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习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461943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哲学与人生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哲学与人生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哲学与人生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哲学与人生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习题(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与人生习题一、单选题1、人的本质是(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C、追求自由2、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D、社会性A、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异性C、有实现可能性D、有超越性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4、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B、人具有自觉能动性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5、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

2、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6、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 上说明(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7、“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8、手机给我们的生活

3、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 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p 解决矛盾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9、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D、客观总结了教训10、“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12、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

4、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3、“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1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的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D.本质是眼睛看不到的14、荀子说:“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15、秦国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 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顾虑发生作用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6、“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5、”这种说法( )。1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 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18、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 ( )A、意识B、思想C、实践D、认识19、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20、“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 8000 多次失败,才发明了 10000 多件新产品。这说明

6、( )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 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 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21、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热闹”从哲学上讲分2别是:(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 22、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观和仪器观察到的 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二、多选题1、下列观点中,违反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现象是( )普高生以后要考大学,所以,他们必须

7、好好学习对职高生来说,只要学好专业技能课就行了,文化课学不学对以后就业影响不大 C、职高生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会影响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和运用D、职高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并不小于普高生的高考压力,也应该好好学习 2、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C、实事求是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D、一切从书本出发3、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 )A、矛盾的观点 B、静止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4、下列观点和做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观点的有( )A、地震预示着国家兴衰,闰八月将有灾难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雨露滋润禾苗长,万物

8、生长靠太阳农、轻、重比例协调,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5、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 各种塑料袋 20 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 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 的素质全面提高7、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B、客观性C、重复性)。D、普遍性8、历史规律

9、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D、具有主观性9、理想是人们( ),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A、在实践中形成的 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10、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B、有超越性C、有阶段性D、有客观性11、下列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的是 ( )A、现象是表面的特征,本质是根本性质 B、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3C、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的东西 D、现象和本质没有明显的区别12、科学思维方法 ( )A、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 B、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

10、导C、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D、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3、“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充分说明 ( )A、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产生 C、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D、实践下田是获得耕田认识的前提三、填空题1、本质与现象是既 、 ,又 、 ,是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1)(2)的关系。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在 、 、信念具有 、 、 、和等特点。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5、人的价值是和的统一。6、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1) (2)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目标

11、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9、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终于解决了输血问题,说明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与的结合。四、判断题现象是一般的、抽象的、同一的东西。(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p 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方法。( ) 4、社会历史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所以它就是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 5、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原因不在人的自然本性而在社会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前提和依据。( )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错觉是以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 )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通过学习人生哲学,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思维方法不同于辩证思维方法,但它包含了辩证思维方法现象上的一致并不说明本质相同,同样是微笑有的发自内心有的出于客套。认识是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 ( )从实践到认识就是认识事物的最高标准 ( )现象与本质是根本对立的,没有统一性 (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 )4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