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456401101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域意识与空间营造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早已转化为一种审美形态。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大发展。对不同物理空间、地理区域的记录中足见诗歌的文学表现、内在蕴含、文学风格等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差异和对比中强化诗歌的审美意蕴、思想感情。邱进先认为,“杜诗作为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高峰,是各种审美因素有机构成的丰富复杂的审美世界,写实与想象、工与拙、巧与壮、风华绮丽与平淡自然、雅与俗在杜诗中有最充分的展现”。 杜诗中的地理名词是诗歌文化意蕴与审美意蕴生成的关键:“如果抽掉名词,换成别的词汇,杜诗的时空感、气息

2、、格局、力度、历史感,甚至那种特定的、公共性的历史情绪,都会大打折扣。”将地理名词审美化既能增强诗歌的审美效果,同时也扩大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被审美化的地理名词既是诗歌空间坐标,也是诗歌骨骼肌理。 杜甫诗歌中同样蕴含着众多的地理意象,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归纳、对比,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不同时期杜甫的心境。关于“意象”,袁行霈先生在其文章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下过定义:“物象是客观的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

3、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但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阐释“意象”则又有所不同。地理学者将意象看作“客观事物在人民主观世界中的反映”,也即“主体对地理客体的主观感知”。杜甫诗中的地理意象有三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指地理名称,即地名意象,如杜甫诗歌中的“长安”“洛阳”“白帝城”等; 第二个面向指与地理现象相关的指称,如“月”“风”“江河”“落日”等; 第三个面向是指与人类实践活动有关的人文意象。如“舟船”“茅屋”“岳阳楼”等以文字符号出现在杜甫的诗歌中,具有贯通时空的作用。地理意象对诗歌的介入或者说诗歌对地理意象的应用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对地理空间的描述以线性形式串联起游历者即诗人的生平

4、轨迹,既是地理空间文化延续性的表现,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地方”的独特情感;另一方面。作为地理意象的地理空间既是地理空间与生存状态上的存在,同时也作为杜甫精神的寄托所与审美意蕴的生发地而存在,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与审美境界。 地理名词作为物象看似客观,实际上在诗歌的书写中同样是以罗兰巴特“符号”的形式出现。客观物象在与别的物象共存的过程中,产生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既在营造意境,同时也在传达情感、表现诗意。“长安”意象在杜甫的诗歌中屡屡出现,作为唐代都城的“长安”,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文化环境的维度而言,都具有典型的地理学特征。从地理环境而言,长安是唐代的地缘中心,成为文人

5、科举求官的目的地;从创作理念的视角来看,地理意象表现为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形态上,具体的地理环境、地理场域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其呈现出来的是抽象性或单一性的思想意念。在对文本语境和情感的分析中,抽象的地理意象变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表现形象、阐释情感。 对地理意象的描写不只是对物理空间的单向度诠释,地理意象同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诗人表达情感最适宜的地理语境。都城长安与山水景观、人文景观,都成为杜甫诗歌中的胜景,亦是杜甫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与诗美境界和谐交融的代表。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作为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地理意象走向人文意义的纵深,晚唐诗风以及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风神便借由江山之助力逐渐得

6、以形成。 (摘编自王婷空间、审美与情感:杜甫诗歌的文学地理学闲释)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对不同地理区域进行记录,就可以挖掘各地区之间诗歌文学表现、内在蕴含与文学风格的差异。B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看,地理意象不仅是地点的实际记录,还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C客观物象通过与其他物象共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不仅可以营造意境,而且能产生内在关联。D描写地理意象既能诠释物理空间,也能传递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地理语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强调地理名词,然后解释地理意象,再将两者综合论述,明确了两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7、。B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杜诗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因素,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高峰。C第三段中。作者引用袁行霈的文章中的内容,界定了“意象”的含义,让论述更有说服力。D文章多处采用举例论证,让抽象的概念有了载体,使作者的观点更易于理解,论证更生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赋予地理名词独特的审美效果,能够增强时空感与历史感,提升诗歌的艺术感染力。B通过对比杜诗中众多的地理空间,可以了解杜甫不同时期的心境,体悟不同的艺术情趣。C杜甫对长安情有独钟,因为它是唐代的地缘中心,有代表性,所以呈现出特殊的思想意念。D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源自他对文学地理学的充分把握,对于主观物象的客观化阐

8、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其中的关键,是你身体中24小时节律的强大塑造力,也就是你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可以帮助你决定什么时候想醒来,什么时候想睡觉。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 早在我们发现这个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项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时间静止至少是对于一株植物来说。 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了一样垂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德梅朗的注意

