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651358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检测及影响因素一、和易性的概念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各种施工工序(拌和、运输、浇筑、振捣等) 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性能,也叫混凝土工作性。它是一项综合技术性 质,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含义。1. 流动性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 地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反映混凝土拌和物的稀稠:若混凝土拌和物太干稠, 流动性差,难以振捣密实,易造成内部或表面孔洞等缺陷;若拌和物过稀,流动 性好,但容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水泥浆上浮、石子颗粒下沉),从而影响混凝 土的质量。2. 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各颗粒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

2、,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抵 抗分层离析,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黏聚性反映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若混凝土拌和物黏聚性不好,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浆容易分离,造成混凝土不均 匀,振捣后会出现蜂窝、空洞等现象。3. 保水性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保持水分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产生严重泌水的 性能。保水性反映混凝土拌和物的稳定性。保水性差的混凝土内部容易形成透水 通道,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是以上三个方面性能的综合体现,它们之间既相互联 系,又相互矛盾。提高水灰比,可使流动性增大,但黏聚性和保水性往往变差; 要保证拌和物具有良好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则流动性会受到

3、影响。不同的工程对 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要求也不同,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和易性三个方面既要 有所侧重,又要互相照顾。二、和易性的测定由于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目前还很难用一个单一 的指标来全面衡量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通常以坍落度试验和维勃稠度试验来 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先测定其流动性,再以直观经验观察其黏聚性和保水性。1. 坍落度试验在平整、润湿且不吸水的操作面上放置坍落筒,如图5.2所示,将混凝土拌 和物分三次(每次装料1 /3筒高)装入坍落度筒内,每次装料后,用插捣棒从周 围向中间插捣25次,以使拌和物密实。待第三次装料、插捣密实后,刮平表面, 然后垂直提起坍落

4、度筒。拌和物在自重作用下会向下坍落,坍落的高度(以mm计)就是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如图5.3所示。图5.2坍落度筒坍落度数值越大,表示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越好。根据坍落度大小,将混图5.3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测定凝土拌和物分为四级(见表5.1):表5.1混凝土按坍落度的分级牌单度tEE住钢土30-4050如100-ISO.4.K-4-在进行坍落度试验过程中,同时观察拌和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侧面轻轻击打,如果锥体逐渐下沉,表示拌和物黏聚性良好; 如果锥体突然倒坍或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表示拌和物黏聚性较差。若有较 多的稀浆从锥体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拌和物会因失浆而骨

5、料外露,表明混凝土 拌和物保水性不好;如无这种现象,表明保水性良好。施工中,选择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一般根据构件截面的大小、钢筋分布 的疏密、混凝土成型方式等因素来确定。若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分布较密, 且为人工捣实,坍落度可选择大一些;反之,坍落度可选择小一些。混凝土的坍 落度值可参考表5.2选用。表5.2混凝土的坍落度值坍落度试验受操作技术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但因其操作简便,故应用很广。 该方法一般仅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 拌和物流动性的测定。2. 维勃稠度试验对于干硬性混凝土,若采用坍落度试验,测出的坍落度值过小,不易准确反 映其工作性,这时

6、需用维勃稠度试验测定。其方法是:将坍落度筒置于维勃稠度仪上的圆形容器内,并固定在规定的振 动台上,如图5.4所示。把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分三次装入坍落度筒内,表 面刮平后提起坍落度筒,将维勃稠度仪上的透明圆盘转至试体顶面,使之与试体 轻轻接触。开启振动台,同时用秒表计时,振动至透明圆盘底面被水泥浆布满的 瞬间关闭振动台并停止计时,由秒表读出的时间,即是该拌和物的维勃稠度值。 维勃稠度值小,表示拌和物的流动性大。维勃稠度试验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维勃稠度在530s之间的 混凝土。根据维勃稠度,将混凝土拌和物分为四级,见表5.3。维勃稠度试验主 要用于测定干硬性混凝土的流动性。图5.

