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717779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具有科学素养,也必须具有劳动技术素养。学校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无论是从传统教育思想的视角,还是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视角,都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始终面临着如何面向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的问题。我们以为,开放而有活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应该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劳动技术生活体验出发,积极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根植现实,面向未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呈现,关注

2、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努力把课程与生活融为一体。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不断地丰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内涵,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同时,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有效的实践策略。2我校自1996年开始,开展了“培养跨世纪新型农业后备人才的研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造就新型劳动者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加强“动手做”的实验研究”和“面向苏南农村发展特色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等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课题层层深入,课题选取劳动技术教育为切人口,结合本地农业经济形势发展和农村产业结

3、构调整的实际,改革劳动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学生劳动素质的综合评估方法,积极开展农业种养殖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劳动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广阔背景下,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继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层面上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为此,学校重新确立了“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为学校的实验课题。二、理论假设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是指有利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

4、外的;既包括校本教材建设,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劳动基地建设、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校园劳动技术教育文化、地方现代科技成果等。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就是通过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利用贴近时代、贴近师生、贴近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校本教学研究与交流,打造特色课程,弘扬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本课题作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与同类课题的区别在于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凸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实践上,并通过对教材开发、地方课时设置、

5、课程校本化管理、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家校教育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实践。通过学校课题研究重心的下移,积极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凸显校本研究的积极意义。三、研究目标总目标:“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和陶行知先生“手脑合用,学做为一”等教育思想为理论支持,以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为载体,以劳动技术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地方课时设置的调整,课程校本化管理的探索,教师校本培训的深化,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建设,劳动技术教育家校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为基点,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建设开放

6、而有活力的具有学校地方特色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探索深化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通过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不断地丰富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丰富学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2通过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通过对劳动技术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地方课时设置的调整,课程校本化管理的探索,教师校本培训的深化,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建设,劳动技术教育家校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3不断深化劳动技术教育学科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认

7、真研究劳动技术教育影响教学的实施因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呈现,关注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认真分析劳动技术教育实施后的学生学习成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的实践,劳动技能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4通过课题研究,通过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有效的实践策略。5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形成一支能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运用于劳动技术教育实践的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四、课题的研究思路1研究如何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校本教材的内容。2通过对教材开发、

8、地方课时设置、课程校本化管理、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家校教育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研究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策略。依托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化。3研究劳动技术教育学科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研究如何深化劳动技术教育学科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4研究如何依托课题的校本实践活动,通过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实践途径。5研究劳动技术教育中教师对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如何依托课题实践,培养一支能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运用于劳动技术教育实践的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的有效策略。五、实验方法 本课题研究

9、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文献法: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文献资料,认真学习陶行知的有关教育理论,定期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2调查法:定期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教学案例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实验动态和其它与课题实验相关的信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3经验总结法: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及时总结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每学期做好一次总评工作,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认真撰写劳动技术教育研究论文,积极参与上级教育主观部门开展的论文征集活动,积极推广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六、实验措施1认真重视教师课题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学校劳动学科教师的新课程培

10、训,认真研讨新课程计划,研讨劳动技术教育理论,提高劳动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认识,提高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执行力。2认真重视劳动技术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的研究,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规范实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3积极开展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地方、学校、社区、家庭等资源。组织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科研骨干教师,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的实际,编修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校本教材。4认真重视加强对学校专用劳动基地的管理,继续加大投入,优化基地设置,把学校劳动基地建成课题实验的基地,积极凸现学校

11、特色资源的优势。5课题人员分工:课题负责人:邵建明(书记)课题开发与理论培训组:负责人:仲国锋(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师资培训与实验组:负责人:俞维军(苏州市自然学科带头人、副教导)资源开发与资料收集组:负责人:杨绍球(教科室副主任,教导处副主任)七、课题研究进程:12007、52007、12,课题开题阶段。进行理论研究,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设计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进行师资培训。开展课题开题活动。负责人:邵建明、仲国锋、杨绍球。22008、12009、6,课题实验阶段。进行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形成案例汇编。负责人:俞维军、仲国锋、杨绍球。32009、72009、12,课题总结阶段。案例分析,成效总结,成果展示。阶段成果形式:论文集、课堂展示、成果展览。负责人:邵建明、仲国锋、杨绍球。 执笔:杨绍球 200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