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修辞手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63610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常用修辞手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常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双关、反语、引用、对比、对偶、反复、借代等。1、比喻:即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 例如:香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姑娘美得犹如一朵花。(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暗喻甲是乙 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是、成为 )借喻甲代乙

2、 例如:我看见母亲的鬓角又添了一些银丝。注意:A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B作为喻体的食物必须通俗浅显,使人易懂、易理解。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3、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是一种“言过其实”的表述方法。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5、反问:无疑而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

4、思。使语言鲜明有力,感情表达更加强烈。反问有两种形式:(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例如: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如此感人的场面,怎么能不让人落泪呢?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6、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最好不要急于动笔。7、双关:是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唐)晴即情。(谐

5、音双关)例如:“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实指元春、迎春、探春。(意义双关)8、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是为了讽刺、嘲弄和揭露,有的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鲁迅)例如:父母骂孩子捣蛋鬼。9、引用: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名言警句、典故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

6、住这一真理。(直引饮用)例如:呵,“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激越的浪峰一对对飞越礁石,就像赛马场上奔驰而过的马群,声势浩大的风涛交织,哗然轰动。(间接引用)10、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鲜明地显示出事物之间的差别或者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通过对比,说明两种人不同的生命价值和人们对这样两种人的不同评价。)注意: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11、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

7、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对偶借助对称的形式、和谐的音节,把两方面的意思突显出来,使它们互相补充或互相映衬,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对偶分为正对和反对两种。正对两句意思相类似,表示相关或相近的思想内容。例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2、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加深读者印象,有音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有两种方式。(1)连续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相关的词语隔开来反复出现,中间插上其他词语或句子。例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例如:好像失

8、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13、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替代。借代种类有四种。(1)以特征代事物本身。例如: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2)专用名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3)以具体代抽象。“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陈毅)(以烽烟代战争。)(4)用工具代事物本身。例如: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

9、以刺刀代敌人)(5)部分代整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唐)(以帆代船)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一)、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10、)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二)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

11、气。(设问)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三)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4、那些像

12、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比喻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拟人)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比喻)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反问)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拟人)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比喻)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比喻)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设问)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

13、的燕子。(比喻)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夸张)。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1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喻)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拟人)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排比)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拟人)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排比)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比喻)24、不劳动,连棵花

14、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设问)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排比)2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对偶)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夸张)3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偶)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 用比喻的手法: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