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46546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教学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 课 时【课 型】欣赏综合课【教学理念】本课以音乐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创编等多种方法参与音乐体验,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表演、创编等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将音乐的美传递给学生,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气氛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教材分析】本课是拓展教学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民歌,本课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民歌的体裁分类,把山歌、劳动号子和江南小调作比照、感受,让学

2、生更深刻认识它们的音乐特点。民歌槐花几时开高亢嘹亮、舒展悠长,具有典型的山歌特点;川江船夫号子由八首不同的号子连缀而成,本课截取见滩号子片段,曲调简单,律动性强,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民歌茉莉花婉转细腻、清丽抒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江南小调。【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学习兴趣。2.通过听、唱、演、创等活动方式,体验并感受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并能合作创编简单的劳动号子。【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体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黑板、地图拼图【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师生做民歌接唱游戏。师:太阳出来罗尔喜洋洋欧郎罗生:挑

3、起扁担郎郎扯师: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生: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上课铃声响)设计意图:营造民歌学习的气氛,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二导入师:知道我们刚刚唱的都是什么歌吗?生:民歌。教师:对!并且都是汉族民歌。(板书汉族民歌)三展开1山歌槐花几时开教师:渝高中学(一)六班的同学真棒!能唱这么多民歌。教师也想唱首民歌,请同学们听一听,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教师自弹自唱,学生聆听)生:是民歌。师: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生:有一句方言啥子。师:请坐。同学们,教师刚刚演唱的就是民歌槐花几时开(板书)。请再听一听,仔细感受旋律的上下、节奏的长短有什么特点?(教师清唱)生:有快有慢。师:嗯,说到

4、了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呢?生:上下起伏。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高高山上哟一树哦槐哟喂(教师一边唱一边在黑板上画旋律节奏特点图):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把你感受到的旋律、节奏特点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表现出来,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画图形)师:两位同学请回座。其他同学画得也很认真,请这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像什么呀?生:像山。师:表现了歌曲的什么特点呢?生:旋律上下起伏。师:我们一起唱一唱体会下,请伸出右手。以第一句为例:“高高山上哟一树哦槐哟喂。(教师通过手势示带着学生学唱,学生跟教师一起边做手势边学唱、体会)师: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画的:他们不约

5、而同地用到了长短不同的线条,很显然表现了歌曲的什么特点呢?生:节奏的长短。师:通过他们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出句子前半局部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生:节奏紧凑。师:后半局部呢?生:很长。师:对,有长长的拖腔。请伸出右手,我们以第二句为例:“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喂。(教师通过手势示带着学生学唱,学生跟教师一起边做手势边学唱、体会)师:(竖大拇指表扬学生)同学们,这首歌适合在什么环境里演唱呢?生:高山上。师:我这样唱行吗?(教师改变力度、强度、节奏唱)生:不行。师:为什么?生:力度变弱了,声音小了,节奏拖得不够长。师:地处盆地边缘,那里群山环绕、峰峦叠起,站在这山望着那山,人们不得不把音调拖得高高的,尾巴拖得长

6、长的,还要很大声,对面山上的人才能听到。看来地理环境对民歌的影响还真不小啊!我们也来试试把歌唱给对面山上的人听听。身体坐直,声音集中。(学生演唱,教师以手势引导)师:你们用普通话还是话唱的?生:普通话。师:告诉大家,用当地方言来演唱更能表达它的地方风格。咱们用话唱一唱。(学生饶有兴致地唱)师:(话)晓得我们话的特点是啥子不?生:平翘舌不分。师:(话)对头。比方我们唱的第一句,再比方“你望啥子哟喂,当中的“啥子普通话怎么说?(教师一边演唱一边板书“啥子)生:什么。师:是“什么的意思。我们来唱一下这句吧。(学生兴致勃勃地演唱)师:用家乡话唱歌安逸不?巴适不?生:安逸!巴适!师:那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

7、语来概括下这首歌曲的特点。生:铿锵有力、很有力度、豪放、奔放师:节奏有什么特点呢?生:有短的,有长的。师:特别是句尾的拖腔给人自由悠长的感觉。谁再来说下旋律有什么特点?生:上下起伏。师:这几位同学的总结可以归纳为高亢嘹亮、自由悠长(板书)。这八个字实际上就是咱们汉族民歌歌的特点之一。民歌槐花几时开就是一首典型的山歌。教师再给同学们听听男声演唱的版本,和女声相比,它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教师播放视频)生:男声粗暴豪放。师:女声呢?生:柔和。师:表现了什么情感呢?生:表达了天真烂漫的情感。生:思念。师:但又不想被人发现她在思念。要表达这种含蓄细腻的情感,女声比男声要好。但是不管是男声还是女声,

8、既然是唱山歌,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出山歌的特点。2劳动号子一川江船夫号子片段师:同学们听听这段歌曲是哪一类民歌?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播放音乐)生:号子。师:它的全称是劳动号子。我们刚刚听到的这段劳动号子选自于川江船夫号子,、是它的主要传承之地(板书)。同学们,这段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生:比拟有力。师:哪一句?能学一下吗?生:嗨嗨!师:这是一个人唱的还是很多人唱的?生:很多人。师:那咱们一起来试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唱)师:感觉怎么样?生:很有力,节奏感很强(板书)。师:除了“嗨嗨之外,还有别的声音吗?生:还有一个人唱的声音。师:请你学一下。生:哟嗬嗨嗨师:很好!再用点劲儿!生:不怕风!

