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43755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概论文论科学发展观论科学发展观 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环境问题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环境问题,是与时俱进刻不容缓的。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键词:科学发展观 环境污染 和谐社会 可持续 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它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2、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可持续入手,我们要看

3、到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准确判断当前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呢? 首先 要认清环境形势,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政策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不够的表现。我国走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也集中出现,环境污染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如果说生态破坏与我国历史上农业过度开发有关,环境污染则是工业化的直接结果。发展与保护是一对矛盾,发展快了会污染环境,环境投入多了会影响发展,这就需

4、要我们把握一个合适的“度”,需要我们取舍。 作为发展中国家,大量消耗资源排放废物有其必然性,因为没有资源消耗就不可能建设起基础设施。消耗资源就要产生和排放废物,因为现在的技术还不能使资源完全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即使将来也办不到。环境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欲速则不达。当然,我国发展到初步小康这个阶段,不能再靠拼资源拼环境粗放发展了,必须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发展道路,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否则,生活富裕了,有房住、有车开了,却生活在肮脏的空气里,喝不到干净的水,吃不上安全的食品,就与发展本意背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当也必须成

5、为各级*的第一要务。 其次 统筹规划,在发展中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是发展的代价或成本。环境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而不是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的原则应当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环境,既不能过分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污染环境,也不能过分强调环境优先限制发展,延缓现代化进程。 环境保护的目标应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遏制环境整体恶化趋势,以免未来治理付出更大代价,使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发展水平、环境容量、对

6、环境质量的可接受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要求我们在制定环境政策和重点时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考虑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差异,尽量避免一刀切。 再次 按照市场规律,建立治理环境污染的长效机制 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污染问题总体上依靠制度设计来解决,有些污染物的治理取决于技术进步,并没有一个万能的模式。一些发达国家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在很多情况下收效甚微。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从生产和设计的源头就重视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采取被动应对的“末端治理”,污染者则将环境保护看作是*强制性的行政手段。 最后,作为个体而言,更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做起,从节约粮食开始,甚至从不随处乱丢垃圾开始,科学的生活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将发展二字牢牢刻入脑海。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破坏和污染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爱惜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是每个家庭应尽的责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用良知和热情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用智慧和勇气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身边点滴真实的生活,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未来会更好。 参考文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探索环保发展新道路 钱瑞萍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