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种植技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10789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灵仙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威灵仙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威灵仙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威灵仙种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威灵仙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灵仙种植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植技术威灵仙栽培技术威灵仙,别名,铁脚威灵仙、铁扫帚、青龙须、老虎须、百条根。 植物形 态藤本。茎叶干后变黑色。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狭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7cm, 宽1.53.6cm,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上面沿脉有毛;叶柄长4.56.5cm。 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被片4,白色,外面边缘密生白色短柔毛。瘦果狭卵形而扁,疏生 柔毛。花期68 月,果期 910 月。 生于山坡、山谷或灌丛中。我国西南、华东、中南 及陕西等地有分布。采制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510cm,直径0.31.5cm,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两侧及下方不多数细长根。

2、根圆柱形,略弯曲,长725cm,直径0.10.3cm, 表面棕黑色,有时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质硬脆,断面木部类方形。味微苦。化学成份 含原白头翁素、白头翁素、毛莨甙、铁线莲皂甙,尚含多种甙元为齐墩 果酸的皂甙。性味 性温,味辛、咸。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 咽喉。用量 69g。生长习性野生于山谷、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凉爽、有一定荫蔽度的环境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佳。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根芽繁殖。 1选地与整地:选背阳、日照时间较短、土壤较深 厚的地块,全垦,深耕耙细,起畦。 2播种方法 (1)育苗移栽:春天用撒

3、播法育苗,覆 土不超过1 厘米,然后用稻草盖畦面,在适温、适湿下,约半个月出苗。出苗后5060天 移栽定植。威灵仙的种子发芽需要的时间较长,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525C,发芽最适温 度为20C。超过30C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种子寿命短,隔年种子发芽率只有 16左右,无使用价值。 (2)根芽移栽:春天根芽未萌动前用刀切取根芽,然后直 接移栽至大田。两种方法定植于大田的株行距为30厘米X40厘米,挖穴种植。种前穴内放 足基肥。 1中耕除草:育苗期间,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所盖之稻草,当苗高35厘米时 中耕除草1次,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再中耕除草l 一 2次。定植于大田后每年中耕除草23 次。 2追肥:苗

4、期结合中耕除草施淡而少的人粪尿或其他氮肥,定植后施2次含磷的肥 料或复合肥。 3修枝:为促进根系发展,适当剪去过密的藤条。采收加工威灵仙以根入药。栽后2年于秋冬两季挖取根部,除去茎叶,洗净泥土,切段后晒干威灵仙栽培技术威灵仙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植物有多种,东北及内蒙古栽培的是原 植物当中的一种-东北铁线莲。威灵仙别名山辣椒秧子、铁扫帚、风车、老虎 须、百条根等。以根入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涎、散癖积等功效, 用于风湿寒痹、四肢麻木、跌打损伤、扁桃体炎、腮腺炎、关节炎、黄疸型肝炎 等症。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河北、山东等地。威灵仙不仅可以药用,其嫩芽还是人们喜食的山野菜,可鲜食也

5、可加工成干 菜。是人们喜食的美味佳肴,还有一定的抗癌保健作用,是高级饭店和休闲度假 村的高档山珍野菜。威灵仙药历来依靠野生资源而且用量很大,近年来随着一些新药的陆续研发 用量在逐年增加,价格在不停上涨,已经从2006年的7.5元每公斤涨到现在的 20多元一公斤。价格的上涨刺激了产区农民的采挖积极性,加之开荒、开矿、筑 路等活动使威灵仙的野生资源几近枯竭,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后市依然看 涨。我县是野生威灵仙的主产区,现在已经大货难求,人工驯化栽培工作已经迫 在眉睫、势在必行。一、植物学特征威灵仙属毛茛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丛生,细长,外皮深褐色, 质脆。茎圆柱形,有细纵棱,茎上有节,

6、节部密生白毛,叶对生,1-2回羽状复 叶;小叶5-7枚,叶片卵状披针形,革质,花白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威灵仙野生于富含腐殖质的山坡、林缘或灌木丛中,以荒山坡、小灌木林下、 沟谷两侧生长较多。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凉爽、湿润的气候和富含腐殖 质的山地黑壤土或沙质壤土为佳。草甸、沼泽地等过于低洼、易涝或正阳坡等过 于干旱的山地不适合生长。威灵仙属攀援植物,靠叶柄弯曲攀附于其它植物向水 平方向生长。其根茎部潜伏芽较多,当主芽被破坏之后,潜伏芽便迅速萌发出土c 主茎生长点受破坏停止生长后,可再从叶腋生出侧枝继续生长。威灵仙的种子寿命短,仅为二年(超过一年需冷冻),隔年种子发芽率只有 1

