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忌赛马谈到对策论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6659332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田忌赛马谈到对策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田忌赛马谈到对策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田忌赛马谈到对策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田忌赛马谈到对策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田忌赛马谈到对策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田忌赛马谈到对策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由于军事上的需要 ,一门研究斗争的新的数学分支“对策论出现了。当然 ,不少人认为“对策论起源于更早一些的“博奕论博 ,指赌博;弃 ,指下棋。但查阅历史 ,“对策论的始祖却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孙膑约公元前360前330年是战国时代的齐国今山东一带人 ,是春秋末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曾在齐国将领田忌手下当门客。田忌常和齐威王公元前356320年在位及诸公子以赛马赌博。田忌的马有上、中、下三等;齐王的马也有上、中、下三等 ,但每一等都比田忌同等的马好 ,于是田忌屡赛屡输。这次他俩又下了1000两黄金的赌注 ,田忌一筹莫展。就在这时 ,孙膑对

2、田忌说:“您尽管同他赛 ,我有方法让您赢。比赛又开始了。齐王令出上马 ,孙膑让田忌先出下马 ,给齐王舒舒服服、轻而易举地赢了第一场;然后齐王令出中马 ,孙膑让田忌出上马 ,经过剧烈比赛 ,田忌的马赢了;最后齐王出下马 ,孙膑让田忌出中马 ,田忌的马又赢了。3场比赛 ,田忌以2:1取胜 ,“卒得王千金。这次比赛有以下特点:知己知彼 ,避敌锋芒 ,后发制人 ,以弱胜强。这里包含着许多辩证的军事思想 ,并且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数学决不单单是计算。田忌反败为胜 ,使齐王大为惊讶。于是田忌向齐王推荐孙膑。齐王准奏 ,任命孙膑为军师。此后孙膑屡建战绩。而“田忌赛马那么成为脍炙人口的一个故事 ,数学家爱说它 ,

3、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也爱说它。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吧?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极其精彩的战例 ,其中就包含着“对策论的思想。让我们以著名的“赤壁大战为例 ,以胜方周瑜、诸葛亮为主方来评价这次战争。一、孙权、刘备联盟 ,共御曹操。这是根本的战略方针;没有这一条 ,就会被曹操各个击破。二、统一思想 ,战必胜、降必亡。诸葛亮舌战群儒、周瑜力谏孙权 ,都是为了克服投降或主和思想 ,做到上下一心 ,群威群胆 ,同仇敌汽。这是取胜的政治因素。三、选择合理的战场长江江面上。这样能以我之长孙刘联军大都是南方人 ,惯于水战攻敌之短曹军大都是北方人 ,不惯水战。四、选择合理的方式火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

4、光靠肉搏战不行 ,还要把敌船烧了 ,使他们不攻自乱。五、选择合理的气候并创造条件 ,保证火攻方式付诸实施 ,这就必须:1选择有东南风的日子 ,这样 ,点了火的草船才会顺风漂向敌船 ,把敌船引燃;如果是北风 ,就会烧了自己的船只。2派学者去曹营花言巧语 ,使得曹操为了保证自己的船只在水面上稳当 ,下令用铁链把船只成群地锁在一起 ,后来被火点燃时无法散开。3巧使“苦肉汁 ,派人诈降曹操 ,取得曹操的信任。这样才能在“投降的幌子下 ,用粮船掩护着准备引火的草船 ,接近曹操水师。六、从敌人那儿取得军备给养。周瑜部队缺箭 ,诸葛亮“借箭10万余支曹操实际损失1516万支箭 ,13射到水里去了;一家得 ,

5、一家失 ,用敌人的武器来装备自己。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七、消灭异己。周瑜成功地欺骗了自己的同学、一介书生蒋干 ,用伪造的信件 ,使得多疑的曹操杀掉了自己手下两员对周瑜能造成威胁的南方降将蔡瑁和张允。八、掠扫残敌 ,扩大战果。曹操兵败后 ,必然逃回江北 ,周瑜派伏兵到处伏击掩杀。诸葛亮更精明 ,派伏兵守在曹操残

6、部必经之处 ,坐待曹军元气大伤、精疲力竭之时才纷纷出击 ,使自己微薄的兵力能捞到尽可能多的战果。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你看 ,这是一场安排得多么巧妙的战争!这里要运用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 ,也要运用数学、天文和地理知识。由于周瑜、诸葛亮成功地运用了上述策略 ,所以为后世的军事家们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光芒战例。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