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枪抢劫怎么判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6648976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持枪抢劫怎么判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持枪抢劫怎么判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持枪抢劫怎么判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持枪抢劫怎么判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持枪抢劫怎么判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枪抢劫怎么判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持枪抢劫怎么判刑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手中持枪或配有枪支向受害人显示且实施抢劫行为,这些都属于持枪抢劫。持枪抢劫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的抢劫犯罪,所以持枪抢劫怎么判刑呢?针对上面问题,小编在下文解答。一、持枪抢劫怎么判刑如果代为人以假作真,如手持仿真枪等,则也不属于这种情形。持枪抢劫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对公民人身权利包括健

2、康权、生命权的威胁也很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行为人的持枪行为本身往往已构成本法第128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枪支罪。若行为人所持的枪支系非法制造、买卖、盗窃、抢夺、抢劫而来的,则不仅应追究其持枪抢劫的刑事责任,对其非法制造、买卖、盗窃、抢夺、抢劫枪支的行为也应认定为相应的犯罪,实行并罚。持枪抢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持枪抢劫的认定1、如果行为人并未实际持有枪支,而是口头上表示有枪;或者虽然随身携带有枪支,但未持在手中,也未向被害人显示,均不属于这种情形。2、行为人所持的枪支,应当是属于公安机关制定的有关枪支管理法中规定的枪支范围。如果代为人以假作真

3、,如手持仿真枪等,则也不属于这种情形。3、持枪抢劫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对公民人身权利包括健康权、生命权的威胁也很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行为人的持枪行为本身往往已构成本法第128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枪支罪。4、若行为人所持的枪支系非法制造、买卖、盗窃、抢夺、抢劫而来的,则不仅应追究其持枪抢劫的刑事责任,对其非法制造、买卖、盗窃、抢夺、抢劫枪支的行为也应认定为相应的犯罪,实行并罚。三、抢劫罪的认定标准首先,抢劫罪是必须有行为人的暴力实施抢劫的行为作为前提的,而且在发生暴力之前或者发生暴力过程中就有要抢劫被害人的财物的犯罪目的。1、如果在暴力完成之后才有了拿走被害人财物的,不能认定为抢劫罪。例

4、如,行为人出于其他犯罪目的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昏迷,然后产生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进而取走财物的,不是抢劫罪。典型案例,强奸之后产生非法占有的故意,趁被害人昏迷而非法占有其财物的,应该认定为强奸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2、如果行为人出于其他犯罪故意实施暴力行为,在此过程中产生非法占有故意,并抢走或者夺走被害人财物的,则成立抢劫罪。3、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行为人在实施诈骗、盗窃、抢夺中,尚未取得财物就被他人发现,为了继续非法取得财物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直接认定为抢劫罪。在这里,转化型抢劫罪中暴力、胁迫行为的对象是没有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行为人在被害人家里盗

5、窃财物,出门遇见人,以为是事主,为抗拒抓捕而实施暴力或者胁迫的,仍然成立抢劫罪。4、抢劫罪中的结果加重犯。抢劫罪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致人死亡”包括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两种情况,不再另行判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罪,而是成为了抢劫罪的“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在故意杀人而抢劫的情况下,没有将人杀死的,则成立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未遂。5、抢劫罪的既遂标准。抢劫罪原则上以被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为标准,即只要行为人强取财物的行为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就是抢劫罪的既遂。刑法第263条规定的8种法定刑升格情形中,仍然存在抢劫罪未遂的情况,没有使被害人丧失对财物的控制的,仍然成立抢劫罪的未遂。持枪抢劫在刑法规定中是要受到从重处罚,因为持枪抢劫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禁止私人存有枪支,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可能持“枪”不一定是法律规定的枪支,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小编建议大家登录平台咨询刑事领域的专业律师,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提供更好的法律帮助。持枪抢劫的无罪辩护词持枪抢劫罪是怎么回事持枪抢劫、故意伤害辩护(持枪索要财物并将人打伤,构成抢劫罪还是故意伤害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