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82714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摘要: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 式的改变,使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发病率迅速增高而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儿童期单纯 性肥胖症不仅威胁着儿童躯体健康,还是导致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主要危险 因素,同时还可引发一些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关键词:肥胖 儿童 心理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肥胖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文明病” 之一。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资料统计,我国肥胖儿童占儿童总数 10%-12%,肥胖儿童的人数近年已较之过去增长了5 倍,且仍然以每年7%-8%的速度迅速增长, 这种状态实在令人担忧,肥

2、胖不仅对儿童心肺功能产生损伤,也是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和部 分癌症的危险因素。而且严重阻碍着儿童心理行为的发展,压抑潜能的发育,造成儿童难以 克服的心理行为损伤。国内外均有报到肥胖儿童存在某些有别于正常体重的儿童的心理行为 问题,并将随着肥胖状况的保持而延续至成年期,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儿童 肥胖的现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的重视。一、肥胖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虽然肥胖与智力的关系尚无定论,但现有调查发现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智商低于健康 儿童。有学者对十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其对照进行智商测定,结果将肥胖按费哦昂程度分组 统计分析得到:轻度肥胖儿童的总智商(IQ)显著高于对照(P0.05

3、),平均高10.5分,大部 分的分量表得分也都高于对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肥胖儿童的IQ与各分量表 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都表现出地狱对照组的趋势进一步增加,积木、拼 图、译码三个量表表现出差别有显著性,造成操作 IQ 和总 IQ 都非常显著地地狱对照组 (P0.05),平均操作IQ低14分,总IQ低11分,揭示肥胖儿童的智力水平受其肥胖程度的 影响,肥胖儿童思维迟钝、智商低,学习成绩差,体育成绩更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 是肥胖儿童具有较低的操作智商,集中反映在儿童视觉、知觉、接受能力以及掌握药店能力 等方面明显不足,以致认识事物的能力、辨别能力以及动手

4、能力等各方面均低于正常儿童。 心理因素也可影响肥胖儿童的智力发育。由于肥胖者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往往采取退缩态度,因此所得到的行为锻炼也会相对较少,最终有可能导致智力发育不如正 常儿童。肥胖致使脂肪在脑组织堆积过多,形成肥胖脑,使大脑沟和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 减少,大脑皮层变得光滑,影响到智能的正常发育。此外肥胖儿童体重过重,大量进食会加 重消化系统负担,大量血液集中于周围组织和消化系统中,而且有效呼吸量相对降低,可致 脑组织供血相对下降,长期缺血、缺氧将影响包细胞发育,导致神经功能下降,信息传导速 度减慢,思维迟钝,智力下降。二、肥胖对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肥胖儿童存在着

5、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抑郁、社交退缩、分裂样行为增多的表现,随着肥胖 程度的加重,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降低,大多数行为问题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抑 郁型及分裂样行为问题增多。男生以社交退缩,女生以躯体诉述为特殊问题。余毅震等心理 工作者曾对武汉市100名肥胖儿进行了心理行为特点的配对研究,发现肥胖男生倾向于抑郁 和情绪不稳,女生倾向于自卑和不协调。肥胖儿童由于较少参加集体活动,失去了许多培养 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社会适应能力变差,逐渐出现抑郁和自卑等情绪变化,致使被动、退 缩等个性和行为特征形成。据调查,有近1/2 肥胖因在集体中受到歧视、伙伴关系不良、自 我感觉差而不愿再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

6、70%以上的肥胖儿童因身材被同学起外号或担心穿不 上漂亮衣服,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和孤独感;90%以上的肥胖儿童具有胆怯心理,以至有事喜欢 藏在心里。三、肥胖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体重超重也损害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差、内向抑郁等心理行为异常。 因体型变化、活动不方便、影响体育成绩等因素,肥胖儿童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接触时遭到 排斥于嘲笑,甚至成为同伴取乐的对象,严重损害着肥胖儿童自我意识的发育,逐渐养成喜 欢被动娱乐的习惯,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的情绪变化,从而养成被动、退缩等个性与行为 特征。由此可见肥胖导致心理与行为问题,而心理与行为问题又促进肥胖的发展,两者互相 促进,互相加强,

7、极易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肥胖的儿童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大都会出现悲 伤、孤独和紧张等行为特征。有研究表明,虽然 9-10岁时儿童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在自 信心方面尚无明显差别,但随着年龄增长至 13-14 岁时,肥胖儿童的信心开始变得越来越差, 女性尤为明显。为了减轻心理压力、寻找自我慰藉,肥胖儿童更可能会较早地养成抽烟、饮 酒等不良习惯。有学者发现肥胖儿童中间型和外向型性格备份率与正常儿童舞显著差异,而 肥胖组内向型性格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内向型性格儿童有增多 趋势,外向型及中间型性格儿童则有减少趋势。这主要由于肥胖儿童体型不美,活动不便在 集体活动中常是同伴取笑的对

8、象自尊心受到损害的结果。因此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尽量减少与 同伴交往,人际关系变得敏感形成内向、多疑的性格,逐渐导致抑郁、社交退缩等心理特征, 久之会出现分裂样行为。四、肥胖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有学者对北京市某小学29名 89岁肥胖儿童及其对照进行认知能力测验,发现肥胖儿 童反应速度、阅读量、大脑工作能力指数等指标的均值低于对照组,而错误率呈高于对照组 的趋势。从视觉运动反应时看四种单色光(红、白、绿、蓝)的反应时值和总反应时值肥胖 组长于对照组,说明肥胖组儿童接受刺激引起兴奋效应所需时间较对照组长,揭示肥胖对儿 童协调能力、心理协作能力以及问题的理解能力有影响。综上所述,肥胖给儿童带来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对肥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 作用。通过对肥胖儿童的心理分析,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状况,才能实施行为疗法, 矫正与肥胖有关的一些不良行为,改善肥胖儿童的行李状况,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根本 上治疗肥胖,使儿童更健康地成长。参考文献1、万国斌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与行为问题研究-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 1993.72、凯利儿童气质危险因素心理学杂志199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