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有效拓展初中学生数学实际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635848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有效拓展初中学生数学实际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有效拓展初中学生数学实际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有效拓展初中学生数学实际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有效拓展初中学生数学实际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有效拓展初中学生数学实际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有) 为大家解读:数学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将学生课堂知识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的常见问题,不但能有效活泼课堂教学气氛,也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依托,将数学知识有效迁移,并逐渐呈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开展趋势;相反,也可以以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 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根本原因 首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培养出的很多学生都是解题高手,成为了答题达人,可是一旦融入生活,却很难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

2、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造成学生思想死板、迁移能力薄弱、实际运用能力差等现象。由此可见,教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 其次,教师为了追赶教学内容,造成了不同教学内容在教师时间的分配上不合理,从而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轻重衡量不准确,比方,教师在引出数学定理或公式时,往往只选择课本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例子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规律和结论,形成数学定理或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不清楚或印象不深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忽略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讲解,推理和验证也是造成学生数学运用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

3、许多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数学定理、公式等现象并不常见,将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显然是不科学的,且数学定理和公式多而繁,假设是只靠死记硬背,很容易造成学生混淆知识点,不管是在解题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其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所有的数学定理和公式,都可以通过实际生活得到有效验证,忽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明显缺陷,也是影响学生运用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2 加强初中学生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2.1 端正学生数学意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必要工具,而实际生活问题那

4、么是验证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脱离实际生活的数学教学犹如纸上谈兵。进入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逐渐向复杂化和抽象化开展,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假设是学生还是只停留在空洞的想象层面,没有实际的事物为依托,很难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并不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而是以生活实际问题为现象的本质的探索,反映和解释的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要认识到实际生活是证实猜疑、检验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墨守成规,要大胆设想和创新思维,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去证实自己的猜疑,体验数学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试题中。 2.2 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5、体会和验证数学原理的形成过程 俗话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没有事实依据的死记硬背必然会导致学生记忆不深刻,且不知道如何运用,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方,在讲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如何引出这一规律,假设是只通过简单的式子计算,很难维持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引导,预制作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结论,这样,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验证出来的数学定理和公式,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也只能扎实掌握和运用。在验证数学定理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主动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逐渐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思维模式和数字知识结构。 另外,教师

6、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比方让学生去考察和验证:是否所有的数学定理的逆命题也都是真命题,或者它的否命题是否也是真命题等等,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逆向思维,强化和稳固数学定理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的教学过程形成的教学效果肯定比直接告知学生结论更持久和更牢固。 2.3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给实际生活所带来的便捷 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本质所在,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利用学生所熟知的实际生活现象展开铺垫,改变传统数学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之中

7、的习惯思维方式,明确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是内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另外,由于初中学生个性逐渐鲜明,思想也逐渐独立,他们有展现自我的欲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质,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给实际生活所带来的便捷,享受知识所带来的喜悦。 同时,实际生活问题也会激发他们更加活泼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善于观察实际生活的常见问题,并联系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考证,比方结论,探究其形成过程,或者利用数学知识,简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得出相同的结论;在解题时,可以不用遵循常规的解题模式,寻找更加便捷的解题途径,大胆猜想,合情推理,不断创新,形成“一a题多解的解题模式,总之,这种综合的数学体验方式可以明显开阔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进而有效拓展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芳兴.初中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析J.考试教研版,2022,11. 2孔凡峰.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8. 3梁爱灵.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