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相反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347715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 相反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3 相反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3 相反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 相反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 相反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 相反数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 ,有扎实的根底 ,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1.2.3 相反数。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1.2.3 相反数教学目标1 ,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 , 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 ,培养归纳能力;3 ,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以下4个数分成两类 ,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4 , -2 ,-5 ,+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 ,只要能说出道理 ,都要难予鼓励 ,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逐渐得

2、出5和-5 ,+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 ,以学生进行讨论 ,并培养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 ,渗透数形思想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规律:一般地 ,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 ,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深化相

3、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局部。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给出规律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学生交流。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1 , 相反数的定义2 , 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3 , 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本课作业1 , 必做题 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2 , 选做题 教师自行安排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 ,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良设想)1 ,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

4、算法那么容易表述 ,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 ,它们的和为零 ,在数轴上表示时 ,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 ,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 ,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 ,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 ,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5、?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3 ,本教学设计表达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学生在

6、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观察归纳 ,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

7、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附板书:1.2.3 相反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