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394733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篇一: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学会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2. 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3. 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二、实验内容:测定荧光黄 / 水体系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首先根据已知的激发波长(如果未知,则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以最大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 测定发射光谱,得到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根据最大发射波长测定激发光谱,得到最大激发波长;然后在根据最大激发波长测定

2、测定发射光谱;根据所得数据,用 origin 软件做出光谱图。 三、实验原理:某些物质吸收光子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经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此即光致发光。光致发光现象分荧光、磷光两种,分别对应单重激发态、三重激发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本实验为荧光光谱的测定。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激发光谱:在发射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吸收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图。发射光谱:在激发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发射的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变化图。各种物质均有其特征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因此,根据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可以

3、对某种物质进行定性的测定。四、荧光光谱仪的基本机构五、实验结果与讨论:XX00S1 / R1 (CPS / MicroAmps)150000100000500000Wavelength (nm)400000S1 / R1 (CPS / MicroAmps)300000XX00100000Wavelength (nm)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400000荧 光 黄 / 水体系第二次发射光谱S1 /R1 (CPS /MicroAmps)300000XX00100000Wavelength (nm)篇二:实验课 - 分子荧光光谱法实验报告实验二分子荧光光谱

4、法 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3、掌握分子荧光光度计分析物质的特征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1、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具有不饱和基团的基态分子经光照后,价电子跃迁产生荧光,是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 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 S0 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激发光谱: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激发光波长,纵坐标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为发光相对强度。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即表示发光的某一谱线

5、或谱带可以被什么波长的光激发、激发的本领是高还是低;也表示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时,使材料发出某一波长光的效率。荧光为光致发光,合适的激发光波长需根据激发光谱确定激发光谱是在固定荧光波长下,测量荧光体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变化的光谱;获得方法:先把第二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测定的 ?em 不变,改变第一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照在荧光物质上,测定它的荧光强度,以 I 为纵坐标,?ex 为横坐标所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从曲线上找出 ?ex ,实际上选波长较长的高波长峰。发射光谱: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

6、光相对强度。发射光谱常分为带谱和线谱,有时也会出现既有带谱、又有线谱的情况。发射光谱的获得方法:先把第一单色器的波长固定,使激发的?ex不变,改变第二单色器波长,让不同波长的光扫描,测定它的发光强度,以 I 为纵坐标, ?em为横坐标得图谱即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从曲线上找出最大的 ?em。2、荧光分光光度计包括四个部分,即激发光源、样品池、双单色器系统、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检测器。特殊点是有两个单色器,光源与检测器通常成直角。单色器:选择激发光波长的第一单色器和选择发射光( 测量 ) 波长的第二单色器光源:氙灯、高压汞灯、激光器( 可见与紫外区

7、)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仪器材料 仪器: HORIBA Fluoromax-4 荧光光谱仪试剂:罗丹明B、2-萘酚、3,3-Diethyloxadicarbocyanine iodide(碘化-3,3 -二乙基氧杂二羰花青) 浓度分别为40?g/mg、30?g/mg、20?g/mg、10?g/mg、以及未知浓度试样一份。 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中的方法分别扫描得到罗丹明B、 2-萘酚和碘化 -3,3 - 二乙基氧杂二羰化青(选取最高浓度的标准样品)的分子荧光光谱,确定三者各自的激发波长?ex和发射波长 ?em。扫描确定未知溶液的?ex 和?em,根据图谱形状和激发、发射最大波长等信息确定未知

8、溶液的物质种类。2、在选定的激发波长?ex 和发射波长 ?em下,测定不同浓度碘化 -3,3 - 二乙基氧杂二羰化青标准溶液的相对荧光强度。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3、以相对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碘化-3,3 - 二乙基氧杂二羰化青的标准曲线。4、依据碘化 -3,3 - 二乙基氧杂二羰化青的标准曲线和未知溶液在 ?ex 和 ?em 的相对荧光强度(由步骤 1 已确定为羰化青溶液)推算出其浓度。图一分子荧光分析仪基本部件示意图 实验结果及分析图二 1罗丹明B 激发光谱图二2罗丹明B 荧光光谱图三 1 2-萘酚激发光谱图三22-

9、 萘酚荧光光谱图四罗丹明 B 分子结构图五 2- 萘酚分子结构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没有直接关系,发射光谱波长一般比激发光谱波长要长。从荧光光谱上可得出罗丹明B 的 ?em(max)?566nm,2- 萘酚的 ?em(max)?368nm。由于具有共轭体系的芳环或杂环化合物, ?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越易产生荧光;环越多,共轭程度越大,产生荧光波长越长,发射的荧光强度越强。分析两种物质分子结构可知,罗丹明B 共轭程度更大,因此荧光波长更长,与实验值相符合。表一 标准曲线法实验数据图六标准曲线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注:从曲线可以看出数据点(40,13440

10、)严重偏离曲线,故舍去)分析未知试样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可知其Em?610nm,Ex?579nm,查阅相关文献可知为3,3-Diethyloxadicarbocyanine iodide(碘化-3,3 -二乙基氧杂二羰花青),根据标准曲线可知未知样品浓度C?36.7?g/mg 。 实验小结 1、从实验图上可以看出有许多尖峰属于误差,最大值应当选择平缓的位置,避免尖峰位置。2、在标准曲线上可以看到有一数据点严重偏离曲线,舍去,可能原因为实验时短暂,操作上的误差,选择激发波长位置的仓促性以及经验性等。3、通过这次实验,掌握了分子荧光光度计的应用方法和工作原理,熟悉并掌握了利用分子荧光光度计进行定性

11、分析的实验方法和原理。篇三:荧光光谱实验报告近代物理实验报告实验 4-1荧光光谱【摘要】激发态分子返回基态而产生光辐射的跃迁,称为辐射跃迁,即荧光。本实验利用RF-5301PC荧光分光光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度计测量了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2 溶液的光谱特性。固定激发光波长,扫描发射光波长,得到荧光发射光谱;固定发射光波长,扫描激发光波长,得到荧光激发光谱。【关键词】荧光,光谱,激发,发射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

12、以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依据进行定量分析及以荧光光谱的形状和荧光峰对应的波长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在荧光分析中,将荧光分为自然荧光和人工荧光,本实验所述荧光为自然荧光,即无须经过处理,当受到激发光照射时就能产生荧光的现象。一、实验目的? 理解并掌握荧光产生的机理。? 学会测定不同浓度物质溶液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荧光射光谱。? 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二、实验原理原子外层电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回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原子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荧光。对于分子的能级激发态称为分子荧光,平时所说的荧光指分子荧光。1. 产生过程(如图 1)? 光吸收:荧光物质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时,荧光分子处于激发态。? 内转换: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由于内部的作用,以无辐射跃迁过渡到低的能级。 ? 外转换: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由于和溶剂以及其他分子的作用,以及能量转移,过渡到低的能级? 荧光发射:如果不以内转换的方式回到基态,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将以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