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6659250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与措施本文是我个人结合我公司2炉在2006年初发生的多次灭火事件,对产生灭火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试验,提出解决灭火事件的防范措施,经过实践,解决了频繁灭火事件的发生。文章对于新投产的同类型锅炉燃烧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1 锅炉设备概况1.1该锅炉是武汉锅炉厂生产的亚临界、中间再热、自然循环煤粉炉,锅炉型号是(WGZ1025/17.55);1.2锅炉特点:单炉膛、型布置、直流式百叶窗水平浓淡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锅炉本体是露天布置、全钢架悬吊结构、平衡通风、除渣系统属于固态机械式排渣;1.3燃烧方式:四

2、角切圆燃烧,切圆情况采用小直径双切圆,切圆直径分别是802mm、974mm,反切三次风和消旋风假象切圆直径分别是1982mm、2153mm;1.4燃烧器:布置四组直流式百叶窗水平浓淡燃烧器,每组由四层一次风喷咀、8层二次风喷咀、2层三次风喷咀组成,其中在A层一次风喷口和BC3、DE层二次风喷咀中设置了轻油枪;油燃烧器采用西安普华产品,其中A层一次风喷口内布置的是小油枪;1.5通风方式:采用平衡通风;1.6调温方式:过热汽系统调温采用二级喷水减温;再热汽系统调温主要靠烟气挡板,事故喷水只在事故工况下使用;1.7制粉系统形势:仓储式钢球磨制粉系统、磨煤机布置形势分别是由西向东排列1、2、3、4。1

3、.8给粉机布置:分别是A、B、C、D四层,出力4-12T/h,磨煤机所对应的粉仓分别是,#3、4磨煤机对应A、B层给粉机;#1、2磨煤机对应C、D层给粉机;给粉机在粉仓下部进行交叉布置。2 问题的提出该锅炉自2月6日9日四天连续出现两次灭火,给公司安全生产带来极不稳定的现象。我们根据灭火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决定对#2炉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项目有:制粉系统与烟风系统,找出原因,消除隐患。使我公司#2炉在燃烧上再上一个新台阶避免频繁灭火的现象再次出现。争取2机组连续运行100天,不能因锅炉灭火再次出现停炉事故3 原因分析及对策根据锅炉设备技术特点,技术人员从锅炉制粉系统与烟风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一

4、系列查找分析。3.1制定试验方案,进行调整3.1.1对锅炉制粉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对制粉系统的锁气器进行全面校对,杜绝制粉系统的漏风。对于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上加强对运行人员的指导,争取做到在最佳出力下,尽可能的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保持粉仓温度最低点80以上,高点保持在100左右,以保证给粉机下粉的均匀性。3.1.2对火检强度弱的喷燃器进行单独调试。调试具体工作如下:1)一、二次风挡板的调整:根据该角火检强度及该角就地燃烧情况进行调整,调试一次风就地挡板、调试二次风挡板。以达到最佳合理的配风效果,必要时采取个别风门手动控制,避免该角风量偏大或偏小。 2)查看该角火检强度及就地燃烧情况,进行给粉机的调

5、整试验。在进行给粉机调整试验过程中,根据给粉机转速及一次风温情况进行,既要防止一次风管堵塞又要保证该角喷燃器的燃烧稳定,使该角给粉机达到最佳转速运行。 3)进行一次风速调整试验:根据燃烧情况继续降低一次风压,在降低一次风压的同时观察一次风温及一次风压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就地各个喷燃器的燃烧情况及DCS火检变化情况,以达到四角均衡稳定燃烧,避免烧偏的现象出现。3.1.3在调整燃烧的同时,保证全炉膛火焰燃烧均匀,四角燃烧无偏斜,在此基础上特别要保证下层给粉机转速的均匀性,A、B层给粉机转速最低要保证在420r/min以上,用C、D层给粉机调整A、B层给粉机的转速,必要时B2、A2、A3给粉机自动解

6、列手动调整,尽可能保证这几台给粉机不受外扰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该角的火焰强度,在此同时保证炉膛下层火焰强度,稳定炉膛底部燃烧,以稳定锅炉燃烧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有外扰及内扰的情况下稳定锅炉运行。 3.1.4对运行人员在配风方式上、制粉系统运行操作及制粉系统启停上、进行现场指导,边试验、边指导、边调整。消除一切可能对炉内燃烧扰动带来的干扰因数。3.1.5本次试验准备在三个负荷阶段进行:300MW负荷、250MW负荷、200MW负荷以下。3.2具体调整试验重点过程如下3.2.1配煤方面燃煤供应部积极的配合,对各矿不同煤种向燃料部及时的汇报,燃料部能够按照公司的配煤方案积极的落实,使我公司在燃煤上避免

