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714376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六七单元试卷课外延伸拓展(8分)一、仿昭下面句式, 写一个比喻句。(2分)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 二、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2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三、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 , 读 , 。 (17分)名言名句1、李商隐的无题

2、运用形象的比喻和谐音双关的字眼,把坚贞不渝,死而后已的真挚爱情表现提淋漓尽致的成为歌颂爱情诗中的千古绝唱的是 抒发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的是。(4分)2、中秋佳节,几个朋友相聚小酌。此时,月上中天,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家在外地的小李不禁触景生情,说道:“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诗“_ , _ ”。我也只能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了。”(填写适合此情境的诗句,课内外均可)(2分)3、菩萨蛮中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诗句是: (2分)4、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上点自由和安静的诗句是: 。(2分)4、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诗句是: (2分)5、李清

3、照的如梦令中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的是。(4分)2、中秋佳节,几个朋友相聚小酌。此时,月上中天,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家在外地的小李不禁触景生情,说道:“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诗“_ , _ ”。我也只能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了。”(填写适合此情境的诗句,课内外均可)(2分)3、菩萨蛮中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诗句是:(2分)4、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上点自由和安静的诗句是: 。(2分)4、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诗句是: 。(2分)5、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

4、的神采的是:6.找出出处十则中的至少三个成语 (3分)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30分)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 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

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现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_(2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号呼而转徙,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谨

6、食之,时( )而 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则久已病( )矣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4、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1)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 (2分)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第一次: (2分)第二次 (2分)5、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矣。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

7、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6、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_(2分)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_8从选文中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用_ 画出。“吾尝疑乎是”的“是”是指 (4分)9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会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3分)10下面是苛政猛子虎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不点标点) (3分)夫 子 曰 何 为 不 去 也 曰 无 苛政

8、 夫 子 曰 小 子 识 之 苛 政 猛 于 虎 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秋水(14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2.5分)秋水时至 ( )百川灌河 ( ) 河伯始旋其面目 ( )少仲尼之闻( )见笑于大方之家( )2、翻译:(6分)(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3)始吾弗信 4 就“望洋兴叹”,“见笑大方”二词(可以二词皆用,也可只用其一)的意思,发挥自己的想像,写一短文,200字左右。(4分)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鱼我所欲也 孟子(21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