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消化和吸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6659603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消化和吸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消化和吸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消化和吸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消化和吸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消化和吸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消化和吸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消化和吸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消化和吸收西医综合考试大纲本章节部分: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3.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调节。4. 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5. 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6. 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知识概要: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收缩迟缓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

2、、舒张期均比骨骼肌长,一次舒缩过程可2达5以上 富有伸展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较大的伸展性 具有紧张性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都是在此紧张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自动节律性频率慢且不规则不稳定,离体平滑肌仍有自律性消化道平滑肌离体后在适宜环境中仍能进行节律性收缩 对电刺激不敏感对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敏感性高 兴奋性较平滑肌低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电位变化有静息电位、慢波和动作电位另外.局部电位)1. 静息电位Rp)通常为50-60mV,其特点是电位较低、电位不稳定、波动较大是X+外流和生电性钠泵的活动所形成的2. 慢波(局部电位).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膜

3、电位基础J自发地周期性地节律性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称慢波决定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又称基本电节律平滑肌的起搏电位 频率漫:312 次/min,胃约 3 次/min,十二指肠 1112 次/min,回肠末端89 幅度515mV产生机制与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活赫弱或停山有关起源.环形肌和纵行肌交界处间质中的q初细胞(非平滑肌细胞但是肌 肉组织本身的一种细胞调节.慢波的产生不依赖神经的支,但受神经、体液、机械牵张的影响频率随部位不同而异不收缩情况下即可记录到即并不引起肌肉收缩受自主神经调节而非中枢神经调节慢波控制着平滑肌的节律决定蠕动方向、节律、速度3. 动作电伯0p);在慢汲(

4、基本电节律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受到刺激去极化达阈电位爆发 动作电位幅度.6070mV.可单个也可成簇出现110次S)去极化升支).慢钙通道开放大量Cq2+(及少量Nq+)内流 I复极化降支).钾通道开放X+外流Ap的数目而非Ap的幅度)和频率决定肌肉收缩幅度不是所有的慢波均能产生动作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意指自动发生动作电位而引发的收缩自律性起源于肌肉本身并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收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的频率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骨骼肌、神经细胞X+外流Na+内流去极化X+外流复极化心肌细胞K+外流Na+内流去极化K+夕卜流复极化Ca2+内流胃肠平滑肌X+外流、生电性钠泵活动 少

5、量Na+、Ca2+内流C/-外流大量Ca2+内流少量Na+内流X+外流复极化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成人消化液分泌总量:68L/日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系统:包括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胃肠道 “空感N外来神经系统v-副交感N:在消化道的神经中作用是主要的包括迷走N和盆N 节后为胆碱能纤维,兴奋时释放ACh内在神经系统消化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又称肠神经系统是由分布于消化道壁内的神经丛无 数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笠所组成的神经网络相对独立肌间神经丛递质.Ac。、VIP、NO、P物质作用.参与消化道运动的控制黏膜下神经丛递质.Ac。、VP作用.调节腺体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外来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抑制腺体分泌副交

6、感神经促进腺体分泌胃肠激素胃泌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T胰泌素)缩胆囊素分泌胃酸+ +胰液HCO3-+胰酶+肝胆汁+小肠液+运动食管胃括约肌+二二胃平滑肌+-+-小肠平滑肌+二+胆囊平滑肌+胃泌翥促胃液素)促胰液翥胰泌素)缩胆囊素促进激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营养作用促进肠黏膜生长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长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长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 长分泌部位G细胞小肠黏膜S型细胞小肠黏膜I型细胞促释放蛋白质消化产物最强)、扩张胃迷走神经递质促胃液素 释放肽)胃酚最强阈值为pH4.5)脂肪酸蛋白质消化产物最 强) 脂肪酸人体分泌激素最多的器官为消化道胃肠激素由散在于黏膜内层的内分泌细

7、胞分泌生理作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其中可调节消化液的成分和消化道的运动 营养作用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2. 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Ps:咀嚼的作用将食物切碎、研磨、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成团便于吞咽 是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而引起化学性消化 拒绝动作能反射性引起胃肠、胰、肝、胆汁的活动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做 准备唾液的性质近于中 性pH.667.刀,低渗液体分泌部位:唾液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分泌 量11.5L/d唾液的成分水99%有机物,粘蛋白、粘多糖、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免疫球蛋白7gA、IgG、IgM)、血型物质、尿素、尿酸和游离氨基酸无机物Na

8、+、K+、Cl-、CW+、HCO;低渗液但K+浓度血浆唾液的作用1. 湿润口腔以便于讲话2. 溶解食物3. 清洁和保护口腔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杀灭细菌病毒4. 消化作用部分消化淀粉和脂肪5. 排泄功能唾液的分泌调节特点.完全神经反射性进食动作)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唾液的分泌最依赖于副交泌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一量多固体成分T酶)少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蠕动:是消化道平滑肌的一种基本运动形预神经介导可使消化道内容物向前推进的反射 活动将食物从食管推送入胃蠕动波起源于咽上缩肌食物可在蠕动波到达胃之前进入胃内 食管蠕动可发生在吞咽及未吞咽食物不是顺压力梯度下移的对吞咽液体食物不起作用受激素调

