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郑玉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743814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郑玉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郑玉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郑玉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郑玉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郑玉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郑玉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郑玉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安庆市白泽湖中学 郑玉兵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们:大家好!2012年的中考即将来临,我想毕业班的数学老师们,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有效地进行中考数学总复习呢?前面一些专家提供不少的经验,让我们收获颇丰。在此,我就我校在中考数学总复习中或许是有一点不同的做法加以介绍,并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一、细化复习时间和复习目标1、一般而言,中考总复习开始时,都会制定一个总的复习计划,但在复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今天搞到哪里算哪里”,从而导致,先慢后快,先松后紧,以致于最后草草收场,大大影响了总复习的效果。尤

2、其是第一轮复习,战线长,任务重,时间又紧,如果不在时间上进行细化,甚至会导致第一轮复习任务都难以完成。为此,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做法:在第一轮复习开始时,教研组制定好三轮复习的时间表,比如今年第一轮3月19日至5月18日(两个月),第二轮5月19日至6月2日(两周),第三轮6月3日至6月12日(十天),然后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课表对第一轮复习的内容在时间上进行细化,即在所使用的资料的目录中的每一节内容上标明复习的时间(日期),复习过程中上下不能相差两课时,确保第一轮复习按计划,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2、在复习开始之前,新的考纲尚未出来,教研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上年的考纲和近几年的安徽省中考试题特

3、点,就每一个章节制定复习的目标,并印发给每一个授课教师。目的是:明确每一节课的复习方向,增强每一节课复习的针对性,避免走一些弯路,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尤其是为新任毕业班教学的数学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第一章第一节实数:理解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的概念;科学记数法(高频考点);实数的运算(非繁)零次幂、负整数次幂、开方、绝对值(高频考点)第一章第二节代数式与整式:理解代数式及整式有关概念;理解幂的运算法则;会列简单问题的代数式;熟练进行整式运算掌握乘法公式;正确进行因式分解;找规律列代数式并证明第一章第三节分式:掌握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进行分式的化简与

4、求值(不要繁琐)同时建议教师根据目标,对每节课的课后练习要进行适当处理,包括平时单元的检测试卷,坚决删去远远超出目标的偏题、难题,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落实训练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例如:我的一个邻居家小孩,九年级学生,在市内一所中学,12号晚上(也就是一模数学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九点多了,拿一份试卷来问一道题,据她是说前不久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又讲了,讲了两遍她还不懂,题目大概是这样的:矩形ABCD,AB=3,BC=5通过裁剪拼成一个正方形所拼正方形的边长是 在图中画出两条裁剪线,然后再拼成一个正方形,并简要说明裁剪过程。当时我想了20多分钟都没有解决,只好让她回去了,真是好丢面子呀这样的

5、问题让学生做,我认为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二、做好学生的复习指导工作在中考复习中,学生仍然是复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复习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多年来,我校每年都要针对学生召开一次中考复习指导会,时间大概在每年的4月中旬(包括所有学科,用时约两节课)。通过复习指导会将全体毕业班学生集中在一起,不仅营造一种浓烈的复习迎考的氛围,更重要地是告诉学生们,在中考复习中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以及做的怎么样?下面是我在指导会上的发言稿,由于时间关系,略做简单介绍:标题是:“竭尽全力,迎战中考”与学生谈中考数学总复习大纲:一、调整状态;二、抓住基础;三、把握课堂;

6、四、课后巩固;学会安排因人而异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难题处理反思体会错题处理;五、不懂多问;六、感悟思想;七、了解中考;八、强化训练三、认真命好最后一次模拟试题不少的学校,都会在中考前的一周内进行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或名曰:“热身考”。显然命好最后一次模拟试题成为我们探讨的课题。由于今年考纲尚未拿到,目前,还没有进入命题阶段,所以在此我结合去年的模拟试卷的命题,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与思考:1、与2011年中考试题的比较考点与题型(文稿演示并解说)内容分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合计(%)数与式模考16153869(46%)中考18153669(46%)空间与图形模考2054267(44.7%)中考205

7、4469(46%)统计与概率模考401014(9.3%)中考201012(8%)难易程度(成绩比较)分数段 140以上 130140 120130 110120 100110模 考 10 23 58 56 61 中 考 9 27 66 59 552、几点思考考纲是命题的重要依据考试纲要是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制定的,考纲直接决定着考试内容和要求以及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的结构,研读考纲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考试内容的分布、题型分布、试题的难易程度,所以我们要认真阅读考纲,从中获取信息。例如:去年的考纲在内容分布上与往年有所变化:空间与图形由35%上升至38%,统计与概率由15%下降至12%。记得去年

8、5月上旬我区中考复习研讨会上我指出了这一点,在我的模考试卷和中考试卷上都体现出来了。模考命题要结合安徽省中考试题的特点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不仅是对考纲的真正的体现,更是对课程标准的最完美的诠释,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这是我的体会。何谓理性,其一、命题专家不是站在专家的角度命题,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命题。其二、试题不是一味地考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考试中激发思维,展示才华, 实现自我。具体到命题时要处理以下三个方面问题:a、把握难度有人(包括我校的同行或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他们认为,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要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大大降低试题的难度,但我很不赞成,我坚持尽可能接近中考试题的

9、难度,不仅让学生模考中有所收获,同时更有利于中考的发挥。但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偏难,尤其是过于技巧性的试题,难要有它的道理。记得2010年中考中,我的一位学生数学考完后跟我说:“数学考试时跟最后一次模考的时候感觉真的非常一样”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做完,之后就把时间花在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上,最后成绩也是一模一样(145分)b、找准考点也就是我们所关心的今年中考考什么?列出高频考点、中频考点、互补考点C、适当预测也就是我们所关心的今年中考怎么考?面对如此多的考点,可能以什么题型出现,尤其是解答题、综合题、压轴题(第10题、第14题、第23题)下面是2011年在我区中考复习研讨会上所做的预测, 也是我去年

10、模考命题的初步设想:(仅就解答题)15题:实数运算、整式运算、分式运算、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16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7题:算式的规律探索、证明及运用18题:网络图中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19题:方程的实际应用题(增长率)20题:几何证明(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21题:统计与概率(统计图、树状图)22题:函数的实际应用题(二次函数)23题:几何综合题(阅读、猜想、操作、推理、开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灵感以上的工作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辅助工作,真正到命题时我还是凭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平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复习过程中,把自己的灵感积累起来。一切

11、需要淡定a、换位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命题,哪些试题学生会不会做,哪些试题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不能一味地猜题。b、简单思维:试题的考点必须明确,运用的思想方法鲜明,运算过程简洁,证明思路畅通,即使是综合题,也要做到起点高、落点低。新举措命一套副卷在去年的模考试卷命题时留下了一些遗憾,定稿前第10题:如图L1L2L3L4,且相邻两直线之间的距离都等于1,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横线上,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 )A、3 B、4 C、5 D、6另外统计图与概率原本是小题考概率,大题考统计图,但定稿时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主意,所以今年有可能的话,我想再出一套副卷,连同评分标准,发给学生,这样在考前的2-3天内学生也有的可做了,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