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怀故园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当时 作者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之职一说这组作于淳 熙八年(1181年)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万里离家南行赴广州任职,三月 抵达广州官舍此时虽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当年, 他对国家分裂,北方大好河沦于敌手,感到悲愤他对宋孝宗重用奸 党,打击忠臣,不图恢复,甚为忧虑他因直言谏铮,屡遭排斥,官 职频迁,心情颇为忧郁,对于仕宦有些厌倦,因而产生归隐之念他 在《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诗中说: 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故上任后,常有叹老嗟衰、思乡怀旧之感这组诗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 的作品鉴赏第一首诗开头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家乡)的海棠俗话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海棠,真的梦见家乡繁似锦的海棠当然, 也不一定真的做了这种好梦,诗人有时喜欢假托梦境来表现极端想 念也就是借 有所梦,来表现 有所思如果以为诗中写梦,都是 真的做梦,那就被诗人瞒过了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 念之情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第三句, 万物皆春 明点 春 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 老了。
春天,古时叫 青春,后来,人在青年时期也叫 青春春天 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是这里却把春景 和老人摆在一起,这不仅不协调,而且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 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 寄托了无限 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第四句, 一年过社 暗点 春字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 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 万物皆春, 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第三联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 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 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飘个不停 这一联也是形容 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最 后一联说,无奈(无那)这美好的春日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遣 诗)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晋朝陆机《日出 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作者在这里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 然而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 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 的真挚感情第二首诗首联拈出一个 行 字,为全诗之眼。
上一首,作者是站 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四周的景色在这一首中,作者已由静观转入游赏,以下数句,都是游览所得,故其描写,更富有变化行 前 加一独 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时孤寂、无聊之情中间两联,俱写眼 前之景致,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眼前景色,固然很美丽, 但诗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因此尾联提出 只欠 二字因为作者宦游 他乡,已两年不见海棠,对景生情,顿生感慨结句言自己辜负了两 个春天诗中所写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却有枉抛光阴之叹, 可见眼前景色,徒增烦恼诗人重笔叠写,也只是为了衬托此时愁对 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第一首以海棠起,第二首以海棠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 明白自然,若信口而出,其实用字精准,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无迹, 体现出深厚的诗学功底,从中也可看出杨万里对江西诗派并非全然抛 却,而是有所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