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作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636046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 程 论 文 题目: 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姓 名: 许 慧 学 号: 2012200553 指导教师: 徐超毅老师 2013 年 06月 18日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摘要本文介绍了ERP的概念及产生背景,简要论述了ERP在国外发展的概况,重点分析了 ERP 在中国的应用历程,并指出 ERP的应用将显著提高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应用ERP时应特别强调对七个方面问题正确处理和应具备一套完整实施方案,这是保证项目实施成功的关健。一、引言信息技术/信息系统(IT/IS)的发展和应用是当今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武器, 同时又是企业创新的动力和工具。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决策

2、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等等的兴起,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大大加强了企业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处理程度,帮助企业精简业务处理步骤,缩短了企业的响应时间,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果。但是人们在认识和利用信息技术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只考虑如何用这些新技术来改善或提高现有的工作。其结果只能实现原有过程的自动化、电脑化,而忽视了新技术中真正重要的、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即如何利用技术的最新潜能达到企业崭新的目标。技术的力量不仅在于使现有过程运行得更快、更好,还在于使组织打破传统的规则, 建立起全新的方式。自90年代以来,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成为

3、当今世界企业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是指为了在衡量企业表现的关键因素上,如成本、质量、 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巨大的改善,从而根本上重新考虑,并彻底重新安排作业过程。BPR 的核心内涵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ERP是一种适用于制造企业、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技术。它利用信息科学的最新成果,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企业内部和其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资源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和严格控制, 以保证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ERP

4、是现代管理思想的产物,它将许多先进的管理,如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体现在ERP软件系统中,成为崭新的现代制造企业的管理手段。企业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管理思想、现代化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体。ERP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二、ERP 概述随着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国际市场已经形成,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经营活动空间与范围进一步扩大。针对跨国界的销售和采购市场以及国际的供需链环境,在20世纪80年代,MRP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

5、造资源计划)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仅仅包括制造资源,而不包括面向供需链管理的概念,显然MRP无法适应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一种能够满足企业对内外部资源全面管理的要求,又能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思想呼之欲出。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体现企业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的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于1990年提出了ERP的概念。它是在综合了物流后勤学、价值链、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方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 BPR)、全面质量管理(TQM)、约

6、束理论(TOC)、EDI 电子数据交换、C/S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会计的最新理论等一系列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除了传统MRP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维护、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 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 同时也能够适应混合模式的生产方式,多货币、多语言、多税种、在线实时分析监控销售、生产、采购等各作业环节,及时提供决策信息。ERP 管理系统主要有6大功能目标组成: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经营系统; 实施国际市场营销和集成化市场营销的管理系统; 实现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系统;

7、工程设计和新技术开发应用的管理系统;敏捷后勤管理系统;实施精益生产方式,将系统的功能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ERP 融合了离散型生产、流水作业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实现了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整个供应链的信息集成,使制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其主旨就是实现企业内外的资源 (包括厂房、仓库、物资、设备、工具、资金、人力、技术、信誉及各种信息等全部可供企业调配使用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 充分调配和平衡,达到人、财、物、供、产、销全面结合与全面受控, 实时反馈、动态协调,以销定产、以产求供,效益最佳、成本最低,流程式管理、扁平化结构,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活力

8、,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三、ERP 在国外的发展知识经济概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企业实施ERP 的信念,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则为ERP 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ERP的概念和产品风靡全球。发达国家的大多数跨国企业集团,包括石油、石化业、相关的制造业,也包括相当多的中型企业, 都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ERP及其相关技术。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有80%实施了ERP,全球共实施30 多万套、3 万多个公司,其中日本约4000多个公司。相关资料显示,全球ERP市场需求在19992000 年间增长率超过30%, 美国 Fortune杂志前500家大公司中,96%都用Oracle解决方案,有200

9、多家使用SAP 产品。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及其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ERP生产商也把目光投向这些新兴行业和领域,从而大大拓展了ERP的应用范围。例如德国著名的ERP软件供应商SAP公司就推出了多种行业的解决方案,其中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还有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邮电与通信业、能源(电力、石油与天然气、 煤炭业等)、公共事业、商业与零售业、外贸行业、新闻出版业、咨询服务业、甚至于医疗保健业和宾馆酒店等行业的解决方案。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些企业纷纷加入到ERP 的开发和研制队伍中,世界上先后涌现出了数百家专门从事MRP、MRP和ERP产品的开发、销售和咨询的公司。按近年来ERP软件及服务

