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94604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级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级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级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级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第4章-社会工作理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更加完整,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实践效能,而且也逐步确立了社会工作在社会科学学术制度体系中的地位。社会工作理论不但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一、什么是理论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二、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功能(一)解释问题依据的理论不同,就会作出不同的解释和判断,无论怎样,都将成为社会工作者提

2、供服务的基础。(二)预测与判断预测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求助者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出预测,其次是对影响求助者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作出预测,最后是对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服务对求助者可能产生的效用的预测。正确的预测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有准备地面对求助者变化着的需要,为有效的帮助求助者打下基础。(三)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四)指导服务实践发展(五)发展新的理论 总结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反复验证形成新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有理沦的质疑也会产生新的理沦。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1. 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是指那些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包括关于人及社会本

3、质的理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及其所生活的社会,从而支持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2. 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有需求的人改变他们的不利处境。(二)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1. 实证主义理论:价值与知识无关,科学是中立的。实证主义理论就是一套判断知识有效性的规则。只有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或观察中找到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知识。观念、判断必须是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的,才能称之为真理。价值与知识无关,科学是价值

4、中立的。强调实验法的普适性,只有通过定量测量得来的知识才是可信的。实证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将自己定位为修正那些偏离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及个人问题,其目标是使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都不要偏离社会的基本目标。缺陷在于它关注了人与社会的共同本质,却忽视了其差异性和独特性。特别是在对人的看法上,只强调了人的客观性一面,而忽视了人的主观性一面。2. 后现代理论:知识是权利的反映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所谓知识其实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观念也只是现实的符号表征,它指代现实,但不是现实本身。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符号、语言从来没有脱离它的主体而独立存在。每个人所使用的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意义都是与其

5、个人特征、利益、社会地位等个人因素直接相关的,知识是权力的反映。沃威尔士总结了后现代主义的五个特征:第一,后现代是人们看待世界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其标志是机械论世界观已经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危机;第二,后现代是一个告别了整体和统一性的时代;第三,后现代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普遍基本观念的时代;第四,后现代的基本经验是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生活设计、思维和行为方式;第五,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1887年,弗洛伊德作为神经病理学家,开始采用催眠术对歇斯底里症进行治疗和研究,1923年发表自我与本我。他从人类的性与原欲本能,阐述了人类心灵的运作

6、的理论。他提出潜意识是个人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格结构的组成以及个人发展阶段等主要理论。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一)意识层次理论(1)意识: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2)前意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3)潜意识(无意识):是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核心观点是人的任何精神活动都是存在其根源的,并非出自偶然。根源就是潜意识,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方法是通过解释梦和自由联想。(二)人格结构理论1. 本我(id)由内驱力和欲望组成,它遵循享乐原则。2. 自我(ego)是本我由

7、经验中发展出来的,包括意识和前意识,所以,自我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它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越我与外界的要求。3. 超我(superego)由自我发展得来,包括意识和前意识,也包含部分潜意识。超我包括两个层面:良心和理想。当合乎超我的要求时,个人感到骄傲与自尊,反之则感到罪恶与羞耻。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弗洛伊德伦理将治疗的焦点放在自我的强化上。(三)焦虑与防卫机制焦虑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失去所爱之

8、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表4-1: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表现内涵否认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替代将感受与行为转换到另一个替代对象认同有意识或部分有意识地接受另一个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贬抑的感受投射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合理化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表面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反作用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冲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退化采用前一段的行为压抑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潜意识中升华一种正常且非导致压抑的替代行为方式,如将

9、性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释放方式(四)性心理发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三、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1)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3)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环境,以保证能够顺利地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服务对象造成新的伤害。(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受助人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二)精神分析理论在社

10、会工作中的应用1. 治疗情境2. 治疗关系3. 治疗性对话(1)自由联想(2)治疗性倾听:广泛性倾听、同理倾听(3)诠释过程:面质、澄清、诠释、整合第三节认知行为理论一、 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概念(一) 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行为主义理论放入基本取向是将心理与行为分离开来,只关注人的外显行为。认知学派阿尔弗雷德:认知的至关重要。认知学派源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分道扬镳。认为过度强调被压抑的潜意识,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来自性方面的动力远不如来自社会方面的动力。而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

11、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认知行为理论的又一个理论高峰: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他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一是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二是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二)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认知和行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二者不可分离。人的行动都是情绪、认知和行动互动的结果。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动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分为三个层面:表层是自动的思维;中层是条件性假设;最深处是图式或核心信念。艾利斯提出的“ABC情绪理论框架

12、”理论是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A(Activatingevents)是真实发生的事件;B(Beliefs)是人们对真实发生事件的认知;C(Consequences)是人们的情绪反应。认知是治疗的焦点。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主要包括:问题解决、归因、认知治疗原则三个方面。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1)问题不是固有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其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所以也是可以经由学习改变的。(2)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个人能力不足、习惯性思维都可能造成个人认知错误,以致无法发出正确的行为。在社会工作实

13、务中,不仅要通过行为训练修正行为,而且还要通过调整个人的认知来促进行为的改变。(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注意服务对象问题及其处境的独特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其问题的前提。2.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1)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3)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4)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3.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3)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二)认知行为学

14、派的助人过程认知行为学派在助人的过程中为了使服务对象改变,一方面要协助他(她)做到自我了解、自我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外在监督,实现自我控制与外在控制的结合。从专业的助人过程来讲,有三个方面:1确定评估重点根据认知行为理论,评估的重点应该在于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即思想如何推动了情绪和行为,行为如何带动了思想和情绪,情绪又如何影响思想和行为。2专业关系的建立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所谓结构性的和有期限的专业关系是指助人者与服务对象见面的次数、每一次见面的主题及目标都是确定的。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和陪伴者。作为教育

15、者,社会工作者要训练服务对象运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巧来检验自己的认知训练修正其不正当行为。作为伙伴,社会工作者要陪伴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其思维方式,讨论其认知错误,确定行为修正的目标与策略,并协助他学习正确的行为,规划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教育者和陪伴者,社会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1)澄清内在沟通。协助服务对象觉察自己的想法及自我对话,了解在这些想法和对话背后所隐藏的错误的、非理性的认知。只有服务对象能够自主地觉察到这些非理性的、错误的认知,才能改变这些错误的认知,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并改正其错误的行为。(2)向服务对象解释认知行为模式的运作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学习运用ABC情绪理论治疗模式,解释前置事件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确认造成情绪问题的错误认知,协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认知,逐步学习正确的行为。(3)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服务对象按照认知治疗模式的要求,逐步完成社会工作者指定的任务,记录结果,以便从中找出错误认知,并进一步挑战和改变错误认知和错误的自我对话。(4)帮助服务对象实现经验学习。所谓经验学习就是强调服务对象不仅要在认知层面改变错误认知,更要在建立正确认知的同时,在行动上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