7、了煤质突变的不良局面,在锅炉燃烧稳定上打下良好基础。3.2.2制粉系统调整1)对#2炉四台制粉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发现#2、4制粉系统粗粉分离器第一道锁气器托槽,无法锁气,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了处理。2)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要求磨煤机出口温度保持在95120。提高粉仓温度,保持磨煤机入口负压不大于400Pa,以保证锅炉燃烧的稳定性。3)提高磨煤机出力,注意保持各个粉仓的粉位,严禁低粉位运行,机组在运行中随时注意各个粉仓粉位趋势,特别在低负荷区域,两台制粉系统运行过程中。当输粉粉位无法保持时,应及时的启动制粉系统,防止粉位过低造成给粉机来粉不均,必要时采取临炉输粉保持粉位,要求粉位保持在4米以上。

8、磨煤机电流要求保持在90A左右。4)改造DCS画面,在给粉机画面上增加火检观察图,及时地观察火检的变化情况,值班员可以根据火检情况进行及时地检查、及时的调整。机长在调整燃烧时,及时地观察各台给粉机的一次风压及一次风管的风温,当个别粉管温度过高时,应及时的安排人员到就地进行检查,根据情况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5)要求值班员在启、停制粉系统注意如下事项:启、停制粉系统过程中要缓慢进行,特别在开、关排粉机入口挡板时不要急于把挡板开的过快、关的过快,防止制粉系统三次风带粉过大、风量变化过大,造成炉膛燃烧的扰动。3.2.3燃烧调整1)在调整燃烧的同时,保证全炉膛火焰燃烧均匀,四角燃烧无偏斜,在此基础上特别

9、要保证下层给粉机转速的均匀性,尽可能的保证锅炉底部的燃烧强度,A、B层给粉机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手动控制,转速最低要保证在420r/min以上,用C、D层给粉机调整A、B层给粉机的转速,必要时B2、A2、A3给粉机自动解列手动调整,尽可能保证这几台给粉机不受外扰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该角的火焰强度,在此同时保证炉膛下层火焰强度,稳定炉膛底部燃烧,以稳定锅炉燃烧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有外扰及内扰的情况下稳定锅炉运行。2)给粉机的调整,在进行给粉机调整试验过程中,根据给粉机转速及一次风温情况进行,既要防止一次风管堵塞又要保证该角喷燃器的燃烧稳定,使该角给粉机达到最佳转速运行。进行一次风速调整,根据燃烧情况

10、继续降低一次风压,在降低一次风压的同时观察一次风温及一次风压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就地各个喷燃器的燃烧情况及DCS火检变化情况,以达到四角均衡稳定燃烧,避免烧偏的现象出现。3)一次风系统,采取了在不同负荷下降低一次风压的措施。对燃烧强度弱的给粉机进行了观察,对#2炉A2、B2、A3、进行了就地一次风门的调整,开大了A2、B2一次风挡板使过去该给粉机转述只能维持在300转左右,经调整后该给粉机转述可以达到400转以上,使该角火检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关小A3给粉机一次风挡板,使该角燃烧距离进行了缩短,特别对A3、A2来粉不稳的给粉机采用加压缩空气的方法,使该给粉机来粉情况得到了改善,使该角火检强度得到

11、了提高,对锅炉稳定底部燃烧打下了基础。4)调试二次风挡板。以达到最佳合理的配风效果,必要时采取个别风门手动控制,避免该角风量偏大或偏小,查看该角火检强度及就地燃烧情况,根据不同煤种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附表1低挥发份煤种燃烧调整的配风方式名称#1角%#2角%#3角%#4角%A二次风箱风压kPaB二次风箱风压kPaOF505050500.50.70.50.7F5555E5555DE30303030D10101010CD40404040C10101010BC340404040BC238383838BC140404040B12121212AB38383838A21212121AA58585858附表1

12、高挥发份煤种燃烧调整的配风方式名称#1角%#2角%#3角%#4角%A二次风箱风压kPaB二次风箱风压kPaOF505050500.60.80.60.8F5555E5555DE45454545D20202020CD40404040C20202020BC345454545BC243434343BC140404040B2525 2525 AB43434343A35353535AA626262625)二次风系统:对火检强度弱的给粉机二次风门进行了就地与DCS校对,个别进行了手动调整,调整后进行了偏置校对。6)投油助燃问题:我们根据锅炉燃烧扰动引起锅炉负压变化过大这一运行状况,在人工投油助燃的基础上,分

13、析炉压扰动曲线引起火监扰动的这一运行状况,找出投油助燃的最佳值,解决了由过去人工投油助燃,改为自动投油助燃。4小结锅炉燃烧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电厂的发电形势及经济性,经过近两个月的燃烧调整试验,基本解决了锅炉的燃烧稳定性问题,截至今年11月底,1、2锅炉没有发生一起灭火和重大不安全事件。但#2炉同1锅炉相比较,锅炉的经济性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今后还要继续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参考资料:1 WGZ1025/17.55型锅炉设计说明书 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3 锅炉原理 中国电力出版社上述文章特别是配风方式是在我公司机组运行上进行的,不能代表其他机组的配风运行方式,可以对其它机组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希望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应根据本单位锅炉运行状况进行调试、试验、总结。给运行人员提供一个有可操作性的参考资料,上述文章如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同行多多指导。谢谢。【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