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68110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发 展策略作者:刘颖来源:中外企业家2017年第10期一、弓1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亦表现在区 域和城乡金融服务的差异上,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公平迫在眉睫。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开展,于2016年颁发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农村金融 服务创新方面明确指出,“发挥各类金融机构支农作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近几年随着互 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尤其是移动社交、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更为发展农村 普惠金融开辟了新路径

2、。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特别 提m “互联网+ ”普惠金融的概念,探究建立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 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加速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 背景,探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二、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一)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与农户金融需求不匹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大农村金融 供给。第一,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稳定增长。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 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加10.5%。第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

3、服务的覆盖面与渗透率得到提高。截至2016年末,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12.67万个。每万人 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是1.39个,县均银行网点为57.75个,乡均银行网点3.98个,村均银行 网点0.23个。第三,农业保险覆盖比率逐步上升,抵抗风险的能力日渐增强。2012年国务院 发布的农业保险条例,为农业保险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户金融需求满足程度仍然偏低,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与农户金融需 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型与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户个体 与农村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且呈多样化趋势。据中国农村金融协会对农户的调查问 卷显示,约30

4、.4%的农户有贷款需求,但只有14.2%的农户获得了贷款,贷款需求满足度不足 50010;其次,农户对金融机构网点的布局、数量以及获得正规贷款的信心偏低;最后,农村金 融产品相对单一,难以完全满足农户的多元化需求。(二)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够,具体袁现在 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不良贷款率较高等方面。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要 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农村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是农村地区的低收入人群甚至是贫困人群,其 本身无法提供金融服务提供者所要求的抵押品,且也无他人为其提供担保,因此大大提高了金 融机构承担的风险。

5、(三)农村普惠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仍然相对较差,一方面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信息体系及信 息系统不够完善、支付结算体系等仍存在漏洞,设备不足、落后、渠道阻塞、利用效率偏低等 问题依然存在,信用数据及市场信息相对缺乏,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也尤为明显,严重阻碍了农 村普惠金融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农户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主体,却缺乏相应的金融知 识,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教育相对滞后,致使农户对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 甚少。三、互联网金融时代农村普惠金融的优势分析(一)打破时空限制,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虚拟性作为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特征之一,使其经营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便

6、于广大农村 居民参与到金融活动中。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39次统计报告的数据表明,截 至2016年年末,我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2.01亿,占比为27.4%,与2015年底相比增加了 526 万人,增幅实现2.7%,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3.1%。此外,据201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 势报告显示,农村电商用户,无论是网货下乡用户,还是农产品上行f特产馆)用户,其数 量都呈爆发式增长。随着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还将进一步 提升。(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满足农户多元化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众筹融资、网络销售金融产品、手机银行、移动 支付等互联网金

7、融业态也在快速涌现,为客户提供了包括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在内的金 融服务。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为农村客户接触互联网金融开辟了新途径。丰富的互联网金 融业务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和资金融通提供了众多选择,便于农户享受到全方位、多样化 的金融服务。(三)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如何借鉴互联网金融思维, 推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成为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对农村金融 机构而言,通过跨界合作,创新多样化服务,利用电商平台与数据价值来拓展渠道、提升服务 能力等手段来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其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8、重要途径。(四)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率大数据技术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对贷款对象进行信用评估并积累信用数据 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可降低贷款信用评估费用,有效控制贷款信用风险。 针对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囚抵押品不足、信用评估成本过高,而直接导致贷款可获得性降低的 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利用大数据,一方面可提升信用评估的正确性,降低人工信 用评估时的操作风险,同时还能优化银行授信业务流程,有效提升授信业务效率,降低授信业 务成本。另一方面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客户信用数据,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四、互联 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一)完善农村金融基础

9、设施建设,升级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条件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网点向农村延伸,尤其是ATM机、POS机等自助终端设备的全覆盖, 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强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支持将光缆网络布设到广 大农村地区,为拓宽互联网金融业务覆盖面提供有利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善加利用互联网金 融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 技术优势,引导金融机构拓展增值服务,为农村边远地区居民提供理财、助农补贴、农户小额 贷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加速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二)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可针对三农融资需求,制

10、定针对陛产品方案,开展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模 式。第一,基于电商平台的链式金融模式。依托电商平台优势,建立线下实体体验店或电子商 务服务站,并发力完善农村物流系统。第二,基于农业产业链的链式金融模式。通过整合线下 资源、累积客户信用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打通供应链关系,从而建立特有的农村互联 网金融生态圈。第三,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主要是P2P网贷平台和众筹平台,通过多样 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农户资金需求。(三)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营造安全的运行环境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突破了传统金融的准入门槛,也模糊了金融与非金融边 界,加之我国缺乏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导致金融监管难度加大。而农户又囚金融 知识匮乏、风险识别能力不高等问题,面临着较大风险。为此,一方面要加快互联网金融行业 的立法进程,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知识教育与宣传力度,提升农户对互 联网金融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金融监管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针对不同互联网金融业务 的监管制度,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经营边界,营造安全的互联网金融运营环境。基金项目:2017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课题互联网+ 时代下的农村普惠金融 体系研究”(17BZ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责任编辑:赵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