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范本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635829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范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每年用于采暖的能耗很大,但冬季室温仍然较低,其原因就是外墙传热系数大,建筑物保温性能差。为此,建设部颁发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XX市也制订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中国建筑一局科研所研究摸索出一套外墙内贴带饰面聚苯板保温新工艺。其作法是,用点状分布的胶粘剂把自熄性聚苯板保温材料贴在墙体内侧,使聚苯板与墙体之间形成空气层,在聚苯板表面抹饰面石膏浆,形成硬质面层(图7-17-1)。第1章 施工工艺XX市丰台区太平桥小区中1、中2和东7、东8号楼,系18层塔楼,钢筋混凝土全现浇结构,单栋建筑面积为10740m2,钢筋混凝土外墙内保温面积为5031m2。这4栋高层建

2、筑外墙保温均采用了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的施工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施工工艺如下:1.将墙面基层上的松散颗粒、灰尘和油脂清除干净。2.根据墙面尺寸,切割聚苯板。3.将搅好的粘结料,用勺舀起甩在聚苯板上,抹成直径10cm、厚3cm圆饼,间距3035cm,然后将聚苯板贴在墙面上,用于轻轻拍压,使各粘结点与墙面均匀贴实,使聚苯板与墙面之间保持2cm的间隙。4.聚苯板饰面分两层,第一层为石膏砂浆,即用过筛细砂和饰面石膏按体积比1:1的比例加水搅拌制成,直接抹在聚苯板上作基层,厚约3mm。在门窗角部加贴玻纤带,以防产生裂缝。基层硬化后,用单一的饰面石膏加水拌和,抹面厚约2mm,最后用钢抹子压光。第2章

3、 技术措施施工工艺的关键是保证空气层的厚度、聚苯板与墙体的粘结强度以及饰面层质量。为此,采取了以下几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1.粘贴聚苯板前,在基层墙面上做灰饼,既保证空气层的厚度,又有效地控制了墙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2.粘结剂的搅拌从量上加以控制,每次搅拌量以40min用完为度。3.作饰面层,满贴玻璃布,以防止饰面开裂。抹完后,适当通风排湿,但应避免穿堂风吹裂。4.在大面积施工前,先做样板间,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第3章 结语该方法与聚苯板纸面石膏板覆面的外墙内保温的方法比较有以下优点:1.施工工艺简便:该种方法仅贴聚苯板和抹饰面层二道主要工序。而采用纸面石膏板覆面时,必须在墙上安装龙骨,贴

4、聚苯板,纸面石膏板覆面,做防潮层,刮腻子等。2.造价较低:除聚苯板以外的材料费比较,后者的材料费为16.98元/m2,而前者仅为5.2元/m2,节约材料费11.48元/m2,节约人工费0.33元/m2。3.施工质量好:已施工的4栋楼建筑面积为42880m2,外墙内保温面积为20124m2,有些已经过近两年的考验,墙面情况良好,较好地解决了表面裂缝的外墙内保温的质量通病。综上所述,饰面聚苯板外墙内保温的方法工艺简单,能保证施工质量,经济效果好,保温性能可靠,是一种很好的建筑节能作法,适合于混凝土外墙内保温和旧房改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

5、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

6、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

7、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

8、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

9、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 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

10、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2.4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 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 4.1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 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 4.3 重伤

11、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 4.4 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XX市人民政府,同时报上级主管单XX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公安部门。 4.5 发生急性中毒、中署事故,除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安质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卫生行政部门。 4.6 发生爆炸物品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除报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质安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公安部门。5、防止违章和事故的安全规定 5.1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的新工人,复工换岗的人员未经岗位安全教育,不得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岗位进行操作。 5.2 不正

12、确佩戴安全帽及佩戴超过使用年限(2年半)的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5.3 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5.4 严禁酒后及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5.5 不得到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5.6 不得攀登脚手架。 5.7 特种作业人员、机械操作工未经专门安全培训,无有效专业上岗操作证,不得上岗操作。 5.8 脚手架及所有机械设施设备和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搭设安装后,未经验收合格,不得使用。 5.9 电源开关箱不准一闸、一漏电、一箱多用。 5.10 未经指派批准,未经作业安全交底或安全交底不清和无安全防护设施,不得盲目操作。 5.11 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作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5.12 对各种安全检查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及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随意拆除和有意挪动。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