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456401155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将聚光灯对准了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推出传统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该节目甫一开播就溅起不小的水花。过去几年,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综艺节目持续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关注。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毫不吝惜肯定与赞美,为这些节目打出超高评分,并多次将相关话题送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 宣介传统文化的节目受到追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当下年轻人中持续升温的传统文化热的一个侧面和缩影。近年来,去博物馆打卡成为年轻人旅游的优先安排,“逛馆”甚至成为新年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

2、传统服装自信地行走街头,俨然是一种新时尚;在短视频平台上,戏曲、民乐、武术、杂技、古玩、篆刻等也从来不缺少年轻人的关注,更有同好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安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热爱 为什么传统文化能在年轻人中如此“燃”?新一代年轻群体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中国体量与声量的显著提升,增强了他们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成长于全球化语境中的“平视一代”,于开放的信息环境和开阔的视野中,能以更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各种文化之美,也更能“参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对国潮、国风的追逐,是自我审美品位和生活态度的展现,更是自我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彰显。 因此可以说,“国潮热”

3、是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 年轻人身体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被唤醒,还因为他们走近并接触的传统文化是“活”的,换句话说,是经过各种现代化演绎和创新转化的,沉浸式体验和时尚化表达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品类愈加多样的各种文创产品、基于VR技术的博物馆“云游”、文博机构的各种“奇妙夜”活化探索每一次这样的创新尝试,都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碰撞与融通。审美元素是传统的,而演绎视角和趣味是现代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是传统的,其呼应的情绪与主题是当下的。历史融入当下,传统与现代共振,年轻人张开双臂拥抱传统文化,后者亦在这种创新传承中获得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人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受到传统文化滋

4、养的他们亦是创新表达并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我们乐见这股文化传承中的力量不断壮大,乐闻更多古韵现新声,期待青春共鸣激荡起更多的文化回响! (取材于莫洁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全民赛,又是接力赛。时代召唤青年紧握接力棒、勇做先行者,肩负起守护、践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重在守护。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一大批青年为文化遗产保护凝聚青春力量:南京金陵刻经处的青年“古籍医生”,耐住寂寞让破烂不堪的古籍在

5、“望闻问切”下延年益寿;三星堆的“挖土”青年,不畏艰辛从破碎的青铜器残片中拼接出三千多年前的历史画面;西北戈壁的青年研究团队,常在沙漠烈日下的炙热和莫高窟洞穴内的寒凉之间切换,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文物实施抢救性保护,并将“数字敦煌”呈现在大众面前。古老的中华文明在青年守护者的手中焕发出崭新的光芒。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沃土,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向和科学路径。传统文化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等一系列精华词句,激励青年以

6、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在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各项赛事中迎难而上,迸发出为国争光的精神动力;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领域勇挑重担,创造出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成果;在偏远、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冲锋在前,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走进中国。广大青年致力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借助新颖方式亮出中医、武术、美食与汉服等代表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通过鲜活视角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介绍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以及价值追求,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中国“可触摸

7、”“有温度”“更亲近”。 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武装、引领青少年,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后备力量,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向新高度。 (取材于高移东的相关文章)1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B传统文化何以引发青春共鸣C新时代青年怎样做好文化传承D青年要做文化传承发展的主力军2根据材料一,下列做法不属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或创新转化的一项是( ) A音乐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将古诗将进酒改编成流行歌曲。B校园文化节上

8、,同学们制作印有古诗词的帆布袋等文创产品。C科技展上,同学们用VR技术再现阿房宫赋中的奢华景象。D在图书馆,同学们查找、搜集与岳阳楼记相关的古籍资料。3为材料二横线处补写句子,使文意完整、贯通。 4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新时代青年人能够成为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 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 所以 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 要 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9、。由是观之,无 恻隐 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 贼 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 其 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斯 有不忍人之政矣 斯:这 非 所以 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所以:用来的 非所以 要 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无 恻隐 之心 恻隐:怜悯 自 贼 者也 贼:盗贼 贼 其 君

10、者也 其:他的 ABCD6请将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7“理足气盛”是孟子文章的重要特点,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生十年,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得公论刑赏,以为异人。后文忠公以直言荐之秘阁,试六论,文义粲然。比答制策,复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 时王介甫用事,而公与介甫议论素异。御史为诬奏公过失,穷治无所得。公未尝以一言自辩,乞外任避之,通判杭州。后徙知湖州,以表谢上

11、,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神宗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后以哲宗即位,复朝奉郎,知登州。 元祐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杭僧有净源者,旧居海滨,与舶客交通牟利。舶至高丽,交誉之。元丰末,高丽王子义天来朝,因往拜焉。至是,净源死,义天来祭。祭讫,乃言国母使以金塔二祝皇帝、太皇太后寿。公不纳而奏之曰:“高丽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来朝,以未测朝廷所以待之薄厚,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礼意鲜薄,盖可见矣。若受而不答,则远夷或以怨怒;因而厚赐之,正堕其计。臣谓朝廷宜使州郡以理却之。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邀求厚利,为国生事,其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朝廷皆从之。未几,高丽贡使果至。按旧

12、例,使之所至吴越七州,费二万四千余缗,公乃令诸郡量事裁损。比至,民获交易之利,而无侵挠之害。 七年,以兵部尚书召还。是岁,上亲祀南郊,公为卤簿使,导驾入太庙。有以其车从争道者,不避仗卫。公使巡检使问之,乃皇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公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之。”纯不敢言,公于车中劾奏之。上传命申敕,有司严整仗卫。 绍圣元年,公被诬以谤讪,遂知英州。未至,复置惠州,瘴病所侵,蛮蟹所侮,胸中泊然无所蒂芥。疾苦者畀之药,殒毙者纳之富。又率众为二桥以济病涉者,惠人爱敬之。四年,复以琼州别驾安置昌化。昌化非人所居,食饮不具,药石无有。初僦官屋以庇风雨,有司犹谓不可,则买地筑室,昌化

13、士人畚土运臂以助之,为屋三间。人不堪其忧,公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时从其父老游,亦无间也。 元符三年,大赦,北还。初徙廉,再徙永,已乃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六月,请老,以本官致仕,未终旬日,湛然而逝。 公于人,见善称之,见不善斥之,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取材于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8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 擿:摘取B比至,民获交易之利 比:等到C不可不以闻之 闻:使知道D又率众为二桥以济病涉者 病:生病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14、一组是 ( ) A以未测朝廷所以待之薄厚 公被诬以谤讪B而无侵挠之害 湛然而逝C有以其车从争道者 疾苦者畀之药D公于车中劾奏之 公于人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穷治无所得 彻底调查却一无所获B与舶客交通牟利 和海外商客相互往来,牟取利益C其渐不可长 刚刚兴起的事物难以持续发展D胸中泊然无所蒂芥 心中恬淡无欲,没有不快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从小就才华横溢,后来他的文章得到欧阳文忠公的赏识。B因与王介甫的政见不一,苏轼遭到御史诬陷,被逮捕到御史狱。C尽管在昌化生活条件艰苦,但苏轼仍然能安贫乐道,与民同乐。D本文作为墓志铭,除记叙苏轼的生平功绩,还高度赞扬其为人。12有人说,苏轼一身兼具儒家所提倡的“智、仁、勇”三种德行。这三种德行在本文所记事件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阐述。 三、名著阅读 13.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