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邓(共9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6658378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邓(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邓(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邓(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邓(共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邓(共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邓(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邓(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与迁与史记。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学习并探究人物传记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2、鉴赏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3、学习并归纳本课人物传记的写法,提高写作技能。一、导入语我们读书作文时,经常遇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之类的成语。这些成语的出处就在我们

2、今天要学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们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为古人那种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原因有三: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汉朝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广泛游览,实地考察;艰难发愤。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发

3、愤著书,写成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体裁: 本纪: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和汉初开国功臣的历史活动。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 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4、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也正是因为在逆境中发愤,才写出了史记。三、时代背景介绍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战国中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

5、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四、人物简介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廉颇率军攻齐获胜,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卿。曾居功骄傲,对出身低微、资历甚浅的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后知蔺相如顾全大局,确有相才,遂负荆请罪,

6、结成生死之交,协力抗秦,传为美谈。廉颇为将刚勇,用兵持重,多次率军击败齐、魏等国。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廉颇为赵军主将,作战失利后,鉴于秦军势盛,远离国土,不能久战,即固垒坚守,阻止了秦军的进攻。后赵孝成王中秦离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主将,改变廉颇战法,终致赵军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廉颇率军击败攻赵的燕军,受封信平君,摄行相国职。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出奔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赵国屡遭秦军攻击,拟再任廉颇为将抗秦。廉颇亦急欲归国效力,因权臣作梗,未能遂愿。后居楚,忧虑而亡。 五、和氏之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

7、刖(古代砍掉脚的酷刑)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六、结构概要 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点拨】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第12段廉蔺简介第313段完璧归赵第1417段渑池之会第1821段将相和(负荆请罪)文章是以时间

8、为序展开叙述的。1、分析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简介身份 这两段从哪些方面介绍廉蔺,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点拨】廉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蔺地位卑微,不为人知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一贵一贱,一详一略,对比鲜明,同时又为后文作了铺垫,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之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是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2、分析理解第二部分完璧归赵 开端(3-5)强秦索璧赵

9、王求使缪贤举蔺奉璧出使经过(6-9)章台斥秦持璧胁王从者归璧 结果(10-13)毕礼而归拜上大夫第3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点拨】秦以城易璧,矛盾突起;赵王君臣谋议,予,不予,两难,就显出两国的实力悬殊,交代故事缘起,为相如出场作铺垫,情节陡然紧张起来,同时烘托相如胆识。第4段缪贤的话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 【点拨】宦者令缪贤的一番举荐之辞,虚写一笔,借人物的话从侧面表现蔺相如挺身而出,见识卓越,胆量超人。第5段从赵王召见,蔺相如对赵王问中你发现了他的什么特点?【点拨】出场便不同凡响,表明蔺相如对秦赵形势早就成竹在胸,并决心完璧归赵,从他的坚定的口气和条理的分析不仅可以看出相如具有

10、忠于赵国的思想,还具有大智大勇、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的特点,于是博得了赵王的倚重。 第6段秦王是否有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点拨】秦王的“大喜”与“左右皆呼万岁”以及表现出的对赵国使者轻慢无礼都可以看出。表现出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一席话震动天地。持璧欲击柱,怒发上冲冠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相如大义凛然不可犯的气概,迫使秦王让步,答应斋戒设九宾大礼受璧。相如初胜,即先发制人掌握主动,先派人归璧于赵,然后在殿上慷慨陈辞,理直气壮申明归璧于赵的理由,迫使秦王十分被动。这里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能言善辩

11、、善于把握时机,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 3、分析课文第部三分 渑池之会 开端(8-9段)会前计议欲会渑池廉蔺之议 经过(10段)会上斗争赵王鼓瑟迫秦击缻请寿咸阳此事已完,其影响未完。秦志不逞,故攻赵,更显示出各国矛盾斗争的复杂性,也是为人物设置了新的难题,引出了渑池会。会前,廉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年秦王与楚怀王相会于秦,设伏兵截其归路,楚怀王被拘,走赵,赵不留,又被秦囚禁至死。所以秦一向以此为圈套,颠覆别国,赵君臣对此深感忧虑。廉颇与王诀体现了思虑深远,语虽少,意却深,体现了他重国事,有勇有谋的性格,从而突出了随赵王前行的相如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渑

12、池会上,秦王负强欺赵,欲对赵王施无礼。相如挺身而出,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秦王不从,相如欲以死相拼,震慑了秦王,使秦不能加胜于赵,赵盛设兵,秦不敢动,又一次体现了廉颇的作用。外交上的胜利全仗相如之勇气,廉蔺相互配合,保全了赵国的尊严,又使秦受挫,这里繁笔写蔺,简笔写廉,相映相生,突出了两个人物。 4、分析理解第四部分将相和 开端相如位高廉颇恃功经过相如不争:称病于朝引车避匿力说舍人:秦廉之比国急私仇结果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相如拜为上卿,似是矛盾已告一段落,而新的矛盾又起,渑池会是秦赵矛盾,相如在此中建立功勋,而又成为赵国将相不和的引线。廉颇居功自傲,轻视出身平民,低贱的相如(春秋战国时的

13、各诸侯国正是不重出身地位而任人唯贤,使士的才干得以施展,才使国家保全。战国纷争给了士发挥作用的机会)而相如却一再忍让,经由门客传言,终于使廉颇领悟到相如不欲与廉将军争列并非是惧怕羞愧,而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是相如忍让的原因,体现了相如的以大局为重,不计小嫌的大度,终于,廉颇亲自负荆请罪于蔺相如门,表现了廉颇虽执著名位之争,却性格直爽豪放,知过能改,忠于国家的高尚品质。七、廉颇蔺相如列传塑造人物的方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成功的塑造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能言善辩、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思想品格。同时用寥寥数语塑造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的

14、光辉形象,此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下列几种手法,使二人成了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物。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侧面描写) 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后,紧接着便将赵国、秦国尖锐的矛盾展示出来。正当君臣为难,矛盾无法解决之时,宦者令缪贤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举荐蔺相如智谋过人,从而给读者造成很强的悬念。赵王召见蔺相如后,蔺相如胸有成竹地分析了赵国、秦国的形势,得出了“宁许以负秦曲”的结论,并愿亲自出使秦国,且向赵王保证“城入赵,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就与缪贤的举荐巧妙呼应,证明蔺相如确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所以缪贤的举荐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2、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文章

15、一开始作者对廉颇与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进行强烈的对比:“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宦者令缪贤舍人也”。使二人身份一高一低、一贵一贱,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紧接下来作者又用赵国君臣对秦国欺诈性的来信“计未定”,来衬托蔺相如的智谋过人;在“完璧归赵”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贪婪与欺诈来反衬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在“渑池会”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厉内荏,窘态毕露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3、细节描写,形神兼备“完璧归赵”中写到:“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只寥寥数字,却十分形象的描绘出了蔺相如的神态、动作,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渑池会”中,写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在这里一个“前”字,一个“跪”字都十分准确的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再如“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仅此两笔就描绘出了蔺相如正直、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