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单元名师精编测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635936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人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单元名师精编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人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单元名师精编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人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单元名师精编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届人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单元名师精编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届人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单元名师精编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人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单元名师精编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人教版: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单元名师精编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师推荐1第三部分第十二章第1讲练规范课时冲关实战演练规范解答(2018福州模拟)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下图示意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及其雨季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百帕)。据此完成12题。1 .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时的水汽来源主要是()A.东南风B.东北风C.偏北风D.偏西风2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昼夜温差大B.干旱的气候C.径流量丰富D.多雾的环境解析:1.D2.B第1题,注意该区域位于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雨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另外图示气压值也能反映该地西侧气压较高。第2题,“叶小”是为了适应降水少而减少蒸腾,“肉厚”则储

2、存有机质多,说明光照强,反映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导学号66636126)(2018宁波质检)下图为“世界某两地区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I9D3 .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子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山地地形沿岸暖流A.B.C.D.4 .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但主要粮食作物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地形D.降水解析:3.B4.A第3题,结合图示知甲地为日本的本州岛,乙地为海南岛,两地冬季降水较多,都是由于冬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岛屿上山脉的抬升作用,易形成地形雨,影响因子属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第4题,甲地位于暖温带,热量相对乙地较少,仅能满足水

3、稻一年一熟的需求,乙地位于热带,热量丰富,水稻可以一年三熟,所以造成两地耕作制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2018山东滨州一模)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完成57题。魅科技集妁茨史生态农业石油农业俾统农业坊我工业食品工业日用工业,轻工费了车工A机械r业电力工业心肺工北化学匚曲甥铁工业煤炭工业重化丁-旅游业核能匚业精密机械航空1:业电气设备一J高精加工生物工业海洋T和新材料电子工业信总产业.一一*知需期集产业农业耗群时代匚业舞济时代后工业耗营州代11iii亶某海洋翳地珊源f演进5 .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B.科技、市场D,

4、成本、人才A.环境、科技C.市场、环境6 .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7 .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A.农业经济消失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解析:5.A6.D7.B第5题,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故A正确。第6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社会

5、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越来越高,故确。第7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要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要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8 .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B.A.C.D.9.

6、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规模:先缩小后增大()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B.A.C.D.解析:8.B9.C第8题,A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地现在变为了市区,说明该地区城市规模正在扩大。第9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大后缩小;从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

7、关。下图为冬季海岸(或湖区)周围“雪带”和“美国本土铁路网与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名校名师推荐10.上图显示,冬季甲、乙两国“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均分布在湖、海的东岸并偏南,其共同的原因是()A.海洋性气候特征,水汽含量高B.极地冷空气南下,降温幅度大C.西北风经过海(湖)面增温、增湿D.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11.结合乙国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在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压力相对较小的正确原因是()A.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粮食经大西洋出口B.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发达C.大陆东西两侧海岸线较为平直,海运不便利D.南部煤炭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解析:1

8、0.C11.B第10题,读图,两国雪带均分布在湖海东岸,并偏南,是因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风经过海(湖)面增温、增湿,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导致降雪多,C对;乙图不是海洋性气候,A错;甲图降温幅度不大,B错;乙图不受暖流影响,D错。第11题,在铁路运输网中,乙国南北向压力相对较小,主要是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发达,B对;近一半的美国小麦出口量通过太平洋西北地区,A错;美国海运便利,C错;管道运输的主要是液体,北部煤炭资源丰富,D错。12.(2018四川德阳一诊)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海拔(米)1-4(0太百山3 767米3 000-2 00C秦岭南北地理要素的苦异I non 500j.西安

9、北山汉中南-(1)比较西安与汉中两地气候的主要差异。(2)甲、乙两地海拔相同,甲地是常绿阔叶林,而乙地是针阔叶混交林,说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比较丙、丁两地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解析:第(1)题,从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比较西安和汉中两地气候的主要差异。第(2)题,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不同。第(3)题,根据两地气候特征,从农业类型、复种制度和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比较种植业差异。答案:(1)气候类型不同,前者是温带季风气候,后者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年降水量较汉中少,年均温较汉中低,气温年较差较汉中大。(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不同。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向阳,乙地位于山

10、脉北坡,背阴,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3)丙地: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丁地:旱地农业,一年两熟到两年三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13.(导学号66636127)(2018青岛模拟)下面两图中,图甲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区域某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图乙虚线框内东南部与西北部地形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析图乙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气候要素的影响。图甲中145E东侧的四个岛屿被俄罗斯人称为“烟雾列岛”,简要分析其原因。(4)俄罗斯准备在图乙中的岛屿A处修建军港,请说明A处比B处和C处更适合建

11、军港的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乙虚线框内河流长短及流向可以判断出两地地势的差异。图示东南部河流短于西北部河流,说明东南部地势要比西北部陡峻。第(2)题,该区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易形成降水。第(3)题,图甲中145E东侧的四个岛屿附近有千岛寒流经过,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第(4)题,港口的区位应满足海水深、风力小、面向大洋、位置重要等条件。答案:(1)差异:东南部地势总体上高于西北部;东南部以山地为主,西北部地势较平坦。理由:东南部河流短促,西北部河流较长。(2)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降水影响明显。夏季东南季风因山地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东南部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携带的海洋水汽因地形抬升形成降水,西北部降水较多。(3)岛屿附近水汽充足,且有寒流经过,水汽遇冷凝结,易出现大雾天气。(4)A处更靠近海沟,航道深;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风浪小;面向太平洋,地理位置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