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665233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背着背包,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兴高采烈地来到泸水四中,开始了我们人生当中的另一个转折点。那么,三年以后乃至更长的将来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或做什么呢?并说说为达到这一目的,你将如何做?请同学们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来点拨引导并揭示课文)板书:在山的那边王家新二、整体感知1、标题为“在山的那边”,那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2、提出问题:提示:在教学反馈中。三、局部品味1、提问:“山的那边是海”,这个“海”是怎样的“海”呢?提示: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2、为什

2、么说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和海是“全新的世界”?揭示“海”的象征意义。提示: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试想一想,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的校园是怎样?引导学生说了这一问题以后。点拨:这些大学的校园里你没有到过,只是你想像中的校园。用诗中的句子来说,这些大学就是你想象中的“海”;所以说,“海”是作者主观想象的海,并不是自然景物中的大海。但是,当你一踏进这些校园时,学校里的一切,就会给你一种特别美的感觉,这种感觉用诗中句子来回答“全新的世界”。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所说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或者说奋斗目标,即理想。(还可以举:搬进新家里、考入泸水四中、经过苦思苦想而完成的一道数

3、学题、通过整理房间后进去房子时的感受等例子来说明。)板书:海奋斗目标(理想)的象征。3、既然说“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作者为了实现看到这个“全新世界”的“海”,沿途中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呢?提示:“山”。4、既然是“山”,那么,“山”又有何特点呢?提示:“山”“铁青着脸色”、“无数座山”。5、“铁青”、“无数”的含义?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山是“铁青”和“无数”的?提示:小学中学大学(时间长、困难大、苦、坎坷)怒江峡谷昆明北京世界(路途遥远艰辛)人民生活贫穷落后小康(科技发展慢)爱国人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有今天的“全新世界”。)今天我们的努力将回成为“明天”的“全新

4、世界” 。6、揭示“山”的象征意义。板书:山奋斗之路(阻拦前进的障碍物困难重重、挫折)板书设计人山到海铁青、无数到达全新的世界 (困难挫折)奋斗之路漫长、艰险、曲折、起伏奋斗目标(理想的世界)(困难重重、挫折)教学反馈1、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补充如下:为什么说“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提示:体验失败或者挫折的内心感受以后而总结出自己如何去面对现实的过程,则可以解决此问题了;另外,关键是要弄清“枯干”的含义形容对理想的渴望。所以,这句话说的是,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一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想?

5、提示: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心理,对未来世界的向往。“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种子”指什么?能“飘来”的东西应是轻的,为什么能扎下深根?提示:“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飘来”写出童年的我对人生的这里似懂非懂的神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人生感悟越来越深,所以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节诗的含义?提示: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回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向困难地头和弯腰,最终就必将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谱写出灿烂的人生来。2、掌握字词:痴想、隐秘、喧腾、一瞬间、阴

6、郁、凝成、_等词的读音和含义。含义:痴想:发呆的想。隐秘:隐蔽、不外露。喧腾:喧闹沸腾。一瞬间:一眨眼之间。阴郁:天气低沉郁闷;(气氛)不活跃。凝成:聚集在一起。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潜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潜力全面化、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

7、;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构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透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用心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潜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潜力也游刃有余。第三、教学资料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经验必须程度上能够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个性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

8、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理解和发展空间。因而,我能够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潜力。透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潜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透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与此同时,我还透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必须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实践是认识的*。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

9、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对部分教材资料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资料实质。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总结经验能够充实自我,反思不足能够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思路。3. 揣摩*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

10、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思路。(2) 难点揣摩*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

11、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Yn ning lio chng su l x sh du su ch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

12、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2)*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3)*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2,理清*结构:(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13、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2)*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

14、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朗读(齐读)问题:(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