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71656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未考试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Al:27 Cu:64第I卷(共45分)一、选择题(单选题,1-15题每题2分,16-20题每题3分)1. 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B.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C. 氧气是氧化产物D. 除O2外,其余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只有极性共价键【答案】B【解析】A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A

2、错误;B在反应中O2F2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物质是氧化剂,而H2S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变为SF6中的+6价,所以H2S是还原性,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剂H2S与氧化剂O2F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4,B正确;CO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氧气的还原产物,C错误;DO2F2中还存在非极性键,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本身具有氧化性,反应后化合价降低,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是

3、失去电子的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本身具有还原性,反应后化合价升高,对应的产物为氧化产物。整个反应过程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一定记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2. 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B.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D.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答案】A

4、【解析】A项,“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不是Ca(OH)2,如果是Ca(OH)2,不用焚烧,可以直接使用,故A错误;B曾青涂铁是一种可溶性铜盐的溶液放入金属铁得到金属铜的过程,“曾青”是可溶性铜盐,故B正确;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故C正确;D项,由题中信息知,“洧水”是一种矿物,且可燃,所以“洧水”就是石油,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文言文为切入点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关键是正确理解题中所描述的意思,作出正确判断,题目难度不大,但理解不好容易出错。3.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

5、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B. 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C. 1molCl 2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2N AD.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 A【答案】D【解析】A、1 L 0.1 molNH4Cl溶液中,部分水解,数量少于0.1,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故B错误;C、象Cl22OH=ClClOH2O,1molCl 2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 2N A,故C错误;D、乙烯和丙烯最简式均为CH2,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 A,故D正确。故

6、选D。4. 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选项分类目标分类标准分类结果A化学反应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B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化学物质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溶液和浊液D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A. A B. B C. C D. D【答案】B.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 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D.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答案】D点睛: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从酸碱盐的概念分析,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

7、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溶于水呈酸性的不一定是酸,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注意举例排除法的灵活应用。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Cl 2 通入水中:Cl 2 H 2 O = 2H Cl ClOB.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线路板上的铜:Fe 3 Cu = Fe 2 Cu 2C.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2Al2OH = 2AlO 2 H2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 +2OH = BaSO4 +2H2O【答案】D【解析】A. Cl2 通入水中:Cl2H2O HClHClO,故A错误;B. 用氯化铁溶液腐蚀线路板上的铜:2Fe3Cu=2Fe2C

8、u2,故B错误;C、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2Al2OH2H2O= 2AlO 2 3H2 ,故C错误;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 +2OH = BaSO4 +2H2O,D正确;故选D。7. 有一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可能含有大量Fe3、Fe2、Al3、AlO2-、CO32-、NO3-6种离子中的几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2molL1的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有沉淀,沉淀达最大量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一定不含Fe3和Fe2B. 一定含有Fe3,但一定不含Fe2C. 一定含有Al3,Fe2、Fe2含有一种或两种

9、D. 溶液可能含有NO3-【答案】B【解析】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2mol/L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说明溶液呈酸性,则一定含有大量的H+离子,在酸性溶液中AlO2-、CO32-离子分别与H+离子反应生成Al(OH)3沉淀、CO2气体而不能存在,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一定含有阴离子,则只有NO3-离子符合;而后才有沉淀能够生成沉淀的是Fe3+离子、Fe2+离子或Al3+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但在酸性条件下Fe2+离子与NO3-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Fe2+离子,沉淀达最大量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消失。说明一定含有Al3+和Fe3+;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含有H

10、+离子、NO3-离子,一定没有AlO2-、CO32-、Fe2+离子,一定含有Fe3+离子、Al3+;A、依据判断可知一定含Fe3+离子,一定不含有Fe2+离子,故A错误;B、分析判断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但一定不含Fe2+,故B正确;C、根据分析判断结果可知Fe2+离子一定不存在,故C错误;D、依据分析和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阴离子只有NO3-离子,所以一定存在NO3-离子,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注意从反应的现象推断离子的存在性,把握物质的性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做本题的关键。本题进行推断时要注意溶液的电中性、Fe2+离子的还原性以及NO3-离子的氧化性。8. 同温

11、同压下,x g甲气体和y g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判断,x:y的值可以表示A. 甲与乙的物质的量之比B. 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C. 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D.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答案】C【解析】A. n=,n(X):n(Y)= (): ()=M(Y)x: M(X)y x:y;B. n=,质量相等,N(X): N(Y)=n(X):n(Y)= (): ()=M(Y): M(X)x:y;C. =,相同的体积V,密度之比等于质量之比为x:y;D.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M(Y): M(X)x:y。故选C。9. 下列

12、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 = 0的溶液中:Na+、AlO2、K+ 、NH4+B.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溶液中:Cl 、HCO3、 NH4+、SO32C. 加入铝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 NH4+、 Cl、SO42D. 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K 、Ba2 、NO3 、OH【答案】D【解析】A、酸性溶液中,AlO2 不可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B、HCO3和NH4 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HCO3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加入金属铝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Mg2+、 NH4+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已知向甲溶液里

13、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K 、Ba2 、NO3不生成沉淀,气体、还有水,故D正确;故选D。10. 2007年10月,一台湾女孩因食用河虾后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而中毒。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催化剂B. 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C. 砒霜是砷的氧化物,由上述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是+3价D. 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答案】C【解析】A、由信息可知,反应中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14、则维生素C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A错误;B 、河虾中含有五价砷,无毒,则能够食用,故B错误;C、由信息可知,含有3价砷的物质有毒,砒霜是砷的氧化物,且有毒,则砒霜中含有的砷可能是3价砷,故C正确;D、反应中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维生素C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生活中的信息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信息中砷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应具备的能力。11. 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未配平),该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反应中既有旧

15、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B. 新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C. 在反应中每生成金刚石需要消耗金属钠D. 反应和反应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答案】A【解析】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反应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故A正确;B、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方法(1)和(2)都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误;C、反应配平为,12g金刚石为1mol,消耗8molNa,Na的质量为8mol23g/mol=184g,故C错误;D、因反应(2)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以信息的形式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同素异形体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本题的易错点是C,需要先将方程式配平。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