走,希图恢复文武周公的教化时代。但是列国都不想用“迂腐” 的儒家思想, 来驾驭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时代飞车。事实上,孔子也不可能扭转历史的车

5、轮,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尽管周游列国换来满头的斑白、满面的风霜、但孔子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苦口婆心开导那些表面纳贤,实则不以为然、甚至颇不耐烦的列国诸侯,采用自己的救世主张。这是一种“圣” 的境界,孔子的“圣” 体现在他的为人中。 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己所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判断是否是仁人的标准。”2君子和从政人才。在一部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 次,是孔子与弟子讨论最多的话题。孔子把君子与“道”联系在一起,提出君子应该是有信仰的人,应当以天下为己任。给君子赋予了道第3页共6页德内涵是孔子对我国传统道德的贡献;孔子还把君子与“义“联系在一起,提出君子应该是明大义的人;

6、君子还应该是有深厚道德修养地的人;是文质兼备的人;是信守正道、讲大信、值得信赖、能当大任的人。另外,孔子通过他的私学培养了许多有极强从政能力的人,弟子被聘到各国去当官的人不在少数,可见孔子的私学在培养从政人才方面也是很成功的,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紧密结合,是孔子办学的特色。我们教师在新的时代也应该树立全局的观念,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胸怀国家,有远大志向的建设者。四、孔子对教师的要求:爱学生、博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1爱学生。文章中介绍了许多孔子爱学生的事例,在教学中孔子与弟子建立起父子般的情感,孔子死后, 弟子从四面八方聚来,行三年丧礼。自此后, “一日为师,终身为

7、父”便成为中国特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由教育所体现的“爱”维系着。今天的教育何尝能离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博学。文章中也介绍了孔子的博学,他精通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而这些得益于他的“每事问”、精神;“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的师道观;“读易韦编三绝(由于反复阅读,致使编连竹简的皮条断了三次)” 的精神和第4页共6页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天的学习仍然要提倡这种精神。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分别出自论语述而和论语为政 ,孔子在文中反思了教师的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学,二是教师的教。孔子要求教师必须在自我学习上下大功夫,要学无止境,从不满足。同时,他也要求教师全身心地进行教

8、学活动,不能倦怠。可以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是教师的重要品质。 而温故而知新,实际上是指教师要有创新能力。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要有创新能力的思想家。我想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而没有创新,国家就没有前途。五、我的追求:孔子的“不言之教”子曰:“予欲无言。 ” 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是孔子对教育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即教育并不是仅仅通过语言进行的,孔子以天地运行为喻,告诉子贡,社会的发展与天地的运行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规律可通过对社会人事的观察、分析去认识。而这里孔子也有“身教胜于言教” 的寓意。 我们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重要的不在于你说什么,说多少,而在于你怎么做,做多少,我们教师确实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做学生学业成长和道德品质养成上的表率。第5页共6页毛泽东曾说: “孔子是古代的圣人。 ” 孔子在今天也成为了世界名人。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汉学家,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第一座高峰就是孔子;要明白智慧的中国人民,首先就要熟悉浸润于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儒家思想,懂得这位儒家的鼻祖。今天,我只是从教师的角度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对我的启示,很不全面,也很不到位,但我会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提升自己的认识, 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无愧教师的称号。a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