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743790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考能力提升 人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纲卷别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汉字与中国书画中国的戏剧艺术文学成就考情分析全国卷2014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2012宋代流传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本部分知识在近几年成为隐性的热点,在全国卷上表现的特别明显,2016年全国卷与全国卷考查了汉字的演变与书法,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2017年全国卷再次考查了汉字的演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知识讲授上不能有缺陷;在命题立意上考查汉字、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及反映的时代特征;通过中西科技的对比领会社会环境对科技成就的影响;考查中外文化的交流所体现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征全国卷2016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2、;2016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013京剧的产生和发展2013明清小说全国卷2017春秋战国时期字体的演变;2016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全国卷 (2016高考全国卷)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知识定位】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历程。【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先秦古文、小篆和图片中的隶书,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汉字的发展演变 ,可以定位于先秦、

3、秦和汉史料实证通过图片中的文字可判断是先秦古文、小篆与隶书,从而得出汉字发展演变的结论 【解析】A项错误,统一文字是在秦始皇时期;由题干可知,经文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这反映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B (2017高考全国卷)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知识定位】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特点。【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

4、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由“西周与战国”两个时间段可定位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征历史解释通过图片中的文字可知文字有繁到简,可以推知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文字逐渐简化【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答案】A练真题1(2016高考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

5、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选C。A、D两项违背了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这两项说法偏颇,排除;B项说法太绝对;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是因为其有“丈夫之气”,与唐初尚武、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一致,故C项正确。2(2013高考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

6、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选C。解答本题应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促成了小说这种世俗文学形式的繁荣。小说成了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材料说明的正是这一点。因此,A项不正确,B、D两项是世俗文学的意义,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B、D三项。3(2013高考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选B

7、。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A、C、D三项。4(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选D。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的结果,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得出。练模拟1(

8、2018绵阳高三诊断)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解析:选C。材料中技术的变化与周期性动乱无关,故A项错误;传统行业技术确实被严格保密,但是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历代技术的命运背后反映的是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在于强调重农抑商,而是在于强调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受阻,故D项错误。2(2018济宁高三质检)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市井

9、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D社会变动促成主流文学形式变化解析:选B。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实用科技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B项正确;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社会变动,故D项错误。3“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 ”,由甲骨

10、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解析:选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故A项错误;通过“会意”和“形声”,即形、音、义相结合来表达一定的意思,是汉字的构字特色,故B项正确;“会意”和“形声”都是汉字的实用功能,非艺术性,故C项错误;汉字的演变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具有神秘性,故D项错误。4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站着的老妇双手忙着引线团,疲惫而沧桑的脸上体现出体谅和爱抚,身上穿着补丁累累的破烂衣服,坐着的村妇一边怀抱婴儿哺乳一边摇轮。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民众生活安宁富足B作者富有现实

11、主义的精神C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解析:选B。据材料中“破烂衣服”可知民众的生活贫困,故A项错误;纺车图中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一幕,具有写实风格,所以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村妇操作纺车情景,不能代表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四川高三黄金大联考)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

12、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解析:选B。“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B项正确。2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 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土地休耕轮作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提高地力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按照自然规律安排农业生产,否则劳而无获,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进技术的内容,故D项错误。3(2018赣州高三期末)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

13、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C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解析:选C。根据所学,明清时期思想文化专制严重,不存在普遍性的个性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作品,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的体现,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明清之际思想专制,人们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对自由、平等、公正、爱情等的向往,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明清小说是封建范畴内的理想诉求,故D项错误。4(2018如皋高三调研)下图是

14、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写实风俗画货郎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画面反映南宋商业的凋敝B商业发展影响宫廷画家创作C风俗画只在宋朝民间流行D画风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解析:选B。题干提供的时间是南宋,南宋的商业比较发达,且画面也反映不出南宋商业的凋敝,故A项错误;这是一幅风俗画货郎图,可以反映出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幅画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故B项正确;据材料“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写实风俗画货郎图”可知风俗画不只在宋朝民间流行,故C项错误;画风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不是风俗画的特点,故D项错误。5下列邮票中以宣纸为材质、彰显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的行书作品是()解析:选C。A是隶书 ,与材料中“行书作品”不符,故A项错误;B是楷书,与材料中“行书作品”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彰显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的行书作品”相符,故C项正确;D是草书,与材料中“行书作品”不符,故D项错误。6“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