7、4维勃稠度仪表5.3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最潮a匿i留干朝王剖土加5VjF通住,急6斗_丰TWrSe壬三、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1.水泥浆的数量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除了起到胶结作用外,还起着润滑骨料、提高拌 和物流动性的作用。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拌和物内,水泥浆数量越 多,拌和物流动性越大。但若水泥浆数量过多,不仅水泥用量大,而且会出现流 浆现象,使拌和物的黏聚性变差,同时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若水泥浆 数量过少,则水泥浆不能填满骨料空隙或不能很好包裹骨料表面,会出现混凝土 拌和物坍塌现象,使黏聚性变差。因此,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数量应以满足 流动性和强度要求为

8、准,不宜过多或过少。2.水泥浆的稠度(水灰比)水泥的稀稠是由水灰比决定的。水灰比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中用水量与水泥用 量的比值。当水泥用量一定时,水灰比越小,水泥浆越稠,拌和物的流动性就越 小。当水灰比过小时,水泥浆过于干稠,拌和物的流动性过低,影响施工,且不 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水灰比增大会使流动性加大,但水灰比过大,又会造成 混凝土拌和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差,产生流浆、离析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 的强度和耐久性。所以,水泥浆的稠度(水灰比)不宜过大或过小,应根据混凝 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合理选用。混凝土常用水灰比宜在0.400.75之间。无论是水泥浆数量的多少,还是水泥浆的稀稠,实际上对混凝土

9、拌和物流动 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用水量的多少。当使用确定的材料拌制混凝土时,为使混凝土 拌和物达到一定的流动性,所需的单位用水量是一个定值。当使用确定的骨料, 如果单位体积用水量一定,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增减不超过50kg100kg,混凝土 拌和物的坍落度大体可以保持不变。特别提示应当指出的是,不能单独采取增减用水量(即改变水灰比)的办法来改善混 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而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用增减水泥浆数量的办 法来改善拌和物的流动性。3. 砂率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 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显著改变,因而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砂率过大时

10、,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都将增大,则水泥浆数量相对不足,拌和 物的流动性就降低。若砂率过小,又不能保证粗骨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会降 低拌和物的流动性,且黏聚性和保水性也将变差。当砂率值适宜时,砂不但能填 满石子间的空隙,而且还能保证粗骨料间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减小粗骨料间 的摩擦阻力,使混凝土拌和物有较好的流动性。这个适宜的砂率,称为合理砂率。 合理砂率的技术经济效果可从图5.5中反映出来。图5.5 (a)表明,在用水量及 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合理砂率能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 持黏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图5.5 (b)表明,在保持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基本 相同的情况下(且能

11、保持黏聚性及保水性能良好),合理砂率能使水泥浆的数量 减少,从而节约水泥用量。4. 时间及环境的温度、湿度混凝土拌和物随时间的延长,因水泥水化及水分蒸发而逐渐变得干稠,和易 性变差;环境温度上升,水分容易蒸发,水泥水化速度也会加快,混凝土拌和物 流动性将减小;空气湿度小,拌和物水分蒸发较快,坍落度损失也会加快。夏季 施工或较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上述现象更加明显。(b)砂率与水泥用辰的关系(达到相同的坍落度)(a)砂率与坍落度的关系1水与水泥用量一定)图5.5合理砂率的技术经济效果5. 施工工艺采用机械拌和的混凝土比同等条件下人工拌和的混凝土坍落度大;采用同一 种拌和方式,其坍落度随着有效拌和时

12、间的增长而增大。搅拌机类型不同,拌和 时间不同,获得的坍落度也不同。6. 其他因素的影响水泥的品种、骨料种类及形状、外加剂等,都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一定影响。 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大,则拌和物的流动性小。骨料的颗粒较大,外形圆滑及 级配良好时,则拌和物的流动性较大。此外,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入外加剂(如 减水剂),能显著改善和易性。综上所述,在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调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1)通过试验,采用合理砂率,并尽可能采用较低的砂率。(2)改善砂、石的级配。(3)在可能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粗的砂、石。(4)当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太小时,保持水灰比不变,适量增加水泥浆数 量;当坍落度太大时,保持砂率不变,适量增加砂、石。(5)掺加外加剂,如减水剂、引气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