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6365904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战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将来发展战略杜佳仪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学院摘要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步,也不断地增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当今,食品产业已经是在许多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支柱产业。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规定,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原则。近年来,在世界范畴内不断浮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国内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

2、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核心词:食品安全 事件 人类 全球 物质Abstract: Food is the most basic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insatiable human demand for food, while also continue to promote and develop food production. Today, the food industry has a number of industries in many countries occu

3、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illar industries. For food, the security is a basic requirement, the three elements of food (safety, nutrition, loss of appetite), food safety is the primary criterion for consumers. In recent years, emerging in the world of food safety events, such as the British ma

4、d cow and foot and mouth incident, the Belgian dioxin event, the domestic Sudan, Sulfoxylate, poison rice, drugs, oil, Malachite green, lean, Big Head, melamine and other events, making China and the worlds food security situation is very grim.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frequent occ

5、urrence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to human life and health of an enormous threat, and has become a hot issue. Key words: Global food safety incidents of human material目录一、食品安全现状1、食品数量安全现状 随着国内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的供应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重要食品销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居民食品消费构造进一步改善。但国内食品总体数量局限性,且不均衡,粮食人均占有量始终不高;油料的人均占有量呈波动趋势并且数量与发达国家人均相比

6、,严重局限性;肉类和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虽始终呈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人均产量相差悬殊,特别是水产品与发达国家人均产量相差1倍以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均衡农业,从数量上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具有重大意义。2、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目前,国内食品平均合格率稳中有升,但上升趋势缓慢,质量水平很难大幅提高,并且仍有一部分地区食品质量不合格,其因素:无标生产或不按原则生产现象严重;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场合环境卫生条件差;食品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人员素质不高;食品添加剂滥用和添加不按原则执行或计量不准,导致添加剂超禁或超标现象屡见不鲜。3、小作坊质量监管难 小作坊多散布在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生产条件简陋,老式习惯

7、观念浓厚,大多不符合基本的发证规定,但都已成既成事实,如实行强制严禁,将波及到部分人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稳定等问题,如任其生产经营,却留有安全隐患。4、农药残留成监管盲区 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始终是监管盲区,导致部分地区的农产品质量与否安全、农药残留与否超标等问题成为不解之迷。目前各地虽有了农产品检测中心,但如何实行农产品检测、检测资金来源、各有关部门协调运作等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5、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明畅 由于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确、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体现为一方面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反复、交叉执法现象;另一方面,在某些领域形成了执法真空和漏洞。目前,波及食品安

8、全监管职责的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食品药物监督、商务等将近10个部门,导致了好管的人们都来管,难管的谁也不管的局面,不能最大限度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二、目前安全食品存在的问题(一)概念混淆目前国内市场上食品种类没有一种比较规范、统一的分类,产家、商家以及广大的消费者对食品的分类模糊不清,混淆了人们对食品优劣的辨别,现行对食品品质定义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如: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天然食品等。1、国内规范的食品市场重要存在如下几种食品类型(1)常规食品 合格的常规食品是指符合国内有关食品卫生法,但未通过安全食品部门认证的商品食品。从

9、国内目前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种养殖及其加工过程来看,常规食品中有相称一部分是属于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A级)、有的甚至可满足绿色食品AA级或有机食品原则规定。因此合格的常规食品有一部分属于安全食品。(2)安全食品安全食品分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安全是这三类食品突出的共性,它们从种植、收获、加工生产、贮藏及运送过程中都采用了安全的工艺技术,实行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2、两者又存在不同(1)概念不同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原则及规范,通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记的食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着特定生产方式

10、,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记商标的食品,分A级和AA级。有机食品是指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2)原则规定不同由于无公害食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后产品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的原则和规范,因此对此类产品容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人工合成化学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无公害食品原则现由各省自行制定。绿色食品原则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制定的统一原则,其原则分为A级和AA级。A级的原则是参照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原则和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原则制定的,AA级的原则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有机产品的基

11、本原则,参照有关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原则,再结合国内的实际状况而制定的。至于有机食品,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认证机构其原则不尽相似。在国内,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有机产品的认证原则。(3)级别不同无公害食品是安全食品最低档的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容许使用限品种、限数量、限时间的安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绿色食品是次于有机食品的安全食品。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规定评价项目的综合污染指数不超过1,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容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的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食品添加剂。A 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规定评价项目,其单项污染指数不得超过1,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

12、合成的化学物质,且产品需要3年的过渡期。有机食品为安全食品最高档级别的食品,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容许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并且需要3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生产的产品为“转化期”产品。(4)认证机构不同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为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在国内只有惟一一家认证机构,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农业部),其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认证和最后审批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机构较多, 目前有许多省、市地区的农业主管部门都进行了无公害食品的认证,但只有在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标记商标或颁发了省级法规的前提下,其认证才有法律效应。3、在安全食品结识上要注意如下几种问题(1)无污染 无污染是一

13、种相对的概念,食品中所含物质与否有害也是相对的,要有一种量的概念,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原则规定的范畴之内就有也许成为安全食品。(2)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干从事安全食品生产在都市郊区,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原则规定的范畴,也可以进行安全食品生产,从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分析,在发达地区更有重要的环保意义。(3)并不是封闭的山区及其她地区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食品并不是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安全食品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大气、土壤或河流中具有天然的有害物。(4)野生的、天然的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也不一定就是安全食品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

14、们的生存环境中具有过量的污染物,是不是安全食品还要通过专门机构认证。(二)宣传力度不够目前一种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一方面消费者规定安全,另一方面又对安全食品的公认度很低。据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4市l863名消费者的调查,50的人表达,在选择平常食品时不会特别关注安全食品,70以上的被调查者不理解安全食品的辨别知识。在目前全社会缺少诚信、拜金主义泛滥的大环境下,超范畴、超期使用、假冒安全食品标记的现象较为普遍,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这里面有执法不严的问题,但与宣传不够也有关系。加强宣传,就是为整个安全食品树立形象。(三)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市场上的各类食品名录繁多,难以辨别,比较混乱。重要因

15、素是由于食品管理权限不统一,不便管理,有的甚至浮现了管理部门之间互相排斥的现象。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缺少充足的结识,不能辨别究竟何类食品为优,何类为差,有时业内人员也很难解释清晰。从安全食品认证的机构来看,有机食品认证归口环保部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归口农业部门。(四)没有统一的评价原则就产地环境质量而言,农业部行业原则NY5010与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的原则GB/T18407.1都对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作了规定,但规定限度却不甚一致,如对环境空气原则值而言,国标规定了对大气中铅的浓度限值,而行业原则却未规定此项。此外,在空气样点的采集周期与频率上也有明显不一。对土壤环境而言,行业原则规定铅含量限值为:pH值7.5时为350 mg/kg;而国标则分别为100,150,150 mg/kg,相差较大,此类问题在两原则中多处浮现,在实际评价中很难遵循。(五)对核心技术及配套措施缺少系统的研究国内对各类安全食品的生产技术缺少进一步、系统的研究,例如动植物种植、饲养技术、加工技术、贮存技术等。无论是核心技术、配套技术的集成,还是产品质量等问题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