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754【论文大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46512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754【论文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754【论文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754【论文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754【论文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754【论文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754【论文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754【论文大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政治学论文|摘 要: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龙头” ,电子政务的广泛开展将对国家公务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方式及政府行政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越来越显示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作用。从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推行电子政务和重塑美国 1993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领域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 子娱乐)中,电子政务被排在首位。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使公众更加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促使政府对公众更负责任。电子

2、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对政府管理必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同时,政府管理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选择。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影响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公务员是政府管理的主体,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公务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观念的更新。公务员必须要适应电子政务中虚拟政府的要求,树立服务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等现代化观念。因为只有具备自觉、充分认识和理解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促进电子政务健康、顺利向前发展。

3、其次,表现在体能的延伸与增强。电子政务运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实现“集成化”、 “无缝隙”的工作流程,使公务员的智力和体能得到延伸与增强。同时,对公务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已成为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最后,表现在能力的提高。电子政务改变了公务员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公务员的沟通能力,同时,决策和监督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公务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成本降低。二、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

4、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入 后,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调 WTO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使传统政务的种种弊端得到克服,有利于政府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首先,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实施电子政务可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提高政务效率,实现“政务边际成本递减” 。 例如,从 年美国宣布实施电 1993子政务,到了 年初,美国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减 1996少了 万,关闭了近 个办公室,撤消了近 24 2000 200个联邦项目和执行机构,政府减少开支 亿美 1180元。其次,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根据 透

5、明 WTO度原则,各级政府有义务向社会公众公开非保密信息,因此,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政府行政过程暴露在阳光之下,进而使行政暗箱操作最小化,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了政府的权威性。最后,电子政务的实行,有利于政府提高行政监督能力。在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的活动都在程序和规则的监管之下,例如,政府采购的电子化、 “三金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强了政府部门对经济的监管力度,稳定了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秩序,抑制了在传统政务中容易滋生的腐败和徇私现象。三、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影响电子政务是关于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以及信

6、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实施电子政务和政府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了基础。首先,电子政务打破原有政府办公管理方式。过去传统的政府组织形态权力过于集中、规模庞大、程序复杂、人员众多以及“管制行政” ,已不能适应加入 后对政府管理转变的要求。通过计算机及网 WTO络技术建立的虚拟政府打破了传统的政府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格局,将传统的金字塔式科层组织结构改变成平面化、无中心式的网络结构,实现了行政流程的集约化、综合化和高效化。其次,电子政务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提供电子化的公共服务,打破了传统公共服务的时间受作息时

7、间的限制,可以做到每周 天每天 小时不间断的服 7 24务,简化了政府办事程序,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再次,电子政务提供的电子化的服务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公共服务中地点、地域等空间的限制。最后,电子政务可以提供双向、互动、多样的“无缝隙”全方位的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在线服务。我国已经开展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如电子税务、电子采购、电子证照办理等,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服务平台。四、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决策的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是政府实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条件。运用网络技术推行电子政务将会对政府的决策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政府管理信息系统(M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IS (DS ,是

8、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它通过整合个人的智力 S)资源和计算机的能力来改进决策的质量。 年代中期 90以后,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系统( ) 、模型 OLAP库等相关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是更高级形式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这个系统,首先可以获取大量准确的信息,使政府决策变得简单化、可操作化,大大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其次,通过网络,使公众随时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及时向政府提出建议和看法,从而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最后,电子政务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政务中决策和执行严格分开的限制,通过网络把行政执行中的问题迅速反映到决策机关,从而对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做出反映,提高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总之

9、,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龙头” ,对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具有深刻的影响。实现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神秘政府变为透明政府,权力政府变为责任政府,利益政府变为中立政府,随意政府转变为守信政府的目标,迎接WTO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电子政务建设任重道远。摘要:为了合理引导用电、降低能源消耗,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并将大量配置相应的负荷管理系统。作者在分析传统负荷管理的基础上,就开展需求侧管理(DSM)的主要措施,面向DSM 的负荷管理系统及其与电网调度、电力营销、和信息管理的系统集成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1 引言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无论装机容量、发电量或是联网规模,从全球来