7、3%左右,故种子繁殖必须用当年种子。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发芽温度为15-25C, 发芽适温为20C左右。低于9C种子不能萌动,超过33C种子停止萌动。、栽培技术繁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种子繁殖,二是根芽繁殖。种子繁殖1、种子采收时间及播种时间:8-9月采收充分成熟的种子,晒干备用可春 播或秋播。秋播自采收后至结冻前都可以。2、种子处理:威灵仙种子有胚后熟性,故种子米收后在20C左右的温度下 沙藏,沙藏种子及细湿沙的比例是1:3,沙子的湿度是手握成团用力攥指缝间有 水滴但不滴下为宜,约沙藏42天左右以后胚基本发育完全,即可以播种,春播的, 要把沙藏的种子放到阴凉避雨处存放,经常检查并翻动以防温度过高

8、发霉或者遭 鼠害,冬季为防止冬旱可上覆秸秆或者旧棉被。3、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山地或平地黑壤土或沙质壤 土为宜,平地前茬最好未使用过阿特拉津等持效期长的除草剂的地块。亩施腐熟 农家肥20003200公斤,硫酸钾型复合肥每亩15公斤,五氯硝基苯1公斤(预 防土传病害及猝倒病、立枯病),深翻20-25厘米,整平耙细,做宽120厘米的 畦或做间距55厘米宽的垅备用。4、播种:秋播自采收后至结冻前都可以,春播于4月上、中旬至6月初。一 般分为条播和撒播。直播不移栽的一般采用条播,育苗移栽的条播、撒播都可以。 条播在平整好的苗床上钩宽5厘米、深3厘米的小沟,一般120厘米的床勾六条

9、沟,按每亩用种子6公斤均匀撒在沟内,播种后用脚踩一下,俗称“踩上格子” 然后用耙子背儿把沟搂平,一般覆土在2厘米左右。撒播按每亩7公斤种子均匀 撒在床面上,然后用重的铁滚子镇压,把种子压进土里,然后覆土 1.5厘米厚。5、播后管理:不管何种播法在播种后都在在床上覆盖稻草、树叶、锯末等覆 盖物,保水放草荒,还能防止板结。盖好后浇一次透水,一般不是特别干旱就不 必浇水了,否则会降低低温,延长出苗时间,因为威灵仙种子发芽缓慢,在没有 出芽前如果有杂草钻出覆盖物,可以用草甘膦喷雾,防除率100%。发现有蝼蛄等 地下害虫危害傍晚用敌百虫拌入玉米面和菜叶里每隔几米远放一小堆诱杀。经常 翻开覆盖物检查,当苗

10、出来70%左右时在、选择晴天的傍晚或阴雨天一次性撤去 覆盖物。如用锯末和树叶无须撤掉。6、出苗后管理及移栽:幼苗在子叶期喜弱光,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搭设遮阴网或是选择阴坡育苗,没有条件做到以上两点的育苗地要求水源充足,以免幼苗 强光下再干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威灵仙小苗长到四叶期进行间苗或者移栽,间 下来的苗随间随移栽到已经做好的床上,株行距为25厘米X25厘米,亩栽苗 900011000株左右,栽后浇透水。威灵仙移栽成活率很高,带叶移栽的成活率 在85%以上,休眠期移栽的在92%以上。第二次间苗在6叶期,也是随间苗随移栽, 这样育苗床剩下的苗子保持每亩在10000株左右,就可以生产商品用了。休眠

11、期 移栽在秋季或来年春季的4月中旬到5月初,株行距和夏栽的一样,栽后浇水, 及时中耕除草。分根繁殖方法:秋季植株枯萎后或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采挖野生或家植多年生根部,进 行分根,每棵大的根带分成3-4个,每个分根上必须有芽,在做好的床上,按 25X25cm开沟摆放好后,把开沟的土搂回来盖住根部踩实,土壤干旱要浇透水。 因此法繁殖系数低,且费工费时,故生产上最好不采用。栽植后的管理1、不管秋季栽植的还是来年栽植的,都在第二年春季4月下旬出芽,出芽后 注意中耕除草,威灵仙是野生品种,抗性很强,一般不发生病虫害,在多雨的夏 季喷两次多菌灵或者代森锰锌预防就可以了,如有虫害喷菊酯类无残留的药物防 治

12、。2、土地肥沃的地块植株上涨比较旺盛,容易倒伏,应适当立支棍固定。3、防旱排涝出苗前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雨季做好排水。4、追肥栽植缓苗后,在5月中旬追施一次磷酸二铵,以每亩地10公斤左右 为宜,进入雨季(7月下旬左右),为促进根系生长,最好追施一遍磷钾肥,视 土地肥沃程度,以每亩地8-12公斤左右为宜。5、摘蕾除留种田外,在植株现蕾期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促进根系的膨大生长,提高商品产量。三、采收加工1、嫩茎采集与加工春季5月上、中旬,当幼苗长至20-30cm高时,将其幼嫩部位用刀子割下, 捆成0.5公斤左右的小捆进入市场渠道销售。不鲜售的,立即置入沸水中焯10分 钟以上,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投凉,再捞出沥干水份,盐渍或晒干备用。栽后2年 可采摘,从栽后第二年开始,每年亩产商品鲜菜120公斤以上。2、根的采收与加工一般栽后二年采收入药。秋季当威灵仙茎叶枯萎时,挖取根茎,除去茎叶和泥土,晒干打包。亩产干品720公斤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