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177676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论文作者:迟 文准考证号:118204121212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朝阳学校指导教师:陈爱中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年 月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内 容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总体看,课堂教学正在向着课改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但由于教师素质的差异,对课改认识不足,教师普遍缺乏学习,语文教学在改革的路上出现了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学生负担日益加重、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

2、对课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综合实践活动被漠视等偏轨现象,制约了新课标的落实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地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入手,立足课堂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新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去伪存真,让语文课堂回归到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加强管理,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让语文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状 对策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已经在我校开展三个年头了。总体看,课堂教学正在向着课改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课

3、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我多年的调查和积累,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一、当前初中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一)教师认识不高,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虽然已经进行了三年,但许多教师受多年的教育惰性和惯性的影响,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仍然不足。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在这些还没有弄明白之前,就亦步亦趋的套用各种先进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质上教师对其认识并不高。实验班级的教师对其能有一定了解,其它教师对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教师习惯于套用课改的教学模式运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穿新鞋走老路,一点意义都没有。另外,一部分教师否

4、定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课堂教学改革费时,费力,费心,提高不了学生的成绩,还不如传统的方式呢!终归分是硬道理,以至于来人听课我变变样,平时上课还那样。在他们的理念里,我们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过就是一个名词而已,从不去理解和体验其中蕴涵的价值。(二)能力不足,缺乏学习面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这与教师的能力不足和缺乏学习是有关的。首先,农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我校三十多位老师,有近一半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年龄在40岁至50岁,30岁教师只有2人。而且,在农村中学最不缺的就是语文教师,无论是中专毕业、大专毕业,还是经过二次进修的,只要有个文凭就能教语文,一本语文书

5、、一本教参就可以上课了。而真正能胜任语文教学的并没有几个,个别教学能力强的大专、本科毕业的老师,接二连三的都进了城,这一现象大大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其次,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加之工作紧张,时间有限,很少读教参和教材以外的书,难以更新急需学科的教育理论和知识;普遍缺乏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只能亦步亦趋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特别是农村教师,在学校没有时间去阅读一些书籍文学作品,学校图书室也没有那些书籍给你读。课堂上,多数老师照本宣科,死扣书本、死记硬背、照搬照抄教参,不知道去拓展和延伸。这一现象大大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三)

6、教学模式单一,墨守成规1、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现在的课堂依然是“教堂”没能真正向“学堂”改变。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演,缺乏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中仍以灌输法为主的教学,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考虑较少。上课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2、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一节课45分钟还讲不完,老

7、师讲的累学生听的困,教学效率很低。表现为教师缺少对教材整体把握,不能根据实际利用教材,往往是比较机械的、表面化的处理问题,教师讲的面面俱到,学生却很少参与其中。另外,在课堂上对枝节问题纠缠过多,简单问题复杂化,既浪费了时间,有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过于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整个教学都是为了考试。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字词句的训练为中心,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整天进行着重复的机械的应试训练。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而是用一大堆枯燥、烦琐的字词句篇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限制学生的思维。要

8、求学生读段落,做题目,背答案,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其余一概不予重视 ,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强化”练习成了一部教师提高成绩的主要手段,课堂练习多,作业多,测验多,一天可以留三四篇作文。一学期可以做三四套练习册和测试卷。成绩有了,学生的兴趣没了;浪费了精力,扼杀了个性,这与课堂教学改革“轻负担,高效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些问题使语文教学工作始终处在“吃力不讨好”恶性循环状态,特别是在“ 应试教育”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社会和学校只看老师所任学科的学生考试分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只看学校学生的升学率(象我们学校就看考上三中的人数)。自此,我们农村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更是挖

9、空心思、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也就是语文分数,忽略了许多语文方法和能力的培养。3、课改技术崇拜的问题这一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诸如:洋思、杜郎口等。这些方法我把它们称之为课改技术,那这些技术推广到我们的教学中效果如何呢?我在我处的位置不好评论。我觉得技巧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的过程和对象是动态的,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洋思、杜郎口的成功有适合其生长的特定的土壤。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要解决的问题和他们也不完全相同。说白了我们引进的方法到底水土服不服。在实际教学中,漫无目的的采用一种课改形式,忽略教学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融合,必然会出现“为形式而形式”的

10、现象。选择方式方法是出于对问题的解决,为课改而课改的形式主义都是无用功。方法的运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所以才有教无定法之说。 法不在术而在道,所以那些为形式而形式的技术课改,最终都会走向死胡同。以前我用过洋思的教学方式,但我现在不想用了,因为它的那些方法都是术,我们需要的是术下的教育理念,这才是道。吴昌硕说过,“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很有道理。4、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初中语文教材设定了次语文活动,但活动的开展普遍较差,相当数量的学校极少开展,甚至是空白。有的语文老师竟一次活动也没开展。到九年级复习备考时,根据综合实践题型教给学生生搬硬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

11、素养肯定不强。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看一个语文老师上课,这个老师一站上讲台,听课的人就会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教师是不是像个语文老师,这就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味。所以,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就得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换言之,就是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会是一堂好课。其次要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指

12、导。摒弃形式主义的课改,让课改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二)营造民主、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师生平等,其乐共融。语文课堂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认认真真地说,扎扎实实地读,自信大胆地说和随心所欲地写,淋漓尽致地思。听出一种人格,读出一种味道,说出一种个性,写出一道色彩,思出一片风景。在听说读写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富于美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理论,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

13、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走进课文,感受课文作者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风采和才能。如,学习了三国演义节选杨修之死以后,可以引领学生去看小说三国演义,然后来评价一下三国中的人物。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即兴做诗、分角色朗读、开诗歌朗颂会、续编故事、演话剧、课本剧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阅读兴趣。(三)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在首位1、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好课是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应学习课程标准

14、,系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每一课从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方面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占有信息,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力争把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如笔者在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经收集材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何谓“三余”、“三味”。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味者: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宴席),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调味品)。这样的挖掘课文内涵,既让学生从“三余”中珍惜时光,从“三味”中体会到读书如品美味佳肴一般,余味无穷;又使课文增加了无限的趣味。 备学生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的

15、高低,学习态度的好环,学习方法的优劣,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各不相同,因此教者要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多渠道地反馈弄清哪些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是共性问题。哪些地方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教者才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才能面向全体、兼顾少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自如地驾驭教材、课堂、学生。 备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保证。教者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注重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选定

16、切入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对于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是不能用,(如洋思的先学后教)要有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2、优化教师的“讲”,做到精讲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个由全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凭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自学。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讨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讨论课,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挖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