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核心内容梳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7424152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核心内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伤仲永》核心内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仲永》核心内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核心内容梳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核心内容梳理一、 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强调了后天的学习与努力的重要性。二、 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

2、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三、 需掌握的重点字、词、句(1)识记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3、“邑人奇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奇怪4、“稍稍宾客其父”: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做宾客招待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可图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着7、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2)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

3、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 四、 课文内容理解1、 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原文)明确:“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概括)明确: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明确: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4、作者通过方仲永的事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我们要重视

4、后天的努力和学习。5、方仲永的结局是令人心痛的,可为什么作者只一句“泯然众人矣”就完了,却将他五岁时的事情讲得那么详细呢?明确:详细写他五岁时的事情事让读者更了解仲永小时候是多么聪慧,是个神童,与后来变成一个普通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表达作者的惋惜和哀伤之情。五、 拓展与延伸: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明确:本文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六、 板书 童年时期天资过人(即、立)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能消失(泯然众人矣:受于人者不至也)本文的道理:后天的教育与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