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6943105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会计-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金融会计-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金融会计-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金融会计-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金融会计-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会计-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会计-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会计学串讲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名词解释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名词解释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有多种,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会计内容和作用的不断扩大而发展变化着;但是从会计的本质来讲,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多选、简答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1)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极大地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2、。多选、简答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2)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名词解释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单选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对象所作的具体分类。它是对会计对象科学分类和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并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多选、简答资产

3、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多选、简答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多选、简答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

4、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多选、简答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多选、简答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多选、简答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简答简述会计等式及其作用

5、: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必然有相应数额的资产。所以,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在数量上一定等于其权益总额,这种平衡公式如下:资产=权益企业为取得和持有资产所需的资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来自于向债权人贷款,形成债权人权益,也就是负债。所以,权益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构成。这样,上述公式可转化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上关系式称为基本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简答虽然经济业务的种类有多种多样,但它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影响都可以归入四种典型的业务类型:(1)经

6、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项目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即资产项目金额增加,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增加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2)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项目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即资产项目金额减少,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减少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3)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方项目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即不同资产项目之间有增有减相同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4)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右方项目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即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有增有减且金额相同,会计等式保持平衡。第三节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为会计基础简答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会计假设是

7、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由于会计核算都要以这些假设为依据,因此,会计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单选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只要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都需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都是会计主体。单选、名词解释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来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名词解释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

8、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单选、名词解释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简答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因而又称稳健性。谨慎性的实质是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合理确认及计量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在会计确认及计量过程遵循谨慎性要求,对存在的各种风

9、险和损失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和损失实际发生之前化解,同时可避免夸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简答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可比性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将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进行纵向比较,据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强调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并不是要求会计政策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变动,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

10、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但应当在附注中说明有关变更情况。(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该要求强调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特别是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应使用基本相同的会计政策,使不同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建立在相同的基础上,从而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简答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如果会计

11、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资产、负债、利润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经济业务,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简答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

12、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就会给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可靠性具有两项基本品质要素:一是可验证性,即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以取得的合法业务凭证为依据,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二是充分披露,即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使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得到充分披露。简答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收

13、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方面的不同: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与款项的收付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权责发生制以是否取得收款权利和是否形成付款义务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因此,它能够更加真实、合理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简答收入与费用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获

14、取利润就必须取得收入,而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又必然要发生一定的费用。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等式表示:利润=收入-费用上述等式中的收入和费用是广义的收入和费用,即除了企业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和费用外,还包括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收入大于所发生的费用,其差额即为利润;若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即为亏损。由于利润在分配之后留归企业的金额构成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即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因此,利润是导致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利润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亏损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按照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收入的增加能够增加

15、利润,因而收入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增加会减少利润,因而费用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这样,我们可将两张财务报表的等式合并为下列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者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由此可见,不论将收入、费用怎样处理,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其对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影响,仍可以归入前述四种典型业务类型中。多选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它主要包括以下七种专门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会计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第五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单选、名词解释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多选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多选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多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