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216262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诌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谄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广东省中山一中1林锦生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异动期。在教给学生 知识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正学生的心理偏差,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责任,地理教师也不例外。传统的地理教育往往注重于授业、解惑,在应试 教育的高压态势下,疏于心理情感方面的教育,无限制加大课业负担,给学生带 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或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甚至品德的发 展。其实,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就如此壮美山河;自然界的康 慨大度,赐予这股丰富资源。人文地理中的国情知

2、识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 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觉性和长大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时事热点分析培养学生创 建思维,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发展意识。 教师要悉心地去领会并渲染这些教 育因素,打开学生心理健康之门。挖掘知识内含,克服焦虑心理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是地理教育的 主要任务。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其心理也在发展变化, 其独立意识和自尊心 会迅速发展,同时年龄因素也会产生程度不一的焦虑心理。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 这种变化,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比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精炼、突出重点、美观实用的众多地理图像, 在教给

3、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化无形 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那些大自然的景观图,设计精巧的原理图,把学生从单 一的听觉刺激转化视觉刺激,引起部分分心的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化到有意注意, 说明运用好教材中的地理图像对激发学生健康的心理情感具有神奇功效。地理教材中还有不少富有启发性、 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图。例如:新教材 (人教版)“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等。趣图启迪思维,逗人发笑,娱乐身心, 是培养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用这些漫画,有机联系实际,能引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与联系实际的能力, 树立他们正确的资源、 人口、环境的观念,激发心理健康情

4、感,学生的心理智力方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还有其它一些契合点, 比如我们可以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去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城市与城市化”一章提到“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说明人类是一种群居的高级生物, 每个个体都只是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一员或是一个细胞, 对社会既要有所索取, 更要有所奉献, 有所作为, 这样才能体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健康发展。如果只图索取与享受,不讲回报与奉献,当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就有可能形成冷漠、狭隘、自私的心理,进而引生焦虑、悲观、复仇的心理,甚而可能危害社会。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

5、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与社会的依存关系, 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和适应社会。 课本中的这些心理教育素材还有很多, 如讲到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时,提出“在太阳系之外的广袤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其他智慧生物?”, “如果有,我们把外星人看作是敌人呢还是朋友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克服自卑心理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上种种困难:听不懂了,啃不动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认知上的心理障碍, 觉得自己笨, 天生我材没用。 如果此时再施加压力,学学的自卑心理就会不自觉的表露出来,苦闷急躁,情绪低落,对学习丧失信心, 甚至产学厌学情绪。

6、 因此教师要理解学学的这种困境, 在授课时注意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善于在学学的已知与未知中铺设适度的台阶、 架构联系的桥梁。对于回答了问题的学学多用表扬词,如“很好”、“精彩”、“有创意”等等,进行正面强化。即使回答错了,也给予高度肯定,如“有勇气”、“是动了脑筋了”“离最佳答案不远了”等等。另外,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满足其自尊心,在成功的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自信心。考试不理想是学学经常遇到的挫折, 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他们对待挫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帮助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客观的分析自己个性方面的长处

7、, 寻找努力奋斗的方向, 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同时教师要抓住课堂练习的有利契机, 对学学进行迎难而上的心理素质训练, 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多个学科反复不断的磨练, 最终会使学学那种一碰就碎的 “蛋壳” 心理得到彻底的改变。成功的教学不在于教师教给学学多少知识, 而在于教师能否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学健全的人格。在教“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时,我提议让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热力环流实验。 一经提出, 同学们个个自告奋勇,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学参与的积极性, 我先请学学看相关内容, 了解基本原理, 然后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演示实验。这种方式,学学动手又动脑;选拔时,又培养了学学的竞争意识;共同参与时,又培养

8、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依教材内容设计实验,又培养了学生的 科学精神;操作过程中的成败又能够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可见,课堂活动不 仅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加强情感交流,克服逆反心理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 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 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 一种宽松自由、思维活跃、生动活泼的教学心理环 境,能使学生心脑清醒,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相反,抑郁的心情会使人 的大脑受到抑制,思维不畅,甚而产生逆反

9、心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要想营造 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得到学生的配合,教师不妨来些幽默。有次阅卷,因 个别学生连最简单的试题也答错了, 很是生气。但是想想,如果把气撒在学生身 上,必然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 所以上课时,我在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 的考试成绩后说:“有的同学这次考得很谦虚,讲文明礼让。的确,在人际交往 中要讲文明礼让,这是一种美德。但是学习就得讲竞争,要力争最好成绩!”同 学们会心的笑了。弗洛伊德认为:“言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于违规的学 生,我不是简单的斥责,而是给予理性的思考,如有的学生上课不集中注意力, 我就以“一天中2/3的学习时间在课堂,谁用好了它,谁就会羸

10、得学习上的主动”; 有的同学忽视地理作业,我就以“不能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同学, 很难想象今后 能够认真完成老板布置的工作任务”等。通过各种积极的情感交流,把鼓励、期 待等言行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尊重中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工作,提高学习效率。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课后通过心理交流等办法予以化解。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 水平。作业中的眉批也是增进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我布置了一道地理开放性试题:“你如何在一盆淡盐水中增加其盐度?” ,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对 盆子加热,通过蒸发增加盐度”、有“向盆子中加盐”等。但有

11、位学生答成“对 盆子冷却,促使水部分结冰来增加盐度”,我在其作业本上注上一个“妙”字,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有错误的答案,我从不打“X”,而是打“? ” 或在旁边写出答题启示,让学生自己找错订正,学生不仅克服了逆反心理,易于 接受,而且培养了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进步或退步的 学生,教师都给予赞许或激励的语句。如:“老师期待着你取得更大的进步”, “你未发挥最佳水平,努力肯定能达到你理想目标”等,使学生愿意接近老师, 学好地理。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是现代教育的要 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 是每一位

12、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我们所需要的是学生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 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 ” 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科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愿中学生朋友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累积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阶段, 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他们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人文素质的培育,对自我认识的正确评价,对身心健康成长,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及终身发展都具

13、有重要意义。2 、转变学生观念的需要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一方面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 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能动性, 学生创造着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立性, 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每个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学习的主体, 在法律上也是一个责权主体。通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 发挥自我,这对于进一步转变学生观念,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3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这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

14、能动性、 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 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地理课程的开设, 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中学地理教学中,是适应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的现实需要。4 、转变教学观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 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15、、 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而通过在中学地理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能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新型教学关系的建立。二、探索的前提中学地理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要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就必须深入挖掘中学地理课程中的教育资源。 我们教师要有 “透视 ”的眼光, 要能看到地理课程内容深层次暗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充分挖掘地理课中的 “潜台词 ” , 以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1 、从课程理念的现代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近年来的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颖

16、的现代化理念。 地理不仅是论述专业的知识, 还应包括人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知识等。如今的中学地理课程更注重学术性、 探究性,注重运用地理研究和发现的最新成果, 体现了现代化的课程理念。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 一是通过设计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等形式,自觉运用大地理观, 重组学习内容体系, 删繁就简, 加重与社会生活相关内容的分量,照应到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点;二是开发、设计专门的 “探究活动 ”模块,如 “我的生活与地理”等,让学生在模块中自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开展探究活动; 三是不断了解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 适当地将其引入地理课堂, 因为这些成果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素材。2 、从课程内容的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