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666219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历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历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历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历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课程代码:024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其中第一阶段 ( )A.是根据小震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B.是根据中震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C.是根据大震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D.可不必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要考虑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原则的是A.保证“强柱弱梁”B.保证柱有足够的抗弯能力,使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前C.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D.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抗震设计中“强节点”要求的是( )A.

2、节点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件的承载力B.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C.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D.根据设防需要,梁柱纵向钢筋可不在节点区内锚固4.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为( )A.1/550 B.1/100 C.1/50 D.1/305.进行某高层民用建筑的结构选型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顶部水平位移最大的是( )A.框架-剪力墙B.剪力墙 C.框架 D.筒体6.联肢剪力墙计算宜选用的分析方法是( )A.材料力学分析法B.有限元法 C.壁式框架分析法 D.连续化方法7.为了满足结构舒适度要求,高层建筑需限制( )A.层间弹性

3、位移角B.顶点最大位移 C.层间弹塑性位移角 D.顶点最大加速度8.与剪力墙结构体系相比,框架结构体系( )A.延性较好,但抗侧移能力较差B.延性较差,但抗侧移能力较好C.延性和抗侧移能力均较差 D.延性和抗侧移能力均较好9.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一般位于( )A.框架顶部 B.框架约2/3高度处 C.框架中部 D.框架底部10.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各层柱线刚度的修正原则是( )A.底层不变,其他各层应折减 B.底层不变,其他各层应增大C.底层应折减,其他各层不变 D.底层应增大,其他各层不变11.框架结构设计中,梁端弯矩调幅的原则是( )A.在内力组合之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

4、梁端弯矩适当减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适当增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将梁端弯矩适当减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将梁端弯矩适当增大12.建筑抗震设计中,关于建筑场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建筑场地类别与建筑重要性分类有关B.土层剪切波速越大,该层场地土越软C.根据场地土层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建筑场地类别D.场地覆盖层厚度统一取20m13.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其分项系数一般取( )A.0.9B.1.0 C.1.20 D.1.3514.计算结构长期荷载效应组合值时,对于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应( )A.计入全部活荷载的设计值B.计入50活荷载的设计值C.计入全部

5、活荷载的标准值D.计入50活荷载的标准值15.梁、板、柱均为预制,节点区钢筋焊接、混凝土现浇,则该结构属于( )A.全现浇式框架B.装配整体式框架 C.装配式框架D.半现浇式框架16.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用于A.甲类建筑B.乙类建筑 C.丙类建筑D.丁类建筑17.单层厂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两铰刚架的特点是( )A.柱与基础铰接,刚架顶节点铰接 B.柱与基础铰接,刚架顶节点刚接C.柱与基础刚接,刚架顶节点铰接 D.柱与基础刚接,刚架顶节点刚接18.竖向荷载作用下,关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的内力分布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

6、层的柱,中柱轴力一般大于边柱 B.同一层的柱,边柱剪力一般大于中柱C.柱剪力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D.柱轴力从上到下逐渐增大19.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剪力墙布置原则的是( )A.剪力墙应双向或多向布置 B.尽量采用较长的剪力墙C.尽量避免出现小墙肢 D.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20.排架结构中,桥式吊车的横向水平荷载应A.平均分配至桥架两端的支座 B.全部由最大轮压一端的支座承担C.按轮压比例分配至桥架两端的支座 D.全部由最小轮压一端的支座承担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21.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的数值_1。22.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加速

7、度反应Sa与该体系自振周期T的关系曲线,称为最大加速度_。23.剪力墙斜压破坏一般通过限制截面_来避免。24.剪力墙的受力特性与变形状态主要取决于剪力墙立面的_情况。25.框架结构的柱与基础的连接一般是_连接。26.高度50m以上的框架结构,侧移近似计算时,除考虑梁和柱的弯曲变形的影响外,还应考虑柱的_变形的影响。27.目标可靠指标值通过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_分项系数来表达。28.预应力是随_单调变化而能趋于限值的荷载。29.将建筑物从屋顶到_全部分开的变形缝称为沉降缝。30.计算吊车梁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吊车竖向荷载应乘以_系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

8、.降低框架柱轴压比的措施有哪些?32.当连梁尺寸减小时,剪力墙的整体性系数如何变化?连梁内力、墙肢内力及剪力墙侧移又如何变化?33.水平荷载作用下,影响框架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4.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特征值的含义及物理意义。35.排架柱截面设计时,一般需考虑哪几种最不利内力组合?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某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如题36图所示。已知:k1=5104kN/m,k2=3104kN/m;m1=60t,m2=45t。试计算其基本自振周期。(提示:取g=10m/s2;以重力为侧向水平力计算各层变形)37.某牛腿如题37图所示。已知:作用在牛腿顶部

9、的水平拉力(活荷载)标准值为50kN,竖向恒荷载标准值为400kN,竖向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采用HRB400级钢筋(fy=360N/mm2),受拉区纵向钢筋至混凝土受拉边缘的距离as=50mm。试计算牛腿顶部所需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面积As。(提示: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当a0.3h0时,取a=0.3h0;38.某多层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如题38图所示,括号中数值为顶层梁的相对线刚度。顶层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0.7。试用D值法求梁AB的B端弯矩。(提示:顶层柱反弯点高度比y=0.55)39.某单质点体

10、系如题39图所示。已知:柱顶产生侧向位移=5mm时,所需的柱顶水平力F=200kN,集中于质点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3000kN,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12,特征周期为0.4s。试计算该单质点体系的底部剪力标准值。(提示:)40.某排架计算简图如题40图所示。A柱与B柱的抗剪刚度比为32,上柱高度H1=4m,下柱高度H2=9.2m。在A柱和B柱的牛腿顶面上分别作用有MA=129kNm,MB=42kNm。试用剪力分配法计算A柱的柱底弯矩。(提示:反力系数C3A=C3B=1.35)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课程代码:024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1、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关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失效概率pf越小,可靠指标越大 B.延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比脆性破坏的大C结构设计基准期是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D.各类作用(荷载)的分项系数均大于12下列作用中,属于间接作用的是( )A结构自重、地基沉降、地震作用 B.焊接变形、地基沉降、雪荷载C地基沉降、楼面使用荷载、混凝土收缩 D.地基沉降、温度变化、混凝土徐变3多遇地震作用时,8度(0.20g)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最大值是6度的( )A二倍 B.三倍 C

12、四倍 D.五倍4有局部突出塔楼的建筑,当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特征周期Tg的1.4倍时,其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n应置于( )A局部突出塔楼的顶部 B.主体房屋的顶部 C主体房屋的中部 D.主体房屋的底部5计算单层厂房排架时,对屋面均布活荷载和雪荷载的取用原则是( )A取两者之和B.取两者的平均值 C取两者中的较小值 D.取两者中的较大值6单层厂房设计中,考虑多台吊车竖向荷载时,对一层吊车的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宜多于A1台 B.2台 C3台 D.4台7确定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考虑的是( )A框架侧向的约束条件B.荷载情况 C柱的二阶效应 D.轴向变形8在水平力作用下,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水平位移曲线一般为( )A弯曲型B.剪切型 C弯剪型 D.剪弯型9关于柱的反弯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弯点位于柱中弯矩为零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