9、。当时许多人认为,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但这个设想被德梅朗推翻了。 他将植物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叶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张,并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收起。将植物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在白天,尽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现得好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叶子扬扬得意地舒展着;而夜幕降临时,即使没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讯号,它也垂头丧气地收起叶子,整夜保持着叶子下垂的状态。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阳的节奏性指令。 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年,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带着6个星期的食物、水和两张废弃的高脚医疗

10、床,住到猛妈洞里,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终于证明了一项惊人的科学发现:人类的昼夜节律为大约一天,而不是正好一天。年轻的理查森在“睡眠清醒”的周期为2628小时,而年长的克莱德曼的周期比24小时稍长。这就像一块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随着外界时间每过一天,他们都会通过体内形成的更长的计时法开始计时。 昼夜节律即大约一天的周期,而不是精确的一天。开展此项实验的80多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 我们大多数人通常都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以此调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间过长的生物钟。日光是我们所处环境中最可靠的重复性信号。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昼夜节

11、律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活动不管是体内活动(例如温度) 还是体外活动(例如进食)与地球每日绕轴自转,也就是形成规律性白天(太阳出现)和黑夜(太阳隐藏)的轨道力学同步。 然而,日光虽然不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可抓住的唯一信号,但只要日光存在,它就仍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优先的信号。大脑也可以利用其他可靠的重复外部信号,比如食物、运动、温度波动,甚至定时的交流互动等。这就是为什么失明的人不会完全失去他们的昼夜节律。任何大脑用于时间重置的信号都被称为授时因子。因此,虽然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但还有许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辅助调节,或者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用来调节昼夜节律。 (摘编

12、自马修沃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夜节律有强大塑造力,它既能帮助人们决定醒来与睡觉的时间,又能控制代谢率等的节奏模式和激素释放。B含羞草的叶片运动这一实验,有力证明了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并不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的结论。C人们的生物钟并非固定不变,当出现运行时间过长等情况时,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感受太阳光线进行调整。D日光是最主要且最可靠的授时因子,只有日光能重置大脑的生物钟,其他的重复外部信号只能起辅助作用。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设疑,既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引出了文章主要内容:昼夜节律是如何影

13、响人们的。B作者以“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为喻,想要说明人的昼夜节律周期不大相同的特点。C在除夕这天,人们往往熬夜守岁,过了十二点再睡,这一习俗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文章观点。D击壤歌中有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生活习惯是为了适应客观条件,与轨道力学有关。6德梅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迟子建 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 雨停了,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

14、悠鼓声了。空中浮动的云经过了雨水的洗涤,已是白色的了。我发现营地变绿了,原来安草儿在那些刚刚拆卸了希楞柱的空地上,栽上了一棵棵的松树。 安草儿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捏着一束紫菊花从远处走来。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一定是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的。他走到我面前,把花递给我,然后提着水桶去浇那些刚刚栽上的树。 他浇完树,放下水桶后,没有歇息一下,就进希楞柱取出晒干的蝙蝠,放在一块青石板上,用一块鹅卵石研磨蝙蝠,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咸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 我回到希楞柱,发现火塘里的火比我出来时旺盛了,看来安草儿在取蝙蝠的时候,顺便往里面加了劈柴。火光把希楞柱照亮了。我

15、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 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瓦罗加说插这种菊花,不能用又高又细的花瓶,那样不但花插得少,而且看上去花仿佛是受了束缚,不耐看。插这种花朵不大而又枝叶繁茂的花,必须用口大而且瓶身低矮的花瓶,那样花儿看上去才精神。 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爱的物件:罗林斯基送给列娜的小圆镜子,瓦罗加送我的花瓶,尼都萨满和妮洛用过的狗腿鼓槌,林克擦枪用的一块鹿皮,拉吉达装猎刀用的桦皮刀鞘,依芙琳送我的一块绣着一双蝴蝶的手帕,依莲娜留下的一张皮毛画,杰芙琳娜送我的一个镶嵌着鹿角纹和树纹的皮挎包,这些都是已故人留下的物件。 当然,那里面也有活着的人送我的物件,比如玛克辛姆用三叉树根为我做的烛台,西班用柞树上的风干的树犄角给我雕刻的痰盂,达吉亚娜为我买的一支镌刻着梅花喜鹊图案的银簪子,以及帕日格在城里给我配的一副老花镜,柳莎送我的一块早已不再行走了的手表。 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可我的眼睛一点也不花,用不上老花眼镜。我偶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