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7179974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作者 :_单位 : _ 邮码 : _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文关怀思想( 一 )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就明确指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回顾马克思如何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时说, 马克思首先发现的是历来为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

2、实” ,就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说明什么呢?那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二 ) 马克思主义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关心和重视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力量的劳动者的需要及其满足, 要求一切社会历史活动必须在根本上造福于广大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利于人民群众作为“人”所具有的“人的本质力量” 的充分发挥及其才能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谈到理想的生产时认为“这种生产,是以满足社会以及每一成员的需要为目的的”;“通过社会生产, 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

3、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 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 造福于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及其满足。不断创造日益富裕的物质生活资料, 是实现这一人文关怀所必需的条件。二是人的精神生活潜能及其需要。 三是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需要。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根本体现,人的社会性在人类本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是人类本质得以形成和实现的必备条件。 要满足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需要, 就必须自觉地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及其制度安排, 适时进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所以,搞好人类的制度文明或广义的

4、“政治文明”建设,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 三 )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是完整的人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是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而存在。作为主体的同作为客体的人的统一,或者说,人的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了人的完整性。在唯物史观中,一方面,人是一个客体化了的主体, 也就是说,当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着社会历史的进程时,他们是受着客观制约的, 因为他们是一个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规定性的主体, 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这种客观规定性的范围内或前提下进行的, 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因而他们的活动才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另一方面来看,人又是一个主体性的客体。马克思研究完

5、整的人, 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它“将使它的社会成员能够充分发挥他的各方面的才能。”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 “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生产发展本身要求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一种客观趋势”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物质生产力的限制, 取决于物质生产对于个人的完整发展的关系” ,“在这个转变中, 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础的, 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是人文关怀思想的极大提升,

6、 也是马克思人文关怀经济思想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一 ) 注重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始终占据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位置。在马克思那里, 追求人本身的全面发展是人全部历史活动的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由此,马克思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要求。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继承、 坚持和发展这种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就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中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把人看作是一切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的主体、目的、基础和希望,改变在理论及实践中存在的单纯关心经济客体状态, 而忽略对经济活动的主体

7、和目的的人的关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在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被无止境地放大, 导致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矢量被倒转,主体被客体所湮没, 目的被手段所代换。人逐渐变成了经济活动的工具,物质财富的生产和聚敛成为人所争相追逐的目的。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人的需要满足的价值主旨日渐远离,甚至两相悖逆。经济活动由人是主体的价值实现过程, 异化为人被当作客体和工具手段受到支配和驱使的过程。 结果人的发展和人的本质实现问题淡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把人只当作经济发展的手段或者把经济发展中的物质价值放在人的价值之上, 都是发展观的偏颇。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就

8、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 ) 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即创造力的充分体现。从根本上说,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的需要。一般来说,低层次所需要的一定程度上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而低层次需要,尤其是物质享受需要的满足程度,是因人的价值观而异的。只有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转变人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的素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遏止恶性消费和恶性开发,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

9、非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所以,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在人的深层意识上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承认人类是自然界的普遍成员, 承认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承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共同财富, 承认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从而建立起一种既符合人类持续发展的主观需要,又符合生态环境自然客观规律要求的、现代的、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平等、和睦、协调、统一、相互尊重。这应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要坚持科学发展, 就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从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视角理解人类生存, 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自身比较满意的存在和持续发展。

10、( 三 ) 正确处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马克思研究完整的人,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了起来,强调人类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目的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但必须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强调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的这些重要思想, 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有指导作用。 人文精神强调人之为人的尊严, 其核心是对人的尊重,把人作为评价价值的尺度和标准。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 把人的认识看作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精神重在“求真” ,人文精神重在“求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 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价值体系,二者是互相统一而不是互相排斥的。要坚持科学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就既要提倡人们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 又要大力宏扬科学的理性精神。在发展过程中就要努力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 使得求真、求善、求美之间走向一致和融合,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完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