10、的营业收入排序,前几名包括SAP、Oracle、Peoplesoft、J. D. E、Baan、SSA等公司。ERP项目是一个系统复杂、实施难度大、应用周期长和投资多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ERP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实施ERP 过程中,必须从系统科学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ERP 的顺利开展。成功实施的ERP项目,不但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基础和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更需要软件供应商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ERP 的应用意味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四、ERP 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一)ERP 在中国的发展概况自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

11、德国引进了第一套MRP软件以来,ERP在中国的应用已有近20 年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000 多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20多种国外MRP/ERP软件产品,加上使用国内的ERP软件的厂家,ERP在国内的实有用户已达2000余家。有关部门1997年抽样调查表明,在调查对象中,国有企业71%采用了MRP,合资企业达81%,外资企业达100%。从行业分布看,机械制造行业应用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汽车、电器和电子等。其软件来源60%为国外购置,其余为自行或合作开发。据1998年调查,国内主要引进国外SAP、Oracle、JDE、CA和BAAN 等公司的ERP产品,用于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石化、医药

12、和烟草消费等行业。而在所有的ERP系统应用中,存在三种情况: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只占10%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失败的却占50%。 并且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为外资企业。追溯ERP在国内的应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ERP导入期。这一阶段贯穿于整个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企业市场竞争的意识淡薄。这个时期主要是MRP的引进、实施及部分应用,且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如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这一时期,由于缺乏经验,软件本土化程度差,再加上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局限、思

13、想意识的差距以及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一些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从全国整体来看,企业所得到的收益与巨额的投资及最初的热切企望相差甚远。(2)ERP发展期。这一阶段大致在19901996年间。这时我国已确立实行市场经济, 市场逐渐开放搞活,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国内企业的影响逐步增强,许多企业已树立较强的竞争意识,企业谋求管理革新的欲望强烈。该阶段仍然定位在MRP的推广与应用上,不但应用的厂家迅速增多,而且涉及的行业领域逐步扩大,已经从制造业扩展到了航天航空、电子与家电、制药、石油化工等行业。大多数用户在应用MRP以后,管理得到了改善,效率得到了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如北

14、京第一机床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经营生产效率提高了30多倍,并于1995年11月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 ( SME) 授予的 “ 工业领先奖”。这一阶段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吸取了80 年代的经验教训,激烈竞争环境的严峻压力,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国外软件注意到本土化工作,国内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但在这一时期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不但缺乏使用MRP整体规划,而且力度也不够;部分企业仓促上马,导致后期投入太高,得不偿失;全国的应用行业较为狭窄。(3)ERP 高峰期。1998 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提出,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于是ERP像

15、股飓风狂卷神州大地,各种媒体竞相报道、各类研讨会的频频召开,ERP似乎一下成了各行各业、各类人士追逐研究的对象。与此同时,1998 年我国ERP市场的产品销售及实施服务收入已达到4.2亿元人民币,比1997年的1.9亿元人民币市场增长了120%。ERP的应用领域则扩大到了交通运输业、商业、电信业和金融证券业等领域,此时国外著名的ERP 厂商已基本进入了中国市场。从1999 年下半年开始,用友、金蝶等国内著名财务软件企业也纷纷挺进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为ERP 软件市场推波助澜。目前,国内商家推出的ERP产品也有20余种。来自香港大公报的消息,未来两年我国的ERP软件产品市场将达100亿元左右。据统

16、计,目前中国注册企业约有1100 万家,其中10%为大型企业。在南方企业中,约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采用和购买ERP 产品的计划,但中小型企业较少,而北方企业购买ERP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ERP已经在海尔、TCL、康佳、美的、长虹、一汽大众、云南红塔等国内企业有计划地得到应用。联想、方正集团、长城集团、和光电脑等一批IT厂商,也已开始实施ERP系统,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0年9月9日至11日,首届“ERP在中国”大型研讨会在京举行;2001年4月,由国家冶金局信息中心与智软公司联合举办的“全国冶金企业信息化管理、OA及ERP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华泰宾馆隆重召开。这说明政府开始重视ERP 的推广应用工作,将有力地推动ERP 在我国健康快速发展。(二)ERP 的实施与利用将显著提升中国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