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363091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2005年6月一、总贝U3二、试验方法(一)第一阶段试验151、急性吸入毒性试验16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20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234、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265、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32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36(二)第二阶段试验54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552、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623、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684、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755、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79精子畸形试验876、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907、免疫毒性评价试验方法958、亚急性吸入(1

2、4/28天)毒性试验1049、亚急性经皮(21/28天)毒性试验11010、亚急性经口(28天)毒性试验115(三)第三阶段试验1211、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1222、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1263、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1304、致畸试验1365、两代繁殖毒性试验1426、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147(四)第四阶段试验1531、慢性吸入毒性试验1542、慢性经皮毒性试验1603、慢性经口毒性试验1664、致癌试验,或172慢性毒性/致癌性合并试验1805、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1896、接触人群调查与观察(参考国内外有关专著或教科书)(五)参考试验1961、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局部淋巴结法1972、大肠杆菌回复

3、突变试验2023、酵母菌基因突变试验2104、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正向基因突变试验2145、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2206、枯草杆菌基因重组试验2247、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2328、体内哺乳动物外周血细胞微核试验2389、体外哺乳动物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24410、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E)试验25011、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25612、亚急性毒性合并繁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26213、一代繁殖试验26914、神经毒性筛选组合试验274总则GeneralPrinciples1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劳动保护条

4、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规范制定本规范。2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学品毒性鉴定的毒理学检测程序、项目和方法,适用于化学品毒性鉴定和评价。3规范性引用文件GB14924-2001实验动物与饲料标准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OECDGuidelineforTestingofChemicals(19812002)USACodeofFederalRegulations,Title40,Volume28USEPAOPPTSHealthEffectsTestGuidelines(19962000)4术语解释化学品(Chemicals):本规范所

5、称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急性吸入毒性(AcuteInhalationToxicity):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半数致死浓度(MedianLethalConcentration,LG0):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勺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3)来表示。急性经皮毒性(AcuteDermalToxicity):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

6、)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急性经口毒性(AcuteOralToxicity):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0):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勺剂量。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bw或g/kgbw)来表示。皮肤刺激性(Dermalkhtation):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皮肤腐蚀性(DermalCorrosion):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眼刺激性(EyeIrritation

7、):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眼腐蚀性(EyeCorrosion):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SkinSensitization,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动物的反应不同,可能只见到皮肤红斑和水月中。亚急性经口毒性(SubacuteOralToxicity):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口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亚急性经皮毒性(SubacuteDermalToxicity):实验动物在1

8、428天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亚急性吸入毒性(SubacuteInhalationToxicity):实验动物在1428天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致突变性(Mutagenicity):受试样品引起原核或真核细胞、或实验动物遗传物质发生结构和/或数量改变的效应。免疫毒性(Immunotoxicity):受试样品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或异常增强的效应。神经毒性(Neurotoxicity):受试样品对神经系统功能或结构的损害效应。亚慢性经口毒性(SubchronicOralToxicity):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贴命期)内,每日经接

9、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亚慢性经皮毒性(SubchronicDermalToxicity):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贴命期)内,每日经皮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亚慢性吸入毒性(SubchronicInhalationToxicity):实验动物在其部分生存期(不超过10贴命期)内,每日经呼吸道接触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蓄积毒性(CumulativeToxicity):受试样品在体内蓄积引起的有害效应,蓄积有两种形式:(1)物质蓄积,即长期反复接触受试样品时,由于吸收速度超过消除速度导致的该物质在体内逐渐增多;(2)功能蓄积,即受试样品虽然在体内的代谢和

10、排出速度较快,但其造成的损伤恢复慢,在前一次的损伤未恢复前又发生新的损伤,如此残留损伤的累积称为功能蓄积。致畸性(Teratogenicity):受试样品在胚胎发育期引起胎仔永久性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效应。生殖毒性(ReproductionToxicity):受试样品对亲代繁殖功能或能力的影响和/或对子代生长发育的损害效应。生长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Toxicity):妊娠动物接触受试样品而引起的子代在出生以前、围产期和出生以后所显现出的机体缺陷或功能障碍。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或

11、检测指标未观察到任何与受试样品有关的毒性作用的最大染毒剂量或浓度。最低可见有害作用水平(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LOAE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受试样品引起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生长发育等发生有害改变的最低染毒剂量或浓度。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实验动物在其正常生命期的大部分时间内接触受试样品所引起的健康损害效应。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受试样品引起月中瘤发生率和/或类型增加、潜伏期缩短的效应。基线剂J量(BenchmarkDose,BMD):由于NOAELffiLOAEL都是实验中的具体剂量值,易受每组样本含量大小

12、和组间距宽窄等因素影响,故设定基线剂量,可选择ED(概率为1%的受试个体出现效应的剂量),或选择ED(概率为5%勺受试个体出现效应的剂量)或EDo(概率为10%勺受试个体出现效应的剂量)的95%T信限下限。毒物代谢动力学(Toxicokinetics):定量研究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学科。安全系数(SafetyFactor,SF):在以动物试验数据外推到人,或以小范围人群调查结果判断所评价的化学品对大范围人群的有害作用时,为排除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而设定的系数,用于制定化学品控制标准,以保证接触人群的安全。危险性参考剂量(RiskReferenceDos

13、e,RfD):危险度达到可接受程度的剂量。危险性参考浓度(RiskReferenceConcentration,RfC):危险度达到可接受程度的浓度。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DailyIntake,ADI):终身每日摄入化学物而不引起可检出的健康损害效应的剂量,一般以mg/kgbw.d表示。(致癌物的)实际安全剂量(VisualSafeDose,VSD:化学品引起致癌率有99%勺把握低于10-6的剂量水平。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

14、许接触水平。最高容许浓度(Maximal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的浓度。5化学品毒性鉴定程序和方法化学品毒性鉴定分为4个阶段(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主要是急性毒性参数的测定和了解受试样品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以及致敏性,为毒性分级和标签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可了解受试样品对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为第二阶段各项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在测定Ld时,一般要求用两种动物,染毒途径应包括所有人体可能的接触途径。?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眼

15、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2)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主要是了解受试样品的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第三阶段各项试验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对受试样品的致癌性进行预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精子畸形试验?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免疫毒性评价试验方法?亚急性吸入(14/28天)毒性试验?亚急性经皮(21/28天)毒性试验?亚急性经口(28天)毒性试验(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繁殖试验)通过亚慢性试验进一步确定多次重复染毒的毒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初步确定NOAELELOAEL为第四阶段各项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致畸试验判断受试样品的胚胎毒性及其是否有致畸性。通过繁殖试验,可判断受试样品对生殖过程的损害作用。通过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可判断受试样品是否具有迟发性神经毒作用。?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