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线缆选择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46671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电气线缆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电气线缆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电气线缆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筑电气线缆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电气线缆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电气线缆选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缆选择及敷设1. 关于在不同温度,不同敷设条件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各种型号)的载流量在各种资料和手册 上不尽相同,有无一个比较通用的参考资料作为依据/答:应以国家标准GB/T16895.15-2002第523节布线系统载流量为依据。另可参照建筑 电气常用数据04DX101-1国标图集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第九章。2. 关于照明布线问题:一种是电源干线开关到开关,沿线均分别是电源干线相线到灯开关到灯头再回到干线“N”线。 这种接法,当开关关掉后,灯头不带电,是安全的;第二种布线方式是干线引出灯头到灯头,干线 为2.5 mm2 (规范明确的,也常用的),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布线形式。这种布

2、线有两种接线方式:(1) 干线电源线先接灯头,引至开关,再回到干线N线。这样开关关掉后灯头仍带电。很不安全;(2) 第二种接法是电源干线虽在灯头盒内但电源不进灯,而去接灯开关,再回到灯头,最后回到干线N 线。这种接法同第一种接法。建议:不管哪种布线方式,制定省标中强调一下电源线应先接开关,再接灯头,再回到电源“N” 线,确保灯开关断开时灯头不带电。可否?答: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22.1.4条第2款已明确规定“相线 经开关控制”。3. 关于灯头线的问题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中都有明 确规定,灯

3、头线为1.0 mm2铜芯线,已经考虑到绝缘的老化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均为0.40.5 mm2 铜芯线。但现在审图中有这样几个问题:(1)设计多数不标明灯头线规,如何处理? (2)有的在设 计中说明把灯头线作为支线,规定为1.5 mm2,是否可以?答:(1)引向每个灯具的导线线芯最小截面详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第19.2.1条表19.2.1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7.4.2条表7.4.2 的规定。线芯最小截面积灯具安装场所及用途线芯最小截面(mm2)铜芯软线铜线铝线灯头域民用建筑室内0.50.52.5工业建筑室内0.51.02.5

4、室外1.01.02.5(2)规范规定为最小允许截面,设计可按需要适当放大。导体最小允许截面相线系统形式线路用途导体最小截面(mm2)铜铝固定敷设的电缆绝缘电 线电力和照明线路1.52.5信号和控制线路0.5固定敷设的裸导体电力(供电)线路1016信号和控制线路4用绝缘电线和电缆的柔 性连接任何用途0.75特殊用途的特低压电器0.754. 设计院对电源进线均按规范要求有完善的进线电缆的具体技术措施,但根据实际调查,大部 分进线均变更为架空导线T接进户形式。经常因进户避雷过电压保护措施不完善造成用电器因雷害 受损。应采取何种措施予以避免?答:进线方式由电缆埋地改为架空T接,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5、GB50057-94)第3.2.3 条、第3、4、9条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5. 电缆和导线载流量选择确定:目前按布线系统载流量(GB/T16895.15-2002)及建筑电 气常用数据04DX101-1选用,导线或电缆穿管在墙内敷设,是查“隔热墙内”敷设一栏载流量, 还是查“砖石墙内”敷设一栏载流量?我们认为没有特殊说明,应按“砖石墙内”敷设查载流量; 埋地敷设时土壤热阻系数的取用问题,江苏省各地(市)有无直接取用土壤热阻系数的数据?答:隔热墙(又称热绝缘墙)是指保温墙或类似大板的墙,砖墙不属于此类。在具体工程中, 应根据墙体材料结构及线缆敷设方式(明敷或暗敷)而定,详见工业

6、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 版)表9-18中备注栏说明。土壤热阻系数可参见建筑电气常用数据04DX101-1表6.27.江苏地区通常可取1.0;但电缆 直埋敷设时,因“水分迁移现象”,使土壤热阻系数增大,设计宜采用土壤热阻系数2.53来修正 电缆载流量。6. 金属线槽、桥架内布线可否采用BV型导线?答:BV型绝缘导线在金属线槽内布线,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五章第二 节“绝缘导线布线”的第5.2.7条和JGJ16-2008)第8.1.4条的有关规定。电缆桥架适用于电缆数 量较多或集中的场所。现行的标准、规范中,尚无明文规定BV型导线可采用桥架布线。7. 低压母排中PE线母排

7、是否也应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3.4条规定?答: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3.4条的规定,是配电线路关于过载保护的两个 条件,而PE线正常工作时不通过电流,它不是带电导体,不存在过负荷保护问题,所以这条规定的 内容与PE线母排无关。保护线(PE线)最小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第2.2.9条、第2.2.10条的规定,即保护线截面的确定必须满足机械强度和接地故障时热稳定的要求。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2.2.8条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第3.7.10.1条规定了 PE

8、N线干线的最小截面,但未规定PE线干线的最小截面。在低压配电设计 规范(GB50054-95)第2.2.9条、第2.2.10条中规定了 PE线的最小截面,不分干线还是支线。如 果PE干线和PE支线同时采用BV-500-1x2.5mm2的导线,显然这时PE干线是不可能的。应该怎样 选定PE线干线的最小截面?答: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2.2.8条是指“PEN线”,第2.2.9条是指“PE线”。 所以,谈论“PE线”时,应按第2.2.9条、第2.2.10条规定使用。在第2.2.9条表2.2.9中,列出了 PE线最小截面与相线截面的关系。它既适用于干线,也适用于支线,不可能出现大截

