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概念课件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456375213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的概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资源的概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资源的概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的概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资源的概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的概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的概念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资源的概念广义: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自然物质(人需要,加以利用)-一有 价 值(经济技术能力)-开发利用其价值-资源物质的:土地、水、生物、大气等,自然资源;非物质的:一切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及信息等,社会经济资源。要深刻理解非物质性资源的重要性。因为资源能否为人类所用取决于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人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资源利用随社会而不断发展。洪水一一拦坝 防洪、发电、灌溉;石林、土林、险峰一一开发为旅游景观;沙漠、裸岩、孤岛、深海一一贮藏着大量现不能开发或未开发的资源;废水、废渣一一循环再利用,资源化

2、开发利用;狭义:仅指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综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自然资源的一般特征:(1)资源在空间上的共生性与整体性自然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各类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同等重要性。决定了对资源合理利用管理的综合性(不能用一损百)。常出现资源整体性与资源管理立法单一性之间的矛盾。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地域性;社会经济资源也有地域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绝对无限性自然资源是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性的辩证统一(4)多宜性资源具有多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的特征资源所有的多宜性

3、功能不具有同等重要性!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在资源开发、区域规划和地区发展战略研究时,需全面权衡!全球性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利用后果往往会超过其主权范围而波及其它地区b.全球资源分布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导致了资源区域上的优势互补。c.有些资源是全球共享的。资源开发利用需国际合作(6)利用的层次性1.1 人地关系演变与资源科学的产生1.1.1 人地关系的发展人地关系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指在一定地域、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地”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自然对人类

4、活动的抑控作用人对地的依赖性。人类对自然系统投入可控资源、治理自然灾害、开发各种资源,从而实现产出并给予优化人所具有的主动地位。人为影响成为影响地理环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严重的环境问题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困扰。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资源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相互交叉、综合的学科根据资源学科的自然、社会与技术交叉的三重属性,资源的学科定位必须考虑其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三重地位自然属性: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的区别社会属性:权属问题、价值问题以及开发利用的程度资源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的发生、演化规律及时空

5、规律性资源各要素之间、各类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平衡原理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实践与应用1.3.2 资源科学的基本原理一、物质循环规律物质不灭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物理上指:物质及其存在之理都不可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的形式;化学上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生态系统新陈代谢与循环经济中物质循环的理论基础。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碳、氮、氢等元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

6、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的交换。影响物质循环速率最重要的因素:循环元素的性质:循环元素的化学特性和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生物的生长速度:生物对物质的吸收速度和物质在食物链中的运动速度;有机物分解的速度循环经济(开发利用生产消费废物利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区别: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一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二、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结论:一个食物链中能量利用效率与食物链长度成反比。能量守恒定律:

7、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传递规律。林德曼定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三、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也就称为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形式:纬度地带性: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引起的,如太阳辐射吸收量经度地带性:大地构造和大地形引起的地域分异,如降水分布垂直地带性:山地高度引起的地方性分异: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下水埋深不同引起的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等级全球性规模的分异规律:如全球性的热量带大陆和大洋规模的分异规律:如横贯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区域性规模的分异规

8、律:如在温带从沿海向内陆因干湿度变化而产的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地方性分异:系列性地域分异;坡向上的地域分异人类社会的空间地域差异: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看,人类社会也具有类似的空间地域差异、如城市格局、道路分布、政治地图等。四、资源价值与价格规律自然资源的人工价值、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自然资源本身具有的。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自然资源的丰饶度和质量、自然资源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人工价值:自然资源上附加的。直接附加:直接作用于自然资源对象上的那一部分劳动,如土地平整、生物品种的改良、灌溉系统、施肥等。间接附加:那些并不直接作用于自然资源匕 但对于改善自然

9、资源的使用价值具有影响的劳动,如道路的修建间接地改善了某地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资源的生态价值:资源自身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资源生态价值:是环境价值的一部分,是无形的比较虚的功能性的服务价值。自然资源价格:是平衡自然资源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定自然资源价格的方法边际机会成本法:采用边际机会成本对自然资源进行定价的理论模型,自然资源的价格相当于其边际机会成本,即相当于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影子价格法:有限资源在最优分配、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对社会目标的边际贡献和边际收益。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即它的边际收益。替代价格法:发现、开发和获取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资源的费用来确定,其变

10、化幅度较大,因此作为确定不可再生资源价格的参考,或作为预测其价格的重要参数。补偿价格法:可再生资源的恢复和更新需要的人工协助所花费的费用,称为补偿费用,由补偿费用来确定的资源价格即为自然资源补偿价格。五、区位论原理区 位(地理位置)论起源于1 9 世纪2 0 3 0 年代,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及一般规律,寻找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最佳地点,即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布局在什么地方最好。(-)杜能区位论:1 8 2 6 年,由德国人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利润=市场销售价格-(生产成本+交通运输成本)(-)韦伯区位论。1 9 0 9 年,由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韦伯针对工业

11、布局问题提出的区位论。韦伯区位论要解决的问题:在资源、市场与劳动力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的情况下,如何布局一个企业使得它到各个区位因素点(资源供应点、市场点和劳动力点)的总运费最小不考虑影响运费的其他因素(如道路的质量)的空间差异时,总运费与货物的质量及距离成正比。求解方法:计算机出现前一一力学方法(范力农构架)计算机出现后格网法(三)区域增长极理论。2 0 世纪4 0 年代末5 0 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先提出的关于一个国家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论战的产物。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改

12、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的决策,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增长极理论。1.3.3 资源科学的研究方法资源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实证论方法:追求真实性;规范论方法:追求合理性;形式化方法:追求简明性。资源科学研究程序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资源调查方法、资源分类与区划方法;资源评价方法;资源规划方法;资源预测方法;资源决策方法。1.3.4 现代资源科学研究的五大趋势(1)全球化:从个体、局部走向一般、整体,日益注重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战略化:从静态走向动态,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3)管理化:从自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综合化:

13、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单因素研究转向资源一生态一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研究,强调资源的承载力、优化配置、产业化等;(5)现代化:从常规手段转向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第二章:资源地理学2.1 资源地理学及其特征含义:狭义的资源地理主要指自然资源地理,如水资源地理,土地资源地理等。广义的资源地理还包括人文资源地理。2.1.2资源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保护和经济评价;提出对资源开发的远景估计与战略规划;揭示资源利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资源的分类:资源的根本属性: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利用限度:可再

14、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资源基本性能及作用:硬资源、软资源。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存在的对人类有用的自然物,例如土地、水流、森林、矿产、野生动植物等。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自然界中可被利用来为人类提供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称。社会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发利用臼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的社会资源仅指人类劳动所提供的以物质形态而存在的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广义的社会资源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资源,还包括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管理、文化等物质形态的资源。资源的主要特征: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整体

15、的系统性:指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触动其中一个要素,可能引起系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地域的差异性:指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功能的多面性和限制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用途,怎么来利用它受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的限制。可 更 新(再生)性:自然资源连续或往复供应的能力。包括:恒定性的环境资源,如太阳辐射能、风力、水力、海潮、径流、地热、温泉等;可循环再生的环境资源,如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分类:按圈层特征: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16、、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海洋资源;按利用目的:农业资源、药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等;按特性:耗竭性与非耗竭性资源、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一、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内涵:土地资源是人类发展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综合性自然资源,它是指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地是地球表面的特定区域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是一个历史综合体;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土地资源: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领土: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分类体系:按照土地自然属性进行的分类(土地类型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