9、嗨嗨!不怕浪,嗨嗨!努把力,嗨嗨!加把劲,嗨嗨!冲过去,嗨嗨!(教师引导其他同学合唱)师:像刚刚这样的演唱形式我们称为“一领众和(板书)。“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常用的演唱形式。领唱在这里咱们称他为“号工。号工发出号令,众人和着号令的节奏起喊号子。为什么要一边劳动一边喊号子呢?生:更有力气、更团结、相互鼓励、激发激情师:这几位同学说出了劳动号子的意义所在。我们刚刚欣赏到的这个片段又叫“见滩号子。急流险滩就在眼前,号工要把船夫们齐心协力闯险滩的斗志激发起来,否那么就会船毁人亡啊!“努把力!嗨嗨!加把劲!嗨嗨(师生默契配合)师:咱们再来欣赏这段劳动号子,当你听到“嗨嗨的时候,请你跟着节奏加上动作一起给

10、船夫们加油,好吗?生:好!(播放录音,学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师:有那么点意思了。同学们,你们见过船夫拉船吗?生:见过!师:让我们再次随着视频一起走进船夫们的劳动场面。(教师播放视频)师:在刚刚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生:船夫拉船。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纤绳绑在自己身上用力向前走。师:能给我们做个示吗?同学们也站起来学一学。学生学习拉纤的动作,教师演唱配合学生动作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现在很多重体力劳动都被机械代替,劳动号子也已经提炼加工成为纯粹的艺术作品进入到我们的课堂,来到了炫耀的舞台。教师播放视频师:这是的巴东石工号子,石工是干什么的?生:搬石头的。师:对了,“脚板子要踩稳哪哟嗬嘿呀

11、,教师都想当一把号工了。请你们配合下我,好吗?生:好。师:这里边要用到两个衬词,看我手势跟我学:“嗨,“咗!(学生看教师手势学唱)师:准备“伙计们哦嗨!留意哦嗨!船到险滩激流上咗!号子声声震四方咗!要叫险滩把路让咗!好似蛟龙出海洋!(师生共同表演)师:同学们的配合真是太给力了!听了、唱了这些劳动号子,我们不难发现劳动号子的歌词都有什么特点啊?生:简短。师:很好,是事先创编好的还是根据现场即兴发挥的呢?生:即兴发挥的。师:我们也来尝试即兴创编一段?生:好!师:我们要把舞台后面的钢琴搬到前台来,喊什么样的号子呢?该怎么起头?生:同学们哪!师:大家怎么配合?生:嘿嘿!师:往下接?生:搬钢琴咯!嘿嘿!

12、使把力呀!嘿嘿!加把劲啊!嘿嘿!快点走哦!嘿嘿!轻点放哦!嘿嘿!师:嘿嘿!钢琴就砸坏了,该怎么配合最后一句?生:嗨(缓慢轻声地) 师:对。请这几位同学担任临时号工,记住顺序,声音大点,让全国的教师都听到你们的声音。假装把钢琴抬起来!(学生再次完整表演自编搬运号子)师:同学们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特点,还自编自演了一段劳动号子,真是好样的!3小调茉莉花教师:除了山歌、劳动号子,还有一类民歌,那就是小调(板书)。它们是民歌体裁的三大类。今天教师带来的这首小调同学们定很熟悉。(教师播放录音)师:很多同学都忍不住轻轻地跟唱了,一起告诉我这首歌叫什么名字?生:茉莉花。师:的茉莉花(板书)。一起来唱一唱,身体坐

13、直,轻声地,美美地。(学生跟钢琴伴奏轻声演唱,教师根据学生演唱情况将伴奏调整为带旋律的伴奏)师:同学们的声音还是很美的,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呢?生:优美、轻柔、软软的、亲切、舒适师:看来这首歌曲已经带给你们很美的感受了。这首歌曲的节奏还像槐花几时开那样拖得长长的吗?生:不像。师:(拍手示)节奏显得怎么样?生:很有规律。师:优美婉转,节奏规整(板书),这也是小调的特点。既然是民歌,如果能用当地方言来演唱的话,相信更有一番韵味。咱们班上有会说这种方言的吗?(学生摇头)没关系,教师学了点,现学现用教教大家。这种方言叫做吴方言,它的特点是音韵柔和。(出示歌词方言注音请跟我学。(学生跟教师朗读)师:再轻一点

14、。把、人的泼辣劲儿收敛住,端起来。(学生轻轻学吴方言朗读歌词)师:尝试着用方言来演唱。(学生看歌词注音唱)师:教师的方言肯定不地道,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好好学一下吴方言,用地道的吴方言来演唱茉莉花。4拓展民歌判断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到的几首民歌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一条纽带又使它们相互联系,这条纽带就是长江。(出示长江地图)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了生:、。师:长江两岸的(板书)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曲目众多,教师从中节选了一些片段,请同学们听一听它是哪一类民歌?(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教师演唱民歌片段,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四总结师:数万年来,长江让两岸的人民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长江两岸的民歌清新、自然,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分 析本案例选自中国音乐教育蜀仙教师的教学实录。该课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学组一等奖。在课的开场阶段。师生做民歌接唱游戏的环节不仅能起到活泼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紧情绪,拉近师生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