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745187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论文: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论文: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论文: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论文: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生活进入科学殿堂摘要:科学学科本身特点注定与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生活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的利用,使科学课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科学现象,揭示隐藏的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具备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关键词: 生活 科学课程资源 兴趣 家庭实验 实践能力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本质和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的综合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2、,科学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生活中寻找科学,学会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包含着诸多的科学知识,我们也要认识到社会生活资源同样是很好的课程资源。一、 设疑社会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在上科学课前认真准备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但不了解真相的科学现象或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课堂小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但是生动有

3、趣的实验本身只会使学生产生短暂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并利用身体经常接触到的物品进行实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中,会对学习科学带来较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内容时,通过设问“生活中常见现象冰、雪、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在火炉上用水壶烧水时当水开的时候为什么会冒出白气呢?”、“夏天吃冰棍,冰棍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为什么会有白气产生呢?”、“夏天自来水水管的管壁为什么会出汗呢?”、“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冬天从教室外面进入室内眼镜会蒙上白雾,导致看不清东西呢?”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规律,学生理解起来相

4、当困难,因此笔者补充了下面的实验。所需器材:红色气球,蓝色气球,两根光滑木棍,一根大吸管。步骤:1.给气球充气;2.用细线扎住气球颈使其不会漏气;3.在红色气球上画一个露嘴唇的女孩画像;4.在蓝色气球上画一个露嘴唇的男孩画像;5.把两个气球放在两根光滑的木棒上,相距15cm左右,叫一个力气较大的男生上来用大吸管向两气球中间吹气,问学生会发生什么情况;6.学生吹气后,两个气球靠近;7.当两个气球出现“亲吻”时,问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告诉学生两气球吹气时,气体流动速度加快,压强变小,大气压使气球靠近,故出现“亲吻”现象。这个实验学生很感兴趣,不但牢牢记住了气体流速加快、压强变小的知识,而且大大激

5、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此外在课堂上常常提出一些生活中有趣的问题,譬如“蜡烛的火焰为什么是朝上的?”“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笔芯上的小孔有什么作用?”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随堂实验,如“小金鱼在沸水中游动”、“滴水生紫烟”、“筷子提米”、“炭黑面包”、“水中燃烧”、“铜变金银”等等。二、巧用日常生活用品,为课堂增添活力科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感性”认知为基础的建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是凭借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来完成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且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事例来有效激活学

6、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给课堂增添活力。例如:上“植物的主要类群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这一节时,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准备蔬菜与水果、经过浸泡的大豆种子、青瓜、带根的葱或大蒜,萝卜、西红柿、还有盛开的鲜花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讨论前先告诉学生: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其中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裹的叫做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根据种子里子叶的数目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活动,观察、探究这两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区别,学会辨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通过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得出结论,然后根据各自的特征给这些植物分类,并指出平时所食用的部位,说出判断的理由。由于材

7、料来自生活,学生比较熟悉,发言踊跃,激活课堂气氛。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发挥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完成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在探究活动中不仅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培养了科学的态度、合作的精神及实践出真知的科学价值观。又如:在“惯性,惯性的应用”之前,用一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我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当举起木

8、棒突然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的欢呼声此起彼落。此时又拿出两个玻璃杯,让三个盛水的杯子在讲桌上排成一行,用一张硬塑料片同时盖住三个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各放一个鸡蛋,用木棒快速打击塑料片,伴随着清脆的“啪”、“波”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三个鸡蛋同时落入了各自的杯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待学生激动的心情稍稍平静,提问道: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为什么水向右溢出?当杯突然停住时,为什么水向左溢出?为什么鸡蛋不随塑料片飞走而落入杯中?同学们回家自己利用这些器具做一做,看行不行?这种利用日常用品做实验

9、引入课题的方法,激发性强、兴趣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欲望。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科学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科学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三、开展学生家庭实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意在改变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薄弱状况,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不但做好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以后,更应充分发掘生活中的实验材料,就地取材开展家庭实验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展学生创新思

10、维,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例如:学完物质的密度及测量方法之后,问学生想估测家用花生油、酱油、醋等液体的密度吗?可以让学生动手试试。利用家里的杆秤(或弹簧秤),用此称出一个空瓶子的质量m1,装满水以后再称出水和瓶子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为m水=m2m1,若要测花生油的密度,就把瓶中的水倒掉,再装满花生油,称出油和瓶子的总质量m3,可算出油的质量为m油=m3m1。因为用的是同一个瓶子,因此水和花生油的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体积相同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由此可知花生油的密度,用同样方法可以测酱油、醋

11、等液体的密度。学习“液体压强”这节课时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回家动手实验。具体可以如此操作,用一个废弃的塑料饮料瓶,在瓶侧壁上先画一条直线,在同一直线上打三个小孔(用加热的缝衣针可使孔既圆滑又畅通),实验结果表明,小孔所处的位置越低,水就喷的越急越远,这就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又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这一现象:上海的磁悬浮列车依靠磁场力悬浮起来,磁场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同学们回家可以利用废弃喇叭上的环形磁铁试试,把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形的磁环套入筷子,同极性相对,位于上方的磁环受下面磁环的排斥,便会浮起一定的高度。还可利用家中常用各种废弃物品一次性水笔、农作物桔杆、鸡蛋壳、一次性

12、纸杯、饮料瓶罐等开展各种实验。利用玻璃杯、水、筷子做光的折射、大气压强、浮力等实验。就地取材开展家庭实验,不但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当代科学成果科学标准则指出:“科学在不断发展,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课程要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具体做法就是经常在教学中增加新的科学成果、新的科学思想,有争议的论点也不要紧,要使学生充分了解科学不仅要了解科学知识,而且要了解科学争论和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太阳系只剩八大行星”,2006年北京时间8月24日消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今天宣布,冥王

13、星将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从而太阳系行星的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经过长达一周的争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做出最终决定,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资格。事实上,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冥王星椭圆形的轨道同海王星轨道交迭,显然不符合这一定义。数十年来,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有关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公布的最新行星定义,冥王星最终退出了

14、行星的行列,从而太阳系只剩下八颗“经典”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时要及时向学生介绍当代科学技术成就如中国航天技术发展,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在过去五年中,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了2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和5艘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两个发动机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顺利完成,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新一代通信卫星大平台的研制工作已完成,使用该平台的鑫诺二号通信卫星即将发射。课程标准也提出“反映当代的科学思想尤有重要意义”,科学思想指的

15、就是在科学领域内与人的思维有关的种种思想观念,精神态度,例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生产力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等。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在我们的生活中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如“节约用水”,首先让学生知道水资源的危机,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通过学生开展有关的一些实践活动: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调查本地农田灌溉(或污水处理)地主要方式,了解先进地灌溉技术; 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不良行为?同家人一起探究如何节约家庭用水?由此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用笔尽量使用可换芯的以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在上街

16、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废弃物品的再回收利用(班级设立垃圾回收箱)。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科知识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要做到学科生活化,科学课程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更多地回归生活、聚焦社会,通过身边的科学常识、周围的环境,来体验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和乐趣,提升用科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厨房里的科学、饭桌上的知识,日常用品、肥皂、洗衣粉等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更贴紧生活、贴进社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与生活、科学与健康的科普知识,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展开家庭小实验、日常用品小制作等一些活动,使学习科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似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探究品质,使探究从课堂走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