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64065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就是人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极其匮乏的时代,人文素养就显得更为主要。从小学生开始利用古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显得有意义。那么怎样详细的来实践呢?一、配乐吟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关键经过美的形象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兴趣等心理功效,做到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古诗文,作为文学的一个形式,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应,它高度精练、集中地反应了社会生活,表现了人类社会的美。所以,我们能够经过在古诗教学中将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欢快优美或激越高昂的旋律中重复吟颂,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去体

2、会,体味作品中反应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写了春光烂漫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满路的鲜花,飞舞的彩蝶,婉转的黄莺鸣叫声,配上民族乐曲中轻快的小调,让学生合眼吟颂、欣赏,就能让学生和诗人一起感受到春光在视觉和听觉上给的无限美感。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经过雄浑的音乐带给学生一个气势磅礴的美。经过配乐先声夺人,让学生感受到美,使她们和作者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诗中蕴涵的美,从而逐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二、推

3、敲词句,培养学生的了解能力伴随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特征反应之一的文化也对应地得到了发展,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今已大相径庭,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很有必须重复推敲。如游园不值中的“值”字,学生轻易认为作者原来要去游园,结果连花园全部没能进去,只看见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这次游园很不值得。这时,老师就应指导,把学生的思绪引深一步:作者进不得花园,确实是件扫兴的事,但她从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想到了什么?学生立即回复,想像到了满园的春色,想像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出这是诗人游园得到的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诗人会感到怎样?学生就明白这里“不值”应了解为没有碰到。经过这么一番推敲,学生对古

4、诗文的了解能力无疑得到了提升。三、借助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赏画、绘画能力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一向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漂亮的画。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不但是一首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课时,首先让学生搞清如此漂亮的春色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依次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再经过细读,搞清作者画此图时的观察点是及各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赏析后明白作者的观察点在草堂,首句写屋外近景,平视黄鹂绿柳。次句写远景,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写天上的景物,仰视鹭上青天。第三句远眺西岭千年积雪。末

5、句又由远及近,写到家门外的千帆待发的船。然后深钻,明确各景物的特点,并体会图画的色彩美。接着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诗所表示的内容,将美术教学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选其中画得很好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从而将教学推入一个高潮。学生不但能说出诗意,而且经过析画、绘画、赏画,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四、扩展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言微旨远的古诗一向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为佳。所以,老师在古诗教课时,应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咀嚼精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教学苏轼题西林壁一诗时,为了培养学生体味含而不露的文字能力,经过诱导学生寻求句外句,悟出诗人“不说出”的哲理,设计问题。假如把上句“不识”换成“要识”,即要识庐

6、山真面目,想想下句该怎么说?学生就能马上回复出“就得走出庐山”或“要身在庐山外”,然后问这两个句外句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经过这么的问题设计,就能扩展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像,使她们取得诗人认识事物的看法、方法。五、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小学古诗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体会古诗高度精练的诗句所表示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怀外,还有个难点就是怎样让学生了解诗的时代背景、相关的地理位置或风土人情等。学生所处的时代和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差很远,她们不可能了解古时的很多事。我们就能够借助多媒体,再现当初的环境,介绍当初的地理位置。这么,学生易于明白诗中的方位,诗意自然易被学生了解。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先用图片介绍黄鹤楼,然后问诗中为何用“西辞黄鹤楼”来帮助学生了解。课件出示当初的地理位置,黄鹤楼在西边,孟浩然要去的扬州在东边,因此用了“西辞黄鹤楼”。又如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时出示地理位置示意图,看后请学生说一说,学生立即就能说出:京口在长江南岸,瓜洲在长江北岸,两地只有一水之隔。联络上下文,也就知道王安石的家在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怎样更加好地利用古诗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上只是谈了我粗浅的认识和做法,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探讨这个问题,以期做得更加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