9、节切断迷走神经后蠕动消失食管下括约U:在食管下端和胃连接区域的宽约13cm的高压区较胃内压高510mmH , 起到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而该部位并不存在明显括约,只是起 到了生理性括约肌的作用舒张:食物经过、促胰液素、缩胆囊素、PGA2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VIP(VIP通过促进靶细胞合喇0而使平滑肌舒张收缩:胃泌素、胃动素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Ach3.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调节贲门腺:黏液腺壁细胞:HC1&内因子消化腺泌酸腺,主细胞:胃蛋白酶原|L颈黏液细胞黏液3门腺黏液细胞:黏液HC03-、胃蛋白酶原、糖蛋白G细胞:胃泌素(促胃液素D细

10、胞:生长抑素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胃液pH:0.91.51. 盐酸又称胃酸分泌过程中耗能壁细胞膜上质子泵H/-K+-ATP酶)起关键作用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以-来 自血浆分泌过程中需要碳酸酐酶参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时血浆pH升高生理作用杀菌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并为蛋白 质的分解提供适合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以易于吸收引起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的 释放一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分泌与Fe2+和CW+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小肠吸收 Fe2+和以+2.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和黏液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一HC1 一胃蛋白酶J蛋白质月示、月东3. 黏液:作用.润滑作用保护作用保护胃黏膜免受坚硬

11、食物的机械性损伤降值+在黏液层中扩散速度含HCO3-中和H+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4, 内因子形成内因子Vz7 B12_复合物促进Vz7 B穴在回肠的吸收当内因子缺乏时可造成贫血分泌细胞功能胃蛋白酶原主细胞被胃酸活化为胃蛋白酶后消化水解蛋白质内因子壁细胞促进Vit B斧在回肠的吸收内因子缺乏TVit 8=缺乏一巨幼细胞贫血12碳酸氢盐胃黏膜非泌酸细胞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免受+的直接侵蚀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综述题全胃切除胃大部切随,)术后营养代谢水.由于进食后大量水分未经胃的存储直接被小肠吸水分进入血液导致血液 被稀释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的吸收主要依靠胰液中的胰蛋白醐此术后无太

12、大影响 脂肪.乳化和吸收均在小肠因此不受胃的影响Vz7 B12;胃全切除胃大部切除术后缺乏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W致Vz7 B12吸收 ”障碍,而产生巨幼细胞贫血VitB2 缺乏-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酸缺胃酸和内因子同由壁细胞分泌因此此病内因子- 定也同时缺乏;壁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空肠切除术后内因玉Vit B彦复合 物在回肠吸收,全胃切除术后胃液分泌的调节1. 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迷走神经F泌一与壁细胞必受体结合刺激胃酸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 糖皮质激素可提高胃腺细胞对迷走神经的反应性 胃泌素,促胃液素;由胃窦部和上段小豚十二指肠面膜G细胞分泌作用.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促进壁细胞分泌

13、胃酸 营养作用刺激消化道黏膜的生长刺激仃乙细胞分泌组胺 间接刺激胃酸分泌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胰液和 胆汁的分泌刺激胃酸分泌G-17G-34胃泌素一缩胆囊素1一胃液分泌1蛋白质消化产物是引起胃泌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组胺.肠嗜铬样C释放作用于壁细胞膜上H2受休刺激胃酸分泌西咪替丁可阻断 组胺是刺激胃液分泌的重要物质 其他;京2+、低血糖、咖啡因、酒精、糖皮质激素2. 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促胰液素、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3.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主要是神经调辛.占整个消化期胃液分泌量的?0%迷走神经节后释放1C。,阿托品可阻断迷走神经支配的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 子.但不

14、能阻断迷走神经所引起的胃泌素的分泌 胃期.兼有神经调节长、短反射)和体液调节占整个消化期胃液分泌量的0% 迷走迷走神经T长)反射、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蛋白质消化产物促进胃酸分泌 刺激分泌因素食物对胃底、胃体部和幽门部感受器的机械和化学性刺激包括长、短反射和体液调节 肠期.主要是体液调节占整个消化期胃液分泌量的0%三个时期均兼有神经和体液调.均无自身调节 三期几乎同时开女f,相互重叠头期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肠期胃液分泌分泌量占整个消化期的30%占整个消化期的60%占整个消化期的10%。胃液特点酸度及胃蛋白酶 原L酸度1,胃蛋白酶原I酸度I,胃蛋白酶原I消化能力很强比头期弱很弱刺激因素由进食动作引起食物对胃底、胃体部和幽门部 感受器的机械和化学性刺激食糜对十二指肠的机械扩张 和消化产物的化学性刺激主要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作用机制条件反射性分泌 非条件反射性分 泌迷走-迷走反射引起胃液分泌 扩张幽门P细胞一胃泌素 肽氨基酸P 细胞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