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观后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6905418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观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文明树新风” 礼仪知识电视竞赛观后感根据市局政便函XX31号关于收看全省“讲文明树新 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的通知安排,我们在 2月15晚组 织全体人员统一观看了分场预赛实况,并在18日晚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了当晚的总决赛实况直播,其余时间各单位 自行组织了观看活动,收看了2月18日晚播出的总决赛实况后,反响比较强烈,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对“礼仪 知识”的认识和感想。广大干部对本次收看知识竞赛很感兴趣,讨论热烈,干 部职工一致认为,在税务系统中倡导文明礼仪,是“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庆祝我国成立65周年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 65年大庆之际,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很有意义,有

2、利于在全社会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这次活动社 会影响广泛,组织严密、水平高,赛场上气氛热烈,充分展 现了选手们那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 貌,体现出了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风采,对外树立了良好 形象。广大干部一致表示:此次举办礼仪知识竞赛的目的是 向全民普及文明礼仪常识,弘扬文明社会风尚,是一次生动的文明礼仪常识的普及,在获益匪浅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 作为地税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都深刻地感受到强烈的责任 感和自豪感。大家纷纷表示要抓住时机广泛学习礼仪知识, 在建国65年之机,以实际行动讲文明、树新风,并将这些 常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学习与社会活动当中,争当文明人、 争做文明事,不断提高

3、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税务干部要 认真学习和总结参赛选手在竞赛中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 的文明素质,特别是在建国65年大庆,更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尚的品德、文明的言行、良好的习 惯,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饱满的热情、 昂扬的姿态、文明的行动,体现在日常税收工作中。通过观赛,大家纷纷发表感想:认为我们税务人员应该 注重礼仪,树立地税良好形象,展现出地税人员的风采,以 便更好的服务于纳税人;此次活动丰富了广大干部的人文、 社会、经济、礼仪等精神文化,丰富了知识层面,增强了干 部的礼仪修养,懂得了礼仪规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营 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

4、良好风尚;学习 礼仪重要,身体力行更可贵;营造了良好的“讲文明树新风” 的社会热情。通过观看,我们主要有以下收获和启示:一是文明礼仪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更新的礼仪知 识,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的要求,展现文明的风貌。我们将 自觉把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说文明 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二是文明礼仪是一种内在的精神 修养,也是一种外在的表现,需要更多地去实践。我们要更 好地弘扬现代文明礼仪,营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 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三是讲文明、重礼仪,是一个民族走 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举止 文明、讲究礼仪,不是对某个人的特别

5、要求,也不是对某个 时期的特别要求。文明礼仪的养成和实践,没有时间和区域 的限定,只有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四是讲文明、重礼仪,也 是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部门软 实力的提升和增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途径。文明礼 仪作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素质,是高尚人格修养和良好精神品 质的自觉外化。同时更要将这种文明素质上升为一种稳定的 行为和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文明、懂礼重仪的普遍 价值理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在建国65周年之际,一定要注重接待礼仪、热情友善、文明和谐,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 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尚的品德、文明的言行、良好的习惯, 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更要以饱满的热情、 昂扬的姿态、文明的行动,展示地税人的风采。我们将大力宣传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职业礼仪等 文明礼仪常识,把礼仪规范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 生活中,积极培育和形成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 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提升税务人员素质,努力推进地税和 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