10、看均已名列前茅。但差距也很明显,除人均装机和用电量较低外,发电煤耗、输配电网损和变电用电能耗均较先进国家为高,其中尤以用电能耗最为突出。椐报道,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为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均值的4.6 倍。以单位GDP 产出能耗计,日本最低,为1;美国为2.67;而我国为11.5。 为实现 2020 年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我国电力工业的装机容量将较2000 年翻两番而达到900GW,但用电能耗必须控制在仅翻一番的水平,否则将危及到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这就提出了用电负荷的管理问题。 一提到负荷管理,在我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过去缺电时期采用“拉闸限电”来进行负荷控制。其实,市场环境下的负荷管理

11、,包括供电侧的负荷管理(Lond Managemens,LM)和需求侧的用电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都不仅是应对缺电的临时措施,而是具有降低能耗、平衡发电投资等战略目标的长远措施。如美国较早实施LM 和推行DSM 计划,效果显著:2000 年人均GDP 比1973 年增加74%,但能耗几乎相等。2020 年原需新增发电容量400GW,但通过DSM 可望减少260GW。可见,我国当前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展的负荷管理,具有保证电力可持续发展、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在回顾我国负荷管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市场环境下开展LM 和DSM 的理念、

12、实施内容、与调度运行和电力营销的系统集成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负荷管理 我国过去在缺电时期“拉闸限电”所采用的负荷控制具有垄断经营的特点。尽管其间也引进过一些先进国家的负荷管理系统模式,但由于历史和技术等原因没能吸收其先进的负荷管理理念,而形成了至今供需双方均普遍接受的按负荷重要程度分轮、依次遥控切除有关负荷的管理机制。 负荷管理的先进理念1,主要是通过降压减载或对用户的可中断负荷(空调、热水器等)进行分批编组、按批短时轮控,使之成为不影响生产和基本生活、用户不感觉停电的负荷管理。当然,其中也包括紧急状态下的负荷控制在内。 (1)降压减载 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平方关系使得电压的变化对功率影响

13、很大。而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不等式约束条件,容许电压额定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就为实现降压减载提供了可能。经验表明,电压下降1%即可减少1%的负荷。 实施降压减载必须与馈线末端的电压遥测相结合,用以监视该点电压不低于容许的最小值。运行时,线路电压调整器按控制中心发出的命令分步控制输入分接头的动作。如设置分别为1.5%、3.0%、4.5%、6.0%、7.5%的5 步调整段,正常时复归到0。这种负荷管理方式不涉及用户负荷的拉闸限电问题,但供方的投资较多。 (2)用户可中断负荷的周期控制 用户可中断负荷的周期控制是对用户可控负荷(空调、热水器、储热系统、冷藏库等)最灵活而有效的负荷控制方式。由主站和

14、具有双向通信能力、寻址范围高达200 万点以上的负控终端来实现。 负控终端除具有三个分时电能和一个总电能累加寄存器外,还有两套三分时的电能累加寄存器,分别记录峰、平、谷不同时段内被控和未被控的电能数量,供负荷控制使用。此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如64 个)组地址,用以成组接收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分时周期以及减负荷间隔(如5、10、20、30min 甚至60min)等主站发出的命令。控制是按组进行的,当负荷超过预定的过负荷值时启动。至于主站每隔多久发出一次命令,则由一个称之为执行周期(Duty Cycle)的百分数来决定。如间隔选为5min,执行周期为20%,控制周期即为(5´100)&c

15、edil;20=25min,也就是说每隔25min发出一次控制命令。终端接到命令后,事先设定好的负荷即行跳闸,减负荷间隔5min 到了以后自动恢复供电,过25min 又将收到命令。周而复始,直到系统负荷降到预定的复归值为止。 实际执行时,还可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以使负荷尽可能均衡。如上述的负荷组由5 个可控点组成,即可每隔5min 向每个可控点发出控制命令,而不是每隔25min才同时向5 个可控点发出控制命令。 (3)切除用户可中断负荷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减负荷措施,由单向通信的负控终端即可完成。 该负控终端一般具有几个(如 3 个)可单独寻址的继电器和组地址,并可通过现场更换地址插销的办法来实现各种地址组合,如同一地址控制两个继电器等。此外,这种终端还可以带有由命令按地址设定的减负荷间隔计时器,以便满足不同负荷管理方案的需要。 切除用户的可控负荷,既可用简单的“跳闸”、“合闸”命令来控制,也可采用负荷周期控制的方式来实现。采用负荷周期控制方式时,可把切除负荷看成是用户负荷控制方式的一种极端情况。即:选择最大的减负荷间隔(一般为60min),并设定执行周期为100%。此时,每接近60min 时即发出一次控制命令,保持减负荷状态不变,直到系统负荷降至预定的复归值为止。 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