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过关检测粤教版选修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32514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过关检测粤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过关检测粤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过关检测粤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过关检测粤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过关检测粤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过关检测粤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四过关检测粤教版选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单元综合检测(四)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挥洒徽号悔悟毁谤讳言B腿脚 狡猾 侥幸 墙角 搅乱C杉木 刹车 广厦 霎时 煞尾D增加 争辩 象征 峥嵘 症结解析:选B。A项,“挥”“徽”读hu,“悔”“毁”读hu,“讳”读hu。B项,都读jio。C项,“杉”“刹”“煞”读sh,“厦”“霎”读sh。D项,“增”读zn,“争”“征”“峥”“症”读zh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

2、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A蔚为大观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 D诟病解析:选B。“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语境中指作品繁多,应付不过来。该词不合语境。A项中“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C项中“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D项中“诟病”指侮辱,后引

3、申为指责或嘲骂。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专家指出,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 ,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局面。B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C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D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充分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和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解析:选A。B.“提不出灵丹妙药”动宾搭配不当。C.“秦俑成为当务之急”主宾搭配不当。D.“史传和资料

4、”重复累赘。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粤剧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丰富优美的唱腔,吸收了本土艺术八音、木鱼、粤讴的音乐;独特瑰丽的服装、脸谱;别具一格的粤剧例戏;以精美见称的舞台布景,无不彰显岭南文化特有色彩。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艺术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著名剧作家田汉将粤剧表演艺术概括为“热情如火,缠绵悱恻”。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ABC D解析:选C。文段从三个方面介绍

5、了粤剧的特点,可以先分类再排序。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陆逊传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从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阳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

6、方今英雄棋据财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与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选自三国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从

7、祖庐江太守康在官从祖:堂祖父B逊开仓谷以振贫民 振:赈济C历年不禽 禽:通“擒”,擒拿D式白君而君荐之 白:告诉解析:选D。“白”在原文特定的意思是“状告”。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B.C. D.解析:选B。B项均为代词,第三人称;A项前为介词,“同、和”,后为动词,“赞赏”; C项前为介词,表被动,后为介词,“替”; D项均为介词,前者译为“把”,后者译为“因”。7三国志陆逊传对陆逊作了很高的评价:“予既奇逊之谋略,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体现这个评价的一项是(3分)()A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B逊以

8、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C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D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解析:选A。A项只是交代陆逊年少时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逊年仅二十一岁,应召入孙权幕府。历仕东、西曹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因此深得民心。B当时会稽有山贼大帅潘临,造反多年,官府无法平定。陆逊便招兵进讨,终将其平定。时陆逊手下已有2000余人。C被策反,在丹阳煽动山区越族居民起事,充当曹军内应

9、,配合曹军。孙权命陆逊率兵前往征伐。D陆逊征伐费栈时,费栈的党羽多,拥有的兵马却很少,因此陆逊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里派人潜入山谷吹号击鼓等疑兵之计,很快击破费栈武装。解析:选D。应该是费栈人多势大,陆逊带去的兵马较少,敌我悬殊。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线句子断句。(4分)逊 建 议 曰 方 今 英 雄 棋 跱 豺 狼 窥 望 克 敌 宁 乱 非 众 不 济 而 山 寇 旧 恶 依 阻 深 地 夫 腹 心 未 平 难 以 图 远 可 大 部 伍 取 其 精 锐。(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译文:_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10、。译文:_答案:(1)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2)陆逊后来到都成,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如果我又诋毁他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滋长啊。参考译文:陆逊字伯言,吴郡县人。本名议,世代是江东大族。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庐江长大。袁术与陆康有怨仇,将攻打陆康,陆康叫陆逊及亲戚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年长几岁,所以在家替陆绩管理家务。孙权做将军时,陆逊二十一岁,开始是在将军府中做幕僚,曾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县令。这个县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以救

11、济贫民,劝勉和督促农桑生产,使百姓受到及。当时,吴、会稽、丹杨三郡很多老百姓因逃避赋役而藏匿起来,陆逊向孙权陈述便国利民的事,请求招募他们。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很久以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陆逊的部队发展到二千多人。鄱阳县贼帅尤突作乱,陆逊又前往讨伐。孙权任命他为定威校尉,驻兵利浦。孙权把他的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多次向他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当今英雄各据一方,豺狼一样的人在暗中窥伺,要想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军队不成事。而山寇惯匪,凭据深山险阻之地。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

12、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叫他做帐下右部督。适逢丹杨贼帅费栈接受曹公委任,煽动山贼替他做内应,孙权派陆逊讨伐费栈。费栈党羽很多,而带去的兵很少,因此陆逊多树牙旗,各处布置鼓角,晚上潜入山谷间,擂鼓呐喊,向前推进,贼兵即时解散。于是分别处置丹杨、新都、会稽三郡的山贼,强壮的当兵,羸弱的补充民户,获得精兵几万人,长期的祸害一下荡除,所过之地秩序清静,随后回兵驻扎在芜湖。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后来到都城,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而你推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告我的状。如

13、果我又诋毁他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滋长。”孙权赞叹说:“这确是厚道的人应该做的事,只不过他人不能做罢了。”10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1)本曲“三千丈清愁鬓发”一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3分)答:_(2)最后三句“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的写景有什么作用?(4分)答:_答案:(1)本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慨。(2)这三句写窗外人家门前的杨柳给这家人带来了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反衬出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1)晚霞明雨收天霁。_,_。(马致远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2)杨柳秋千院中。_,_。(白朴越调天净沙春)(3)露华凉,人怯衣单。_,玉龙下山,_。(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4)_,_,倚树哀猿弄云尖。(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答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