9、面干线与小截 面支线上的PE线均为2.5mm2的情况。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2.2.10条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第3.7.10.2条均未规定无芯电缆中PE线的最小截面,操作起来如何把握?答:电缆制造规格的分类,已能满足符合规范的使用要求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2.2.10条 仅对“单芯绝缘导线”而言的,与电缆无关。第2.2.9条对“导线”或“电缆”皆适用,规定的就是 最小截面。10. 配电箱的供电半径如何掌握?答:供电半径是定性概念,负荷力矩才是定量概念,要统一考虑负荷电流、传输距离、允许电 压损失、导体截面等。详见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节

10、电压损失计算及建筑电气常用数 据04DX101-1。为方便设计,也可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电气第4.2.4条第 3款,当末级配电箱或控制箱集中设置在配电间时,其供电半径宜为3050m。11. 供电半径问题。有的工程导线过长。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电气第4.2.4、 4.2.5条规定末端配电半径为3050m,第3.1.3、3.1.4条规定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大于200m,如何 理解?答:200m是指变电所低压配出干线的供电半径,3050m系指从配电小间引至用电设备的供电 半径。均为经验数据。在实际设计中,若长度超过此值,或用电设备容量比较大时应验算电压损失。12. 电力工程

11、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第3.1.4条规定,除限于产品仅有铜芯和本规范 第3.1.13.1.3条确定宜用铜芯的情况外,电缆芯材应采用铝芯。此条如何解释?答:(1)现在经济发展了,国力比过去强了,电线电缆多使用铜芯是必然趋势;(2)现在是市 场经济,只要投资者愿意使用铜芯电缆,且比铝芯线缆更安全更节能;(3)(GB50217-94)第3.1.4 条不是强制性条文。审图时不宜硬作要求。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1.6条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第9.1.4条中对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的要求,如设计选用了耐火型导线或电缆,可否不

12、按此条要求处理?答: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即使选用了耐火型(而非防火电缆)线缆,除敷设在电缆井、沟 外,其它情况均要采取防火保护措施。1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5.2.7条规定,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管。 请问吊顶内采用阻燃塑料管是否可以?答:我国的设计标准与规范门类多、数量多,且“政出多门”难免出现规范之间的相互矛盾和 不一致之处。就拿吊顶内能否采用塑料管布线的问题,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认为在吊顶内可采用阻燃塑料管布线的规范有:原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第 9.5.1条:“建筑物吊顶内,可采用难燃型硬质塑料管布线”;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

13、016-2006) 第11.2.3条:“敷设在有可燃物的吊顶内时,宜采取穿金属管、采用封闭式金属槽或难燃材料的塑料 管等防火保护措施。”认为吊顶内不能采用塑料管布线的规范及其规定是: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5.2.7 条:“在建筑物的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第7.3.3条:“办公建筑电气管线应暗敷。管材及线槽应采用非燃烧材料。”该条文说明为:电气管线 暗敷,是考虑办公建筑的美观、大方,保证用电安全,因此应采用非燃烧管材,包括阻燃型塑料管。 但塑料管不能在吊顶内敷设,主要是考虑小动物对其破坏。现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4、JGJ16-2008) 已经取消了上述内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用的是“可”和“宜”,表示允许稍有选择;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和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的用词是“必须”和“应”,表示要求严格。因此,在设计 和审图中,从保证安全和不违反规范的原则下,应该坚持在吊顶内采用金属管布线,而不能采用塑 料管(包括阻燃塑料管)布线。15. 在电缆截面的选择方面,大小差别太大,无法控制,比如说:以计算电流选样及上下级开 关配合而论,各家意见不一。(1)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3.4条意见执行:计 算电流小于等于开关整定电

15、流小于等于导线允许电流。(2)按2003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措 施:进户导线载流量宜按计算电流的1.251.5倍,照明干线按计算电流的1.31.5倍。(3) 2003 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技术措施:上级保护电器长延时脱扣器整定电流不宜小于下一级的二倍。(4)对于保护级数的概念及其混乱,如上级出线开关与下级的进线开关配合,无疑增加了低压配电 的级数,带来导线截面选择上的极大浪费。(5) 20世纪50、60年代,节省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国策。 对此类技术问题,应如何统一?答:按问题顺序答复如下:(1)该条文涉及导线与开关的配合问题,应该执行;(2)进户线及 照明干线载流量留有余地,有利发展和安全。与(1)不矛盾;(3)上级开关整定值应比下级大1 2级。否则,无法保证选择性;(4)进线开关除消防联动控制要求外,应尽量采用隔离开关,以减 少保护级数。另外,应优化配电系统,减少配电级数。为满足导线与开关配合及选择性而增大导线 截面,同时也有利于安全,不能看作浪费;(5)标准和规范是统一认识的基础,对其有疑问或建议 也可直接与制订人联系。16. 室外电缆的选择。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8.7.2条(2)款埋地敷